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簡介
南北朝北魏時曾在泌陽縣境設(shè)東荊州,《水經(jīng)注》的作者曾任東荊州刺史。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卷二十九描述泌陽縣水系時寫道:“余以延昌四年,蒙除東荊州刺史,州治比陽縣故城,城南有蔡水,出南磐石山,故亦曰磐石川,西北流注于比,非泄水也”。清道光八年《泌陽縣志》山川志載:“盤古山,縣南三十里,蔡水出焉。本名盤瓠,后演為盤古,因立盤古廟于上”。
盤古山山草木競秀,奇石嵯峨。象形石原景有“石獅子”、“盤古場”、“盤古垛”、“盤古爺?shù)氖渥印保簧较虏贿h處還有大石磨一扇。漫山野花芳菲;并生長有山楂、桔梗、金銀花、半枝蓮、山菊等十多種中草藥材。山上松林蒼翠,風(fēng)起,便掀動松濤陣陣,使人猶如置身狂嘯的大海。山麓更植有片片桃梨林和塊塊 板栗樹參差錯落,一到陽春,色彩明麗如霞,煞是一派果鄉(xiāng)景象。
早晨,你若登上山頂,瞬間,腳下云霧彌漫,一切處于迷蒙之中。陽光初照,又涂金抹紅,霓裳羽衣,直讓你有飄然欲先之快。此即為泌陽八景之一“盤嵐朝起”之壯觀。
盤古山主峰西側(cè)的曉石縫中,有清沏甜綿的泉水溢 出,此即為蔡水河源頭——群眾稱為甜水河。
據(jù)考證,山巔原有建于五代時期的盤古廟一座,及歷代石碑數(shù)通。于“文革”時統(tǒng)被損毀。近年來,民眾集資又在舊址新建大廟一幢,仍為坐北朝南格局。又新添出門一道,氣勢恢弘莊嚴。山門內(nèi)過道兩側(cè),有 四大天王塑像分立,魁梧雄健,威風(fēng)凜凜。院內(nèi)大殿高聳寬敞、黃瓦飛檐、紅柱畫棟、頗有古樸軒昂之勢。殿內(nèi)有丈余披發(fā)身著槲葉的盤古彩塑一尊,目光炯炯,氣度和善,令人肅然起敬。東西廂房也為黃瓦紅墻,建造亦顯質(zhì)樸典雅,其內(nèi)供奉道教諸神。院中設(shè)有大型祭壇,不時有朝拜者燃起裊裊香煙,鐘缽之悠揚聲在廟內(nèi)回蕩。
盤古山一隅歷史上植被繁茂,山清水秀,形成了一定的“小氣候”,因而常年雨水調(diào)潤,五谷豐登,人民生活安定,素有”東西南北搬,不離盤古山“的民諺。特殊的生存環(huán)境,加上這里勞動人民勤勞、聰穎,富于對大自然及人類由來的幻想,因而便產(chǎn)生了有關(guān)盤古兄妹心底善良,石獅饑餓,盤古經(jīng)常給其送食,后在天崩地裂,萬物涂炭之時,被石獅拯救,渡過劫難,又重造天地的故事。以及為了繁衍人類在王母娘娘撮合下,規(guī)定滾磨成親:如兩扇磨合在一起,便結(jié)為夫妻。于是,三月三日兄妹便各執(zhí)一扇磨,從東西兩個山頭同時滾下,結(jié)果,競合在一起。盤古大怒,遂飛起一腳,將一扇磨踢出數(shù)里,但天命難違,兄妹終于成親。因此,盤古爺又稱為人根之祖。其它還有《捏泥人繁衍后代》、《盤古爺?shù)氖渥印返鹊纫幌盗袃?yōu)美動人的神話傳說,都給人以啟迪,給人以歡愉。
