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母山乃太行山脈之母山,古稱房山、鐵山、王母觀山、天臺山。王母山歷史悠久,據(jù)《漢書·地理志》記載:“蒲吾(平山)縣有鐵山,即房山也,亦曰西山?!碧啤对椭尽酚涊d:“山在縣西北,一名王母山,漢武帝于山上立祠,今王母觀也。”在王母山海拔1200米處有一平臺,傳說是王母娘娘下凡的落腳處,故王母山也稱天臺山。清《平山縣志》記載:“山在縣西北六十里,漢章帝幸趙,祀房山”??梢娡跄干匠蓺馔猓嘤械弁鯕赓|(zhì)。漢武帝在山上建立皇家祠堂后,賜山名為“王母觀山”,“天下第一靈山”,“天下王母祖庭”。自漢肇建王母觀以來,雖千百年間屢遭戰(zhàn)火、地震、洪災損毀,但屢有社會賢達重修。鼎盛時期,王母山山上的道觀、寺院達數(shù)百座,有三千多出家人在此修行?,F(xiàn)存王母殿、玉皇殿、全神廟、觀音廟、玉皇閣等建筑群及甘泉寺等遺址。廟宇均按規(guī)制,重檐歇山式,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宏偉壯觀?,F(xiàn)存歷代碑刻、石雕、石窟等文物眾多,歷史文化積淀十分豐富,在歷史上是正定府影響最大、歷史最久的名山。王母觀是政府批準的宗教活動場所。
靈驗之地必多善男信女。清代碑刻記載:“而其中靈異有禱轍應以故每年朔日山之前麓左右百里登山拈香還愿者數(shù)日間絡繹不絕?!鼻О倌陙?,王母山春季傳統(tǒng)廟會已輻射河北、山西、山東、北京、天津、河南等省市數(shù)百縣區(qū)域,每年農(nóng)歷二月十五至三月三的廟會期間人山人海,香火鼎盛,四面八方來的善男信女,朝拜、進香、祈福、旅游者多大十萬之眾。廟會期間的悅神扇鼓舞蹈、道觀祈福法會等千年傳承下來的民俗文化活動正在申請列入了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1.地質(zhì)地貌景觀
王母山是由太古界古老的片麻巖構成的,在內(nèi)、外營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多種壯觀的地貌景觀,如最高峰“鏵子尖”鍔刺云天,是一典型的錐狀尖峰;南臺旁一巨大方石立于崖前,后面山崖光滑如鏡,便是民間傳說的王母娘娘梳妝臺;南臺玉皇閣之下,有三塊巨石橫桓云空,中間三道裂縫,巖中古柏倒掛,組成遠望如“川”,近觀似“洲”字之奇景;還有造型似雞的“雞兒石”、如貓的“貓石”等奇峰怪石景觀。
片麻巖層節(jié)理斷裂發(fā)育,加上巖層之間巖性軟硬不一,抗風化侵蝕能力有別,在長期差異風化和流水侵蝕等營力作用下,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各種穴,如深幽暗的“朝陽洞”、涼風習習的“清涼洞”、“臥龍洞”,相傳道士王半仙隱居的“桃花洞”,還有“老君洞”、“九天仙女洞”等洞穴景觀。
