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漢光武帝陵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北20公里處的孟津縣白鶴鎮(zhèn)。漢光武帝陵古謂原陵,俗稱漢陵,又稱原陵、漢陵。為東漢開國皇帝――世祖光武帝劉秀(公元前6―公元57年)和光烈皇后陰麗華的陵園,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園和祠院組成。光武帝陵南倚邙山,北臨黃河,近山傍水,蓊蔚肅穆。闕門巍峨,氣勢壯觀,神道寬闊,直達陵前,兩側石刻林立、碑碣參差。陵園呈長方形,占地6.6萬平方米,墓冢位于陵園正中,為夯土丘狀,高17.83米,周長487米。
特點簡介
漢光武帝陵為國內少有的陵墓園林,同其他地方皇帝陵寢相比,獨具四絕:
帝王選陵,特殊一例
歷代皇帝選擇陵墓葬地,皆是背山面河,以開闊通變之地形,象征其襟懷博達,駕馭萬物之志。唯光武帝陵系“枕河蹬山”,一反常規(guī)。
一園千柏,國內僅有
陵內尚存隋唐植柏1458株,千章古柏,聚植一園,拔地通天,蓊然肅穆。
柏體杏質,喬木佳品
陵園古柏為國內少有喬木樹種,其木色金黃,質堅性柔,柏體杏香,剖面色美,俗稱“杏柏”。其四,漢陵曉煙,奇妙景觀。陽春三春,清明前后,逢天朗氣清、晨曦初現之時,古柏枝隙間紫煙彌漫,籠罩陵園,狀若輕煙,飄似浮云,煙凝云聚,滾騰滴墜,置身園中,如登凌霄,似游仙界。
年代久遠
還形成了“苦戀(楝)柏”、“鳥鳴柏”、“漢皇仰臥”等奇特景象。光武帝陵千百年來為觀者稱奇而樂道,對研究中國帝王陵寢有著較高的歷史科學價值。一九六三年,被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一年六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陵冢詳介
環(huán)境特點
光武帝的陵冢位于陵園北部,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00余畝,呈長方形,由祠廟、方丈院、陵園三部分組成。陵冢上下松柏掩映,陵前有一通穹碑,碑身鐫刻“東漢中興世祖光武皇帝之陵”。從陵冢到門闕修有神道,神道兩側原排列有石像、石馬等石雕和整齊蔥蘢的柏樹。如今,除去墓冢,便是郁郁蔥蔥、氣象蔚然的柏樹林。其中有28棵高聳入云的柏樹,當地百姓稱之為“二十八宿”,傳說是象征跟隨劉秀南征北戰(zhàn)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云臺二十八將”。
柏樹可稱一奇
劉秀墳的柏樹可稱一奇,整座墓園,松柏蒼翠,千年古柏拔地通天,蒼翠蓊郁,其中“鳥鳴柏”、“苦戀柏”更是柏中一絕。整座陵內一種奇香,由滿園翠柏發(fā)出,如雨過天晴,這種余香感覺更深,風過之處,古柏清香可傳10里之遙。漢陵古柏殊異,是國內僅有的喬木樹種,這種柏樹質堅性柔,剖面色美,香味濃郁。因它木色金黃,柏體杏黃,又稱“血柏”,千百年來為人稱奇。其實,劉秀主張簡葬,當時的葬儀和陪葬物品甚為簡陋。當初并無巍殿崇榭,園內的千年古柏,也是在他去世500多年后的隋唐時期栽植的。劉秀確實不愧為一代明君。
奇景
原陵的另一奇被稱為孟津縣的“八景”之一,即“漢陵曉煙”。每年清明節(jié)前后,當天朗氣清、霞蔚風息、晨曦出現之時,陵園內陡然紫氣彌漫,狀若輕煙,飄若浮云,自西向東,姍姍移動,逐漸使整個陵園為縹緲的云煙所籠罩。這時從古柏的枝間葉隙中,涌出團團氣體,左右上下,滾騰翻墜。整個陵園變成了一個煙霧繚繞的世界,翠柏紅墻,古碑木冢,夜草芳花,都若隱若現,恍若仙境。一古游人曾題《漢陵曉煙》曰:“昆陽雷雨戰(zhàn)猶酣,赤符魂歸瑣玉函,今日陵園回首處,看他煙樹綠毿毿?!碑數厍О倌炅鱾髦@樣的趣談:哪年有此景呈現,便預兆農作物豐收。因此,每到陽春三月,周圍百姓近者朝朝注目漢陵,遠者夕夕探聽,祈禱曉煙奇景出現。
