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岳廟位于中岳嵩山太室山東麓的黃蓋峰下,距登封市區(qū)一公里,是中岳嵩山的主廟與象征,是中原地區(qū)較大的一處廟宇,是中華五岳中現(xiàn)存規(guī)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道教建筑。中岳廟始建于秦,其前身為太室祠,是祭祀中岳嵩山山神的地方。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率領(lǐng)群臣,禮登嵩山峻極峰,忽聞山中有“山呼萬歲”之聲,以為山神顯靈,隨下令增建太室祠,禁伐山中草木,賜山下三百戶村民為太室奉邑,也就是今天的登封市。武則天萬歲登封元年(公元696年),女皇登嵩山,封岳神之后,使中岳廟的名聲大振。北宋時期,太祖趙匡胤和真宗趙恒則又按照皇宮形式對中岳廟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修復(fù)建設(shè)。經(jīng)過唐、宋時期的大力整修,中岳廟已形成“崇墉繚繞,屹若云連”的壯麗宏偉規(guī)模。清乾隆皇帝在位期間,按照故宮形式對中岳廟又進行了大規(guī)模整修,故中岳廟又有“天中小故宮”之稱。占地11萬余平方米,規(guī)模宏大,歷史悠久,現(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廟內(nèi)現(xiàn)存建筑四百余間,金石鑄器二百余件,古柏300余株,廟內(nèi)中岳嵩高靈廟碑是中國道教立碑之祖,宋代鎮(zhèn)庫鐵人是中國現(xiàn)存形體較大,保存較好,造型佳的鐵人,廟外石刻翁仲是中國現(xiàn)存年代較早的石雕翁仲,太室闕是中國著名的嵩山漢三闕之一。另外,中岳廟的香火極旺,每年接待全國各地香客達20余萬人次,一年二次的中岳廟會,始于隋唐,己有一千多年歷史,是嵩山地區(qū)重要物資交流大會,旅游觀光大會,年接待游客達100余萬人次。
太室闕位于中岳廟天中閣南600余米處的中軸線上。是中岳廟前身太室祠的神道闕,始建于東漢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為當(dāng)時的陽城長呂常所建,與少室闕、啟母闕并稱為中岳漢三闕。太室闕的位置和神道一直未變,是古代祭祀太室山神的重要實物見證。闕是建在城門、墓門、宮門、廟門前面的兩個相峙對稱的建筑物,因中間沒有橫額,所以叫“缺”,古時候“缺”和“闕”這兩個字是通用的。闕的作用其實就是象征性的大門,代表著威嚴(yán)。1961年太室闕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室闕是用長方形石塊壘砌而成,上刻有漢隸和篆、隸參半的銘文,記述了建闕的緣由及贊頌中岳神的靈驗,是研究中國書法演變的重要實物。闕身雕刻有斗雞、車騎出行、人物、龍、虎等畫像50余幅,是研究漢代風(fēng)俗習(xí)慣和社會生活的珍貴資料,對研究中國漢代建筑史、繪畫藝術(shù)史具有極高的價值。
中岳廟的中軸線是一條由青石板鋪成的大甭道,共十一進,全長1.3華里。沿中軸線從南向北,由低而高,依次為中華門、遙參亭、天中閣、配天作鎮(zhèn)坊、祟圣門、化三門、峻極門、高高峻極坊、中岳大殿、寢殿、御書樓。廟的東路和西路,還分別建有太尉官、火神宮、祖師宮、小樓宮、神州官和龍王殿等單獨的小院落,現(xiàn)存明清建筑近四百間,金石鑄器二百余件,漢到清的古柏三百余株。正是這些亭門宮殿,構(gòu)成了中岳廟規(guī)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中華門中岳廟的前門,原名“名山第一坊”,為木建牌樓,1942年改建為磚瓦結(jié)構(gòu)的原廡殿式牌坊,更名為“中華門”。門額內(nèi)外分別寫有“依嵩”、“帶潁”、“嵩峻”、“天中”八字,簡要地說明了中岳廟所處的地理位置。中華門北有一座八角重檐亭,即“遙參亭”,是古代過往行旅拜謁岳神的地方。檐坊和雀替上面透雕戲曲故事,形象優(yōu)美,精巧異常。穿過遙參亭,迎面就是天中閣。天中閣在明清之際是中岳廟的正門,原名黃中樓,明嘉靖年間改為今名,面闊五間,重檐綠瓦,雕梁畫柱,飛檐凌空,風(fēng)格獨秀。門上虎頭大釘緊扣,門外兩個石獅守衛(wèi),栩栩如生,為清代雕刻的代表作。東側(cè)雄獅口中,有直徑為15厘米的石雕圓球,西側(cè)雌獅前蹄按一小獅,工藝精巧,獨具匠心。石獅之后,是辟有三個門洞的高臺樓閣。臺高7米有余,上面有面闊五間、進深一間的重檐歇山式建筑,覆以綠色琉璃瓦,四周筑有女兒墻。游人至此,舉目四望,東有牧子崗,西臨望朝嶺,南接玉案山,北依黃蓋峰。
出天中閣沿甬道拾級而上,其后便是木結(jié)構(gòu)配天作鎮(zhèn)枋。它原名叫“宇廟坊”,古時稱中岳為土神,意思是以地配天。枋起三架,廡殿式屋頂,斗拱雀替,雕琢華麗。正樓額書“配天作鎮(zhèn)”,左右配樓分別書“宇廟”、“俱瞻”。配天作鎮(zhèn)枋后為松柏掩映的崇圣門。此門為過往門庭,因中岳神曾被封為“中岳天中崇圣大帝”而得名。
崇圣門東有古神庫,創(chuàng)建于北宋。在古神庫周圍有四個高大的鐵人,四大鐵人鑄造于北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高3米許,重約3噸,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威嚴(yán),栩栩如生,是中國現(xiàn)存形體較大,保存較好的四個“守庫鐵人”,同時也是北宋鑄造的藝術(shù)珍品。
化三門取名于道教的“一氣化三清”,是中岳廟的過往門庭?;T后西側(cè),有無字碑亭。亭內(nèi)立有清代石碑一通,碑上只有線刻花邊,沒有文字,故稱"無字碑"。立此碑的意思是說岳神之德,大得難以用文字形容,故立空石,以示紀(jì)念。
龍王廟,其建筑在中岳廟院外,整個建筑仿古而莊嚴(yán),現(xiàn)是在唐代古廟的基地上建成一座具有現(xiàn)代與古代建筑特色的道觀,位于中岳山脈之首,上接天宇,地連龍脈。整座龍王廟,呈龍形與道家八卦象位而建,廟中龍王、龍?zhí)有蜗耔蜩蛉缟?,威?yán)逼真,是求神求財靈驗之道場。
在登封市乘坐2路公交車,在“中岳廟”站下車即到,2路公交車也可以到嵩陽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