從奇峰怪石,到巖壁異洞;從山泉神井,到及山崖古柏;皆展現(xiàn)出王母山自然景觀的多樣性,但既典型又比較罕見的是這里的片麻巖“臺崖”景觀。由于山地階段性抬升,常常殘留下階梯狀的剝蝕面,在太行中段俗稱“棧”,棧與棧之間常為陡崖。王母山為古老的太古界片麻巖為主的巖層,在經(jīng)過地質(zhì)歷史早期強烈的地殼變動后,巖層褶曲度很大,多形成鋸齒狀山脊和單面山,經(jīng)溝頭溯源侵蝕,產(chǎn)生崩塌,形成了上百米的懸崖峭壁,其上為“臺”(棧、坪)狀地形,這種“臺崖”景觀,在其他片麻巖山地是少見的。正因為這里有平臺陡崖的地形,才有“天臺”、“房山”之山名。臺崖地形,一為興建道觀提供了理想的臺地;二因崖陡險要,難于攀登,創(chuàng)造了天庭仙境之意境和天梯之險景。王母山有造型逼真的奇峰怪石,有深邃奇妙的仙洞,更有典型罕見的片麻巖臺崖景觀等共同構成了王母山雄、奇、險、幽的自然景觀特色。
2.王母山文化
賜子、賜福的民俗信仰文化:王母娘娘又稱西王金母、西王母、王母、金母等,是古代神話中掌管不死藥、賜福、罰惡、預警災厲的長生女神。她擁有幫助人們免遭災厄的神力。如漢朝焦延壽《易林·卷一》記載:“稷為堯使,西見王母,拜請百福,賜我善子。引傳牽頭,雖物無憂。王母閃禱,禍不成災。”
王母娘娘在道教信仰中被尊位掌管天下女神及天地間陰氣的首領,是護佑婚姻、生兒育女和生育萬物的創(chuàng)世女神。王母娘娘是王母山之主神。千百年來,民間流傳著許多王母娘娘的神話傳說,如朝陽洞上的山包平臺,名“登山臺”,是王母娘娘帶領九天仙女由天庭來往于天臺的落腳處,南臺下一巨石名曰“王母梳妝臺”、北支溝一水潭為“王母洗臉盆”、“七仙女浴池”,還有“九天仙山洞”等,一些自然景觀冠以王母之名,即使最高峰鏵子尖峰,地圖上也標王母觀山是罕見的,具有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一是民間傳說王母娘娘心地善良,富同情心,體察民情,為百姓辦實事。生兒育女、祈福避禍,是人類繁衍、生活基本期盼,千百年來,無數(shù)家庭在王母觀祈禱,園了夢想;二是王母賜子、賜福,百姓知恩圖報,故千百年來形成到王母觀還愿、進香的善男信女眾多,“香柱論捆計,供紙用車拉”,香火格外興盛,俗稱“香煙”廟會。
太極文化:2000年之后,武當派宗師游玄德道長帶領眾弟子和廣大賢德信眾重建王母山道場,在老廟的遺址上復建起新的廟宇:王母宮、觀音廟、全神廟,建立了武當派的北方道場,弘揚道家文化和武當太極文化。在王母山區(qū)域,王母太極拳已傳承數(shù)百年經(jīng)久不衰。武當?shù)さ捞珮O、王母太極拳含蓄內(nèi)斂、連綿不斷、以柔克剛、急緩相間、行云流水的拳術風格,受到社會追捧。近年來,隨著人們建身、養(yǎng)身意識的提高,“到王母山學王母拳”已成為一大靚點。從世界各地來王母山習練武當?shù)さ捞珮O功夫和王母拳的人越來越多。
王母山的樂神扇鼓舞,在王母山已有千百年的歷史傳承,它隨著肇建王母觀而流入、發(fā)展,工具簡單,舞點節(jié)奏感強,藝術風格明快、活潑、詼諧、風趣,有獨唱、和對唱等眾多形式,信眾稱它是“與神對話”,團體表演氣勢宏大,受到廣大游客們的歡迎。王母山還是八仙之一張果老的修道成仙地。當年的修行的棲霞觀就建在王母山的逍遙谷里。如今仙去谷空,尚存遺址供后人瞻仰。位于王母山中的天臺書院,始建年代久遠,已不可考證。2013年在原址上重建,集合天地之靈氣,古樸典雅,是文人雅士進行文化交流、書畫創(chuàng)作和傳授技藝的王母山是以道教王母娘娘女神為主神,融儒釋道文化元素于一山的著名歷史文化名山。
3.氣候水文景觀