正所謂“三月三,盤古山”,所以農(nóng)歷三月初三是盤古山朝圣的日子。
在中國“盤古圣地”不在少數(shù),而在河南省,唯有泌陽縣盤古山被稱為“中原盤古圣地”,此盤古山不以山高而名,因為盤古山主峰海拔也才459米,在群山之中可謂“嬌小”,但她卻在中原諸多名山秀峰中奪得“盤古圣地”之美名,自是有其不凡之處。
而盤古山山巔之上立有盤古神廟。 盤古廟始建于五代。傳言當年盤古山上時有神光顯現(xiàn),更有蜃樓仙境為鄉(xiāng)民官士親見。每奇景臨世不過半日即沒,其中有仙樓宮闕,井然杼比;麒麟、彩鳳、青鸞、仙鶴、白螭、神龍戲于其間;瓊草玉樹,遍地可見;靈果珍品,望而垂涎。仙人飛相來往于瑤宮紫闕,且有彩裳宮娥、童子相隨而行。仙氣氤氳,自在非凡。
其中有一大殿其勢最偉,殿前正門上有一青玉大匾,上書“盤古神殿”四大鏨金字跡,氣勢恢宏,莊嚴非常。 殿外庭中有一高逾百丈的玉雕,周身不見半點瑕疵,通體瑩光潤透,更不顯絲毫雕琢之工跡,純樸自然,渾然天成。此玉雕所繪乃一神人,但見此人,虬髯濃眉,金剛怒目,方口大耳,上身赤膊,肌肉虬結(jié),下身槲葉圍裙,不失莊嚴。手執(zhí)一利刃巨斧,揮天斥地,懾泣鬼神,正是有開天辟地之功的盤古大神。
此事傳至京都,明告圣聽。帝命欽天監(jiān)卜占,告之乃神跡,瑞兆也。帝親身移駕,周車而至,恰逢蜃現(xiàn)。甚喜,凈身、齋戒、焚香,禱神祈天。望上達天聽,永保社稷。后,遣能匠巧工于山頂造殿立社,樹碑以傳。命僧道代帝世相守司,以求國安。
世傳盤古氏九月初九圣誕,三月初三升天。于是在每年陽春三月花開農(nóng)閑時,行起廟會,以念盤古開天之功善。
值此之時,僧道凡夫,官宦平民,商賈小販,鴻儒白丁,盡皆云集于此?;蛘摰勒f法,或攀比奢華,或藉此營生,或?qū)つ珘艄P,以生妙花。
三教九流,走卒藝人,不絕其間,山上山下,人煙阜盛。叫賣聲,討價聲,歡笑聲,吟哦聲,祈禱聲,誦經(jīng)聲,諸般聲語不絕于耳。山下車馬、云轎、簡棚、華蓋,賃地而臥,占地而居。山道側(cè)徑有林蔭歇腳者,有烹茶煮茗者,有沽酒獨酌者,有行令聚飲者,有沾汗而行者,有搖扇拄竹者,有踴躍跳行者,有裙帶相幫者,有步履匆匆者,有駐足而望者,世間百態(tài),不一而足。 山頂之上,噴火、變臉、變戲法兒、吞劍、碎石、耍刀、舞槍、打鞭、履纖、舞獅、舞龍、斗雞、戲猴等,更有燈謎、對聯(lián)、賦詩、作詞等文墨之巧,騷客鴻儒,盡來附足,一展才華。其中更是成全了不少才子佳人之良緣!
碧玉名媛,自是鐘愛一些小巧精奇的物什,珠釵、發(fā)卡、玉佩、束發(fā)絲結(jié)、開光護符,必不會少。
各地之風(fēng)味小吃、冷飲、布偶、紙鳶、木質(zhì)刀劍、竹簫短哨,皆為垂髫小兒之最好。
又有外地客商攜錦帛、霧茗、書畫、美玉,藉此易物,換取黃白。 不少善男信女攜家中眷屬,虔誠朝拜,以求多福。
總之,盤古廟會乃一年一度之盛會,不往則定當抱憾遺恨終生!
