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介紹
恰拉水庫位于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東北邊緣,塔河下游“綠色走廊”上段恰拉區(qū)域,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境內。距尉犁縣城50km,距庫爾勒市120公里。地理位置在東經86°36'~86°57',北緯40°59'~40°04'范圍內。水閘以南為218國道和恰鐵干渠,以北為沙丘區(qū),以東為低矮沙丘和荒地,以西緊鄰218國道和塔河河道。
恰拉水庫于1958年動工興建,1967年基本建成,以后逐年配套。又于2003年8月開始擴建,計劃2005年底全部完工。設計庫容1.61億立方米;,屬國家大Ⅱ型平原灌注式水庫,主要水源為孔雀河來水。恰拉水庫配水給恰鐵干渠,灌溉塔里木墾區(qū)31—35團40余萬畝耕地,承擔著農業(yè)灌溉的任務。壩體為碾壓式均質土壩,全長45.112公里,設計有2個放水涵洞。最大泄水能力為38 立方米;/秒,于水庫以南4000米處匯入恰鐵干渠。目前現狀:恰拉水庫目前分為新庫、老庫區(qū)。
水庫改造
在塔河下游運行了30多年的大西海子水庫終于要結束己任,退出農業(yè)灌溉系統(tǒng)了,接替這一“空缺”的,則是恰拉水庫和恰鐵干渠。這是記者昨天在塔管局采訪時了解到的。
“塔河下游的大西海子水庫,將塔里木河干流來水全部攔截,是造成下游綠色走廊斷流的重要原因之一?!毙陆纳鷳B(tài)、水利專家的意見幾乎一致。
塔河下游斷流30年來,下游河道被沙漠恣意湮埋,2160萬畝草場退化、沙化,胡楊林面積銳減,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庫魯克沙漠多處合攏,已嚴重威脅到下游綠色通道的安全。
由根據國務院批準的《塔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guī)劃報告》,為恢復塔河下游綠色走廊,使大西海子以下塔河干流恢復徑流,確定廢棄大西海子水庫。恰拉水庫改擴建工程的任務是在大西海子水庫退出農業(yè)灌溉功能后,灌區(qū)用水完全由恰拉水庫調節(jié),提高下游灌區(qū)水庫利用率,保證向塔河下游生態(tài)輸水通道暢通, 改善下游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及恢復塔河下游“綠色走廊”。
《塔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guī)劃報告》中明確提出:塔河下游‘要在2005年退出大西海子水庫灌溉功能,建立塔河下游有效輸水通道。因此,改擴建恰拉水庫,并與其它工程體系相配套,形成灌區(qū)較為有效的輸、蓄、配水控制系統(tǒng),才能實現塔里木河流域近期治理標志性工程目標。
為打通塔河下游的生態(tài)輸水通道,《塔河工程與非工程措施五年實施方案》安排了自開一孔河至恰拉灌區(qū)的相關輸水工程:東泵站、東泵站輸水渠道工程、庫塔干渠(上、下段)、恰拉水庫、恰鐵干渠等工程。因此,項目建設是實現“博斯騰湖向塔河下游輸水”的必要條件之一。
水庫結構
恰拉水庫為平原灌注式水庫,于1958年動工興建,1967年基本建成, 以后逐漸配套。水庫由進水樞紐、壩體和放水涵洞三部分組成。
水庫設計水位875.0m,對應水面面積46平方公里,庫容1.38x10S立方米,庫盤面積54.8平方公里,死水位869.75m,死庫容0.08x10S立方米。水庫利用率54%。
水庫庫岸線總長54.112km,其中北庫岸線長22.06km,人工壩體總長23.052km。水庫進水樞紐,設計流量25立方米/秒;退水庫設計流量26立方米/秒。放水涵洞:一庫放水涵洞設計流量8立方米/秒。二庫兩座放水涵洞設計流量均為125 立方米/秒。
水庫改建
根據水庫水利調節(jié)計算,恰拉水庫改擴建工程完成后,水庫設計庫容16140.96x10 4立方米,相應水位875OOm,相應水面面積47.80平方公里,死水位870.20m,死庫容950x104立方米,興利庫容15190.96X104立方米。灌區(qū)總引水45798.30x104立方米,水庫總損失995 3.92x104立方米,水庫利用率76.22%。
根據水庫現狀,為增加水庫平均水深,減少水庫蒸發(fā)滲漏損失:采用方案為裁去水庫西北部淺水區(qū)2.82平方公里,擴大東南部深水區(qū)4.95平方公里,保持水庫觀設計蓄水位875.0m。水庫庫盤面積由54.8平方公里擴大為56.93平方公里。
恰拉水庫改擴建工程由大壩、放水涵洞、壩后截排及其泵站、管理道路、監(jiān)測設施、調度中心組成。水庫大壩壩線總長27.267km。其中:利用老壩加高加固段壩長14.852km, 主壩段新筑壩長7.25km,截淺灘新筑壩長2.415km。最大壩高8.3m。
水庫1#放水涵洞為進出口改造工程,仍在原位置處,樁號為A13 400。新建2#放水涵洞結合原水庫放水渠位置及高程,選定位于樁號B3 725處,設計流量32立方米/秒。新建壩后截排位于A壩高壩段、B壩段壩后250m處,長11km。新建調度中心位于塔里木水管處處部。
水庫屬大(2)型水庫,確定其工程等級為Ⅱ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水庫大壩、放水涵洞為2級建筑物,次要建筑物壩后截排及其泵站為3級建筑物,臨時性建筑物施工截排及其泵站、施工道路、施工導流渠等為4級建筑物。
水庫大壩利用老壩加高培厚土方在迎.水側,新建主壩段和截淺灘壩段采用當地材料的碾壓式均質土壩,壩體護坡除A0 000~A3 200為1:8的土緩坡外,其余均做硬質護坡處理,護坡型式根據擋水及壩體高度,分別采用鋼筋混凝土板和干砌塊石或鋼筋混凝土板、預制混凝土加糙板結合式防風浪護坡型式。壩體防滲采用一布一膜(膜/布=0.5mm/200g),壩基防滲采用0.5mm塑膜水平鋪蓋防滲型式,根據擋水高度不同鋪蓋長度為30-130m。壩頂除A0 000~A3 200壩段外均設防浪墻。
放水涵洞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由進口段、閘室、涵洞、消力池、護坦海漫組成。進口段翼墻為懸臂式擋土墻。閘室為鋼筋混凝土豎井結構,基礎為灌注樁,樁深13m。涵洞洞身為方形鋼筋混凝土結構。
工程總投資為22904萬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資17446萬元,機電設備及安裝工程投資271萬元,金屬結構設備及安裝工程投資55萬元,臨時工程1302萬元,其他費用1697萬元,預備費1246萬元,水土保持費777萬元,環(huán)境保護費110萬元。
施工工期為兩年,跨三個年度。2003年6月動工,至2005年6月以前全部完成。
項目實施后灌區(qū)由原兩座水庫調節(jié)灌溉變?yōu)橐蛔畮煺{節(jié)灌溉,1.998年灌區(qū)兩座水庫總損失水量為13434.67x104立方米;規(guī)劃2005年恰拉水庫總損失水量為9953.93x104立方米,水庫減少損失的節(jié)水效益為3480.75x104立方米。項目的節(jié)水效益是非常明顯的,而且項目的實施有利于塔河向下游輸水通道的暢通,對塔河下游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也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