王母山片麻巖層傾向與地形傾斜方向基本一致,十分有利于地下水沿不透水巖層向下滲流,又因多山崖斷壁,地下水在崖邊出露,則成山泉。王母山泉水山上山下都有,山麓有歷史上的三大名泉,一是位于冷泉溝口的冷泉。二是位于旅游區(qū)東部海眼村的“海眼”,傳說泉與海通,故名,村也以泉為名。三是甘泉溝的馬泉,傳說漢光武帝劉秀征戰(zhàn)到此,口干舌燥之時,戰(zhàn)馬趵地出泉,得名馬泉。甘泉溝中有“甘泉”、“仙泉”,玉皇閣有“不老泉”等,山泉泉水從溝谷石縫中流出,匯集成小溪和水潭,給山林增添了無限的生機。王母觀北臺有“八角琉璃井”、“小天池”等泉井,水質(zhì)甘冽,廣大信眾視為神水,民間“淘藥(水)”治病、飲而求子。充盈的泉池水景,是難得的泉水景觀。景區(qū)地勢西高東低,最高海拔1253米,最低海拔320米,高差900多米,夏季平均氣溫23℃,是避暑度假、養(yǎng)生絕佳選擇;登高遠眺視野開闊,是晨觀日出,夏觀云海好的地方,由于此處海拔高,地形復雜,夏季多云霧,時而山頂戴帽,時而半腰系帶,云纏霧繞,雨過天晴之際,常見流云從山腰蒸騰而起,優(yōu)如股股狼煙,飄然之上,浩浩蕩蕩,漫延而開,氣象萬千。
4.動植物資源
王母山區(qū)域的林木覆蓋率達90%以上,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據(jù)有關部門調(diào)查,林木資源有野生高等植物60科220種,另有黃岑、代黃、芥梗、黨參、株利、柴胡、生麻、常中、穿山龍等中藥材50余種。野生動物有豹貓、野豬、狐貍、蛇、獾、野兔、松鼠、麻雀、山雞、喜鵲等眾多飛禽走獸。山上常見樹木有崖柏、松樹、槐樹、山榆、櫟、桃樹、杏樹、核桃、桑樹等,尤其是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區(qū)域有大量崖柏,在太行山區(qū)是十分珍貴和罕見的。入春,山花異草滿山遍野,清香撲鼻,令人陶醉。夏季,林海濤濤,彌漫著原野清香,蟲鳴鳥啼,林木避日,氣候涼爽。秋季,滿目層林盡染,一副五彩繽紛畫卷,讓人流連忘返。冬季,懸崖百丈冰,極為壯觀,四季皆仙境。王母山景區(qū)風景如畫,這里是一山一水一世界,一步一景一天堂!游覽過王母山的人們都說:走遍天下看山水,最美還是王母山!
5.景區(qū)特產(chǎn)
區(qū)內(nèi)民風淳樸,風味小吃有王母家宴菜、道家養(yǎng)生菜、水庫魚、農(nóng)家大鍋菜、扒糕、缸爐燒餅等,土特產(chǎn)有花椒、野山桃、磨盤柿、野山梨、紙皮核桃、野山杏、大紅棗等。
6.交通指南
(1)景區(qū)地址:河北省平山縣王坡鄉(xiāng)王母山
(2)屬環(huán)省會2小時交通圈,緊臨西柏坡高速、京昆高速、207國道、241省道,南甸至景區(qū)為旅游路。
(3)自駕車路線:石家莊→西柏坡高速→平山出口轉(zhuǎn)“鋼城路”→南甸→王母山
(4)行車路線:
北京——京昆高速——石家莊北二環(huán)出口——石閆路平山方向——平山縣城——外環(huán)路——鋼城路——南甸鎮(zhèn)——王坡鄉(xiāng)——王母山風景區(qū)
天津——榮烏高速——京珠高速——京昆高速——西柏坡高速——平山東焦出口下——平山縣城——南甸——王坡——王母山
太原——石太高速——西柏坡高速——平山東焦口下——平山縣城——南甸——王坡——王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