2005年12月4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正式命名泌陽縣為“中國盤古圣地”。
歷史沿革
今贛之會昌有盤古山(今于都縣盤古山鎮(zhèn)、靖石鄉(xiāng)境內(nèi)),本盤固名,其湘鄉(xiāng)有盤古保,而雩都有盤古祠,盤固之謂也。按《地理坤鑒》云:“龍首人身?!倍癯啥肌⒒窗?、京兆皆有廟祀。事具徐整《三五歷紀》及《丹壺記》。至唐袁天綱推言之《真源賦》,謂元始應(yīng)世,萬八千年為一甲子。荊湖南北今以十月十六日為盤古氏生日,以候月之陰暗,云其顯化之所宜,有以也?!对S九域志》:“廣陵有盤古冢、廟”,殆亦神假者。
會昌歷史上是雩都之地,雩都(今江西省于都縣)在歷史上數(shù)度屬吳又數(shù)度屬楚,其沿革正合“吳楚間”的地域特征。
據(jù)《于都縣志》記載:“春秋,于都地處楚吳邊域。楚若敖二十一年(前770年)屬楚。吳闔(閭)十一年(前504年),屬吳。
戰(zhàn)國,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十月,越王勾踐滅吳,于都屬越。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滅越,復(fù)歸楚。
秦統(tǒng)一中國,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全國為36個郡,于都屬九江郡。
西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楚項羽立英布(即黔布)為九江王,于都屬楚。四年,九江郡改為淮南國。五年,漢滅楚,仍為淮南國,于都始屬漢。六年(前201年),潁陰侯灌嬰平定江南,析淮南設(shè)豫章郡,郡治南昌。于都始設(shè)縣,以北有雩山,取名雩都縣,治所東溪的南面(今西郊鄉(xiāng)古田),屬豫章郡。……三國是屬吳。”
宋時“贛之會昌”的盤古山就是今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盤古山鎮(zhèn)的盤古山。今江西省于都縣原稱雩都縣(1957年改為于都縣),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設(shè)立縣治,管轄今于都、寧都、石城、安遠、瑞金、會昌、尋烏七縣 。后七縣先后從雩都管轄的地域析出設(shè)立縣治。其中會昌縣在雩都的東部緊鄰,于公元982年從雩都析出?!端问贰分镜谒氖?地理四載:“太平興國中(公元982年),析雩都六鄉(xiāng)于九州鎮(zhèn)置”。析出的六鄉(xiāng)就包括了今天于都縣的盤古山鎮(zhèn)、靖石鄉(xiāng)、鐵山龍鎮(zhèn)、小溪鄉(xiāng)的一部分以及現(xiàn)在會昌縣的其他地區(qū)。羅蘋是《路史》作者羅泌的兒子,羅蘋生活在公元1100年左右,是當會昌設(shè)縣不久,所以羅蘋注《路史》說:“今贛之會昌有盤古山,本盤固名,其湘鄉(xiāng)有盤古保,而雩都有盤古祠,盤固之謂也?!?盤古山在今于都縣的盤古山鎮(zhèn)和靖石鄉(xiāng)境內(nèi),該地區(qū)982年以前屬于雩都縣,982年——1952年屬于會昌,1952年又從會昌縣靖石區(qū)劃回雩都縣,仍稱靖石區(qū)。1957年6月從靖石區(qū)分設(shè)出盤古山鎮(zhèn)。
今盤古山地處現(xiàn)江西省于都縣盤古山鎮(zhèn)、靖石鄉(xiāng)、 利村鄉(xiāng)境內(nèi),屬于 九連山的余脈,盤古山鎮(zhèn)距于都縣城53公里,盤古山主峰屏坑山(原稱龍山)距于都縣城29公里。主峰龍山與 龍王山相連,龍山海拔1312米,龍山為于都縣的最高峰,龍王山海拔1210米,富含鎢礦,盤古山東有 貢江支流靖石河和濂江,東南有長龍河,龍山上有三森水庫,盤古山西接 祁山祿山(海拔1065米)。
傳說,在 遠古時代,自從黃帝打敗蚩尤之后,一部分蚩尤人向南遷徙,一直隱居在緬甸金三角一帶的原始深山野林中,于世封閉了幾千年,一直是最原始、最古樸的民族,他們居住在原始森林古樹上搭建的吊腳小木樓里,穿著土法染制的衣裳或用獸皮、樹皮、飛鳥羽毛編織衣服,男人紋身,女人 紋臉,他們善良淳樸,粗狂豪放,長期生活在樹上,爬樹比走路快,他們崇拜樹神“生于樹上,死于樹下”還保留著吃泥巴,吃生肉,和生血的風(fēng)俗。部落里的長老紋臉阿婆,是最后一代的紋臉人,還有世界上最稀少的民族----長頸人,千百年來,他們一直尊奉盤古和蚩尤為他們的祖先。
美麗的盤古山是大自然的絕作,這里是休閑、療養(yǎng)、保健及舉行戶外拓展的最佳場所。盡情享受大自然的饋贈吧!
景區(qū)地貌
盤古山高約百米,山腰有盤古洞,洞中有廟,即盤古廟。山對面有貓獅山、大頭獅山、人仔山、馬鞍山、鐵炮山、八仙巖,再遠一點有龍山、石牛山、威虎山、白虎山、筆架山、螺螄山等,形似向著盤古廟朝拜。盤古山腳下原來有一個小村,叫盤古村,因盤古山而得名,一百多年前,因兵荒馬亂,幾戶人家都搬到山后背的甘東村去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