光武祠
光武祠位于陵園西側,為光武帝的祭祀祠院,是為紀念漢光武帝劉秀而新建的祠宇,于1997年9月動工興建。整個建筑為組群建筑,占地面積3300平方米,建筑面積1250平方米,總投資250余萬元,由光武大殿、二十八宿陳列配殿、山門、倒座等組成,構成一鱗次櫛比的漢代建筑群落。前臨陡崖,后依青山,依山就勢,高低錯落。殿宇建成后將成為陵區(qū)又一重要人文景觀。它位于邙山腳下,黃河岸邊,呈“枕河蹬山”之勢,一反帝王選陵常規(guī),為2000年封建歷史之殊例,寓意何屬,至今仍是一個謎。園中至今保存有1500棵隋唐古柏,拔地通天、蓊蔚肅穆,它們巨大的輪廓形成了清晰可辨的人形臥像,俗稱“漢皇仰臥”。每當漢陵曉煙出現時,陵園之中紫煙裊裊、宛如仙境。當你在鳥柏下拍手時,柏樹間會發(fā)出“啁啾”的鳥鳴聲,令無數游人倍感神奇。
漢光武帝
人物介紹
光武帝劉秀(前6-后57),字文叔,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西南)人,漢太祖劉邦九世孫。王莽末年農民大起義,他于南陽郡舂陵鄉(xiāng)起兵,與其兄長劉演聯(lián)合綠林起義軍,經昆陽一戰(zhàn)消滅了王莽主力。后削平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割據勢力,統(tǒng)一全國成為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定都洛陽。在位期間,他曾九下詔書釋放奴婢,減輕賦稅,興修水利,精簡官吏等。由公元25-57年共在位三十二年。光武帝劉秀是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曾任南頓令,廟號世祖,謚號光武。赤眉綠林起義爆發(fā)后,地皇三年(公元22年),劉秀與其兄為恢復劉姓統(tǒng)治,起事于舂陵(今湖北棗陽南),組成“舂陵軍”。地皇四年,劉秀在昆陽之戰(zhàn)中建立大功。更始帝劉玄遷都長安后,劉秀被派往河北地區(qū)安撫。河北地區(qū)的豪強地主率宗族、賓客、子弟先后歸附劉秀,成為他日后開國的支柱。
人物事跡
劉秀拒絕聽從更始政權的調動。同年秋,又破降和收編了河北地區(qū)的農民起義軍,擴充了實力,因此,關西稱劉秀為“銅馬帝”。不久,與更始政權徹底決裂。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六月,劉秀在群臣的擁戴下稱帝于鄗城(今河北柏鄉(xiāng)固城店鎮(zhèn)),重建漢政權,不久定都洛陽,史稱東漢。東漢王朝建立的第三年,劉秀打敗了赤眉農民軍,控制了整個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六年統(tǒng)一了關東,使河西的竇融歸附。建武九年和十二年又先后平定天水、巴蜀。經過12年時間,劉秀終于完成了統(tǒng)一事業(yè)。
登基
劉秀雄才大略,能征善戰(zhàn),擊敗王莽,平定叛逆,三年后,便于公元25年6月在河北城即皇帝位。同年10月定都洛陽,史稱東漢。為平定割據勢力,又經12年艱苦卓絕的國內戰(zhàn)爭,終在公元36年實現了全國統(tǒng)一。他愛家鄉(xiāng),愛國愛民。稱帝后,5次回故鄉(xiāng)舂陵,修園廟,祠舊宅,觀田廬、宴會故人父老,改舂陵鄉(xiāng)為章陵縣,并世世免除其徭役;他勤政廉政,恤貧扶困,重農興教,偃武修文,柔道治國,迅速使中國經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從而為中華民族的繁榮進步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史稱光武中興。