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迦· 帕爾巴特峰(Nanga Parbat,烏爾都語???? ????,印地語???? ????),海拔8125米,是世界第九高峰。南迦·帕爾巴特峰由五座雪峰組就。除主峰外,北肩峰8070米,南肩峰8042米。位于青藏高原和南亞次大陸西北部地區(qū)的喜馬拉雅山脈西段巴控克什米爾地區(qū)。
Nanga Parbat在南亞次大陸地區(qū)的烏爾都語、印地語中都是“裸體之山”的意思(Nanga為光禿禿或者赤裸的意思, Parbat為山峰之意),這是因為它附近沒有能與它比擬的高山存在。此外,nanga一詞在梵文中同樣也表示“裸體”的意思。
世界第9高峰,位于喜馬拉雅山脈的西端“地結(jié)”上,海拔8125米,被印度河深切環(huán)繞。山的南面是世界上最大的巖壁——魯帕爾巖壁,有1萬5千英尺長。對它的首次嘗試是沿著一條狹窄的山脊線才得以登頂。如此復(fù)雜的攀登線路,使得攀登死亡率極高,被稱為“殺手山峰”。
攀登難度
作為世界第9高峰,南迦·帕爾巴特峰有著與喬戈里峰不分伯仲的攀登難度。對它的首次嘗試是沿著一條狹窄的山脊線才得以登頂。山的南面是世界上最大的巖壁——魯泊爾巖壁,有1萬5千英尺長。如此復(fù)雜的攀登線路,難怪人送外號—“食人峰”。
攀登南伽·帕爾巴特峰
人們一度認為南伽·帕爾巴特峰是最容易攀登的8000米級山峰,但是它很快就讓人們的輕視付出了代價,在1953的首次成功登頂前,已經(jīng)有31人為它喪命。南伽·帕爾巴特峰的攀登線路擁有極為不穩(wěn)定的冰川,頻繁發(fā)生的雪崩與猛烈持續(xù)的暴風(fēng)雪;同時它的攀登季節(jié)也非常短暫,只是在六到九月之間。
險峻的地形,惡劣的氣候給攀登南迦·帕爾巴特峰增加了極大的困難,早在1910年就有英國人進入該區(qū)活動,幾十年過去了,各國登山家們進行了多次嘗試,1953年7月3日,奧地利登山隊的布爾(HermannBuh1)獨自一人首登南迦·帕爾巴特峰成功。
氣候特征
南伽·帕爾巴特峰的走向為東西弧形排列,主脊線上向南側(cè)、西北側(cè)增生著數(shù)條支脊,多為陡壁懸崖。山谷中發(fā)育著數(shù)十條冰川。其頂部比較平展,常年被冰雪覆蓋。本地區(qū)冰川大都屬于海洋型冰川,運動較快,受氣溫和降水的影響,加之地勢陡峭,因而冰、雪崩十分頻繁。本區(qū)雨季較長,一般從5月延續(xù)至9月,尤其是7、8、9三個月,幾乎天天降水,同時云量也很大,峰體終日云霧繚繞。從每年11月至翌年4月為旱季9天氣以晴為主,每年的2一4月和10—11月,是旱季和雨季的交替期,也是選擇登山的好時機.但這日的高空風(fēng)較強,風(fēng)速有日長左40米/秒,氣溫為-20℃~-30℃溫變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