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大喬木,高可達(dá)33米。樹干直立有明顯瘤刺;掌狀復(fù)葉互生,葉柄很長;早春先葉開花,花簇生于枝端,花冠紅色或橙紅色,直徑約12cm,花瓣有5瓣,肉質(zhì),橢圓狀倒卵形,長約9cm,外彎,邊緣內(nèi)卷,兩面均被星狀柔毛;雄蕊多數(shù),合生成管,排成3輪,最外輪集生為5束;蒴果甚大,木質(zhì),呈長圓形,可達(dá)15cm,成熟后會(huì)自動(dòng)裂開,里頭充滿了棉絮,棉毛可做枕頭、棉被、十字繡棉花等填充材料。種子多數(shù),倒卵形,黑色,光滑,藏于白色毛內(nèi)。木棉外觀多變化:春天時(shí),一樹橙紅;夏天綠葉成蔭;秋天枝葉蕭瑟;冬天禿枝寒樹,四季展現(xiàn)不同的風(fēng)情,令人贊嘆?;ń奂t色,每年2~3月樹葉落光后進(jìn)入花期,然后長葉。
屬熱帶樹種,喜高溫高濕的氣候環(huán)境,耐寒力較低,遇長期5~8℃的低溫,枝條受冷害,忌霜凍,華南南部的廣州、南寧等地,正常年份可在露地安全越冬,寒冷年份有凍害,華南北部以至華北的廣大地區(qū),只能盆栽,冬季移入溫棚或室內(nèi),室溫不宜低于10℃,喜光,不耐蔭蔽,耐烈日高溫,宜種植于陽光充足處。
對土壤的要求不苛刻,沙質(zhì)土或粘重土均宜,喜酸性土,較耐干旱,亦稍耐水濕,對肥力的要求不甚高,一般肥力中等、磷鉀肥較高的土壤,開花繁茂,色澤亦鮮艷,水分充足,氮肥較高的土壤枝葉繁茂,開花亦較多,但色澤欠鮮艷,種植時(shí)宜施腐熟餅肥或垃圾作基肥,花前及開花盛期,追施磷鉀肥,樹形不甚美觀,但具萌芽性,管理中可用截干或修枝整形,促使樹冠豐滿,也可3~5株種植于一處,以提高觀賞效果。
原產(chǎn)地樹木的原產(chǎn)地不詳,但很可能源自印度。它隨著移民被廣泛種植于華南、臺(tái)灣、中印半島及南洋群島。根據(jù)中國的古籍記載,南越王趙佗曾在公元前2世紀(jì)向漢室天朝獻(xiàn)上木棉樹一株。木棉花還分白色木棉花和紅色木棉花。
中國的廣州、珠海、昆明、深圳、泉州、福州、廈門等地都有種植。特別是廣州、廈門滿街都種有木棉花做為行道樹。每年元宵節(jié)剛過,木棉樹就開始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