鳳凰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被譽為“千年鳳凰山”,鳳凰山歷史上曾幾易其名。南北朝時稱“烏骨山”。隋末唐初稱“熊山”。至唐貞觀十八年,唐太宗李世民東巡御游此山時,有“百鳥朝鳳、鳳凰拜祖”傳說,李世民即興御賜為“鳳凰山”,在朝陽寺有明代碑文為證,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唐朝大將薛禮曾兩次東征高句麗。鳳凰山上“箭眼”、“馬蹄窩”、“點將臺”等景點的得名均來源于薛禮征東的歷史故事。山中現(xiàn)存東北最大的漢唐時期高句麗古城,被列為中國一百座大遺址保護單位之一。鳳凰山摩崖石刻眾多,從明代開始歷經(jīng)數(shù)百年,現(xiàn)在仍有“振衣千仞”、“直上青云”、“亙立中天”、“山高水長”、“此山不老我曾來”等上百處石刻保存完好。鳳凰山景觀更是險中藏奇,秀里蘊幽,環(huán)望則山巒突兀拔地而起,入山則青山綠水相映成趣,五步一處景,十步一重天,展現(xiàn)出“壑巖丹青千尺畫,海云仙閣一溪詩”的勝境。
老牛背是鳳凰山重要的自然景觀之一,老牛背為一百多米高的天然巨巖,因酷似一頭臥澗之牛的脊背而得名,是鳳凰山重要的自然景觀之一。老牛背長約七十多米,寬僅尺余,背之兩側(cè)如刀削斧劈,皆為懸崖。崖上寸草不生,藤羅不長。以其勢險、形奇而被稱為鳳凰山一險。相傳這老牛背原是太上老君的坐騎青牛,私逃人間,隱沒于此。兇猛性野,作惡多端,唆使野牛殘害百姓,百姓苦不堪言。后來百獸大仙云游至此,萬民訴其狀,百獸大仙勸青牛改邪歸正,青牛不聽,恣意妄為。百獸大仙一怒之下將其斬去頭尾,鎮(zhèn)于箭眼、疊翠二峰之間,化作巨石,為登山之人鋪路。以此警訓(xùn)眾牛,為民謀福。
于三官廟前或東山觀羅漢峰,在羅漢峰峭壁百丈下,因巖石縫隙和褶皺自然形成,酷似一張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羅漢臉,臉部眼睛、鼻梁、鼻孔、嘴等部位清晰可辨,故名羅漢臉。寓意“睜眼觀世間百態(tài),閉眼省自身得失”。
自杜鵑坡下山路向西遠觀天下絕石壁,在天下絕下方百多丈的懸崖峭壁上,由巖石天然褶皺形成,酷似一只仙鶴的影子。遠望它昂首斂翅,單腿獨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因此得名石壁鶴影。相傳,此鶴本是南極仙翁的坐騎。一次,南極仙翁騎著它到鳳凰山游玩,觀看鳳凰歌舞,仙鶴看到鳳凰山山清水秀,景色迷人,鳳凰自由自在的生活在這里,非常羨慕不愿離去,想伴鳳凰棲于此山。南極仙翁卻要乘仙鶴返程,無奈之下便施法將仙鶴的影子印在石壁之上,這樣就等于把它留在了這里。
游覽丹東鳳凰山,首先映人眼簾的天然名勝的大石棚。大石棚高約太半、欹嵌前撐,石面朝南,坐地而憩。石棚上刻有“振衣千仞,直上青云”八個大字,蒼猶剛勁,十分醒目。石棚之上有一青松,枝干舒展意在客,故稱為“迎客松”。石棚前面綠林虛掩,背懸崖遮日,流水潺潺悅耳,鳥兒霧里啼鳴。時若坐在石棚之中,頓覺山風(fēng)送爽,心曠神怡,游人故多在此攝影留念。
丹東鳳凰山的入口處是兩個懸崖形成的峽谷,從峽谷深處,流淌出一條山澗溪水見底,急湍蜿蜒流出山外,兩側(cè)翠柳拂岸,草木生,溪中有一巨石屹然而立,上刻“中流砥柱”的贊美詞,時值盛夏,陰雨霏霏,山泉噴涌而下,濺飛似雪,濤聲悅耳,沁人心肺,此時來到溪水旁,真是滿目飛瀑,銀珠垂落,滿山泉涌噴霧來,如此勝景吸引很多游人冒雨上山,觀賞滌草木秀,佳木一蔥蘢。
“斗母”則說的是“斗母宮”。斗母宮位居“解放紀(jì)念塔”左上二百多步遠的“斗母巖”上。宮旁有一巨石,呈片狀豎立,南面刻有康德峻的詩:“劃開天險,盤亙金甄”北面是陳濟清所鑲刻古魏書四字“出類拔翠”。宮后有一大圓石,四周鐵欄圍護,石上長有一株青松,游人可以登巖縱覽勝景,故稱此巖為“觀勝臺”。立臺環(huán)顧,向東側(cè)可視“紫陽觀”全貌,遠處東山遙迤,連亙綿綿。向西望去,則是“觀音閣”,飛峙凌空。向南望去,則是當(dāng)年鳳凰向唐太宗李世民點頭三禮的“拜祖石”。真乃是勝景盡改眼底。若立在“觀音閣”上鳥瞰“斗母宮”就更有一番趣味,則是巨石相托,群崖拱圍,峰巒相疊,綠樹簇擁其間,云霧繚繞,虛無縹緲,幅幅天地會萃山水日月之秀,花卉草木之香,軒亭齋臺之麗,人們故稱此景為“斗母圣境”。
每當(dāng)雨后初雯或大霧曦云雨迷漫,山霧騰騰,似煙似云,一縷縷一片片平鋪山谷,煙瑣峰巒,時隱時現(xiàn),松柏露里,微風(fēng)拂面,此時登山,腳踏浮云,猶如來到九霄之巔,浮云繚繞像嫦娥翩舞,時而輕絮涌深谷,時而驚濤翻山頂,山巒類似贏海之仙島。如遇細雨后的夕陽,必有彩虹橫空出世,五光十色,就像一座架在太空的通天橋,更難得的是還會出現(xiàn)罕見的“佛光折影”。人立山頂之上,腳下煙云滾滾,而自己的影子卻映射到云海之上,并有兩層式一層光環(huán)鑲嵌在影子上。如能身臨其境,似乎是脫離了凡塵世界,身居于虛幻漂渺的仙境之中,此即“山云鋪?!敝嬗^。
游觀音閣,需登高逾險,爬地近百米長的鳳凰洞,此乃游山者必到之地,風(fēng)景奇妙,別具一格,每逢陰歷八月十五月圓時,就會飽嘗“聽泉賞月,把酒問天,立地成仙”之味道。每當(dāng)夜幕降臨,月出東山,躍上古剎之頂,爬上古松之尖,朦朧之中的月亮便給這廟宇鑲上銀輝,古松翠柏枝頭似玉似玉的纏繞著青紗,疏密婆娑的瀉影,分外迷人,此時如臨至此把酒詠志,撫琴抒懷,聆泉賞月,可謂享受一番古仙之樂。
鳳城高速口下,出口直行3公里處右轉(zhuǎn)
乘高鐵至鳳城東站下車,乘坐東站至火車站的專線公交,轉(zhuǎn)乘10路公共汽車(20分鐘一班車)到鳳凰山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