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釋卷(拼音:shǒu bù shì juàn)是一則來源于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于三國魏·曹丕《典論·自敘》。
“手不釋卷”的原義是手中總是拿著書卷,比喻勤奮好學;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三國魏·曹丕《典論·自敘》)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并當涂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喽鄤眨植蝗輳妥x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tǒng)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始就學,篤志不倦。(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
后人根據(jù)以上文獻總結出成語“手不釋卷”。
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字子明。他年輕時,因家里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后,雖然驍勇善戰(zhàn),立下了不少戰(zhàn)功,卻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戰(zhàn)例經(jīng)驗總結寫下來。有一天,吳主孫權對呂蒙說:“你如今掌管軍事大權,應當多讀一些史書、兵書,不斷增長自己的學識以擔當重任。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為難地推托說:“軍隊里的事情又多又復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啊?!睂O權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做一個讀書人,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fā)罷了。我在掌權前后都讀了不少的書,感覺從中得到的幫助實在是太大了。你本來就是個聰明人,更應該多讀點書?!眳蚊蓡枺骸翱刹恢缿撊プx哪些書?!?/p>
孫權聽了,微笑著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書,再讀些《左傳》、《史記》等史書,這些書對于以后帶兵打仗很有好處?!蓖A送?,孫權又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行軍作戰(zhàn)的緊張關頭,手里還總是拿著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為什么你就沒有時間呢。”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并堅持不懈。最后做了吳國的主將,有勇有謀,屢建奇功。隨著讀的書越來越多,他的見解也越來越精辟,一些見解就連當時學識淵博的人也自嘆不如。
一個人的成才,環(huán)境、機遇、天賦等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勤奮好學的人,哪怕外在因素對他再不利,他仍能憑借不懈的努力最終獲得成功。而懶惰之人,哪怕他的天賦再出眾,外在環(huán)境對他再有利,他的成就也將有限。
“手不釋卷”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比喻勤奮好學。
南朝·沈約等·《宋書·沈攸之傳》:攸之晚好讀書,手不釋卷,《史》、《漢》多所諳憶,常嘆曰:”早知窮達有命,恨不十年讀書?!?/p>
清·王晫《今世說·德行》:“閔象南老好觀書,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籌,手不釋卷?!?/p>
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八回》:“他本是手不釋卷的人,到了此時,甚覺無聊得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