劉秀于公元57年病逝,享年63歲,被史學界列為中國古代十大明君之一。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后,首先致力于整頓吏治,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他雖封功臣為侯,賜予優(yōu)厚的爵祿,但禁止他們干預政事。對諸侯王和外戚的權勢,也多方限制。在行政體制上,劉秀一方面進一步抑奪三公職權,使中國政務都經過尚書臺,最后總攬于皇帝;另一方面,又加強監(jiān)察制度,提高刺舉之吏,如御史中丞、司隸校尉和部刺史的權限和地位。又令全國共并省400多個縣,吏職減省至1/10。與此同時,劉秀還采取了不少措施來安定民生,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建武六年下詔恢復三十稅一的舊制。東漢初年的封建租賦徭役負擔,比起西漢后期和戰(zhàn)爭期間有所減輕。他前后九次下詔釋放奴婢,或提高奴婢的法律地位,使大量奴婢免為庶人,使流民返回農村,促進生產。他統(tǒng)治的時期,史稱“光武中興”。
檢核土地戶口
建武十五年,劉秀針對當時“田宅逾制”和隱瞞土地戶口的嚴重現象,下令檢核土地戶口。郡縣守、令不敢觸動貴戚官僚和世家豪族,反而在清查過程中“多為詐巧,不務實核”,“優(yōu)饒豪右,侵刻羸弱”。結果,激起各地農民的反抗,郡國的豪強大姓也乘機作亂。對此,劉秀采取了不同的對策。對于農民的反抗斗爭是進行分化和鎮(zhèn)壓,對于大姓兵長,則在處死度田不實的十幾名郡守之后,即下令停止度田,向豪強地主讓步。光武帝在其統(tǒng)治末年還“宣布圖讖于天下”,企圖以儒家學說與讖緯神學的混合物作為思想武器,加強對人民思想的統(tǒng)制。
歷史嗍源
俗話說“生在蘇杭,死葬北邙”,天下英雄都希望能在北邙修墳建陵。但原陵卻是“枕河登山”即葬在邙山背后、黃河之濱,所謂“漢皇仰臥”。據說是因為劉秀的兒子脾氣很倔,喜歡和父親唱對臺戲,劉秀讓他往東他往西,讓他攆狗他追雞。劉秀死的時候對他說:“你把我埋到黃河底吧?!眲⑿愕谋疽馐莾鹤涌偤退麑χ桑@樣一來,正好實現了自己葬在北邙的愿望??墒沁@一次劉秀想錯了。他兒子想:自己和父親對抗了一輩子,沒有聽過一次話,就聽一回吧。果然在滾滾黃河之中,為他已故的父皇修建了一座水中冥城。后來由于黃河改道北移,劉秀的墳就留在邙山與黃河之間了。
此典故,純屬村夫之論。以光武齊家之道,斷不會有如此狗血橋段。
相關詩詞
滿庭芳
漢光武帝陵
裂楮裁筠,虛明瀟灑,制成方丈屠蘇。草團蒲坐,中置一山爐。拙似春林鳩宿,易于□、秋野鶉居。誰相對,時煩孟婦,石鼎煮寒蔬。嗟吁。人生隨分足,風云際會,漫付伸舒。且偷取閑時,向此躊躇。謾取黃金建廈,繁華夢、畢竟空虛。爭如且、寒村廚火,湯餅一齋盂。初見嵩山
年來鞍馬困塵埃,
賴有青山豁我懷。
日暮北風吹雨去,
數峰清瘦出云來。
風流子
木葉亭皋下,重陽近,又是搗衣秋。奈愁入庾腸,老侵潘鬢,謾簪黃菊,花也應羞。楚天晚,白蘋煙盡處,紅蓼水邊頭。芳草有情,夕陽無語,雁橫南浦,人倚西樓。玉容,知安否,香箋共錦字,兩處悠悠??蘸薇淘齐x合,青鳥沈浮。向風前懊惱,芳心一點,寸眉兩葉,禁甚閑愁。情到不堪言處,分付東流。
交通信息
洛陽汽車站乘坐到白鶴鎮(zhèn)的班車(班車不需要在售票站買票,直接進站臺找到開往白鶴鎮(zhèn)的車,上車買票)即可到漢光武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