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舞足蹈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于《詩經(jīng)·周南·關雎·序》。
該成語意思是兩手舞動,兩只腳也跳了起來。形容高興到了極點。也指手亂舞、腳亂跳的狂態(tài)。
《詩經(jīng)·周南·關雎·序》:“永(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p>
《詩經(jīng)》是最早的詩歌總集。采集從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年間的歌謠作品和宗廟朝廷樂章,分為風、雅、頌三大類。留傳的《詩經(jīng)》序文,有大序、小序之分,大序置于十五國風之前,論述詩歌的產(chǎn)生、功能及體制等;小序則置于各詩篇首,說明各詩的主旨及背景。大序說:詩,是志趣的表現(xiàn)。當心中的志趣用語言抒發(fā)出來,便成為詩。但如果內(nèi)心情感激動到用語言表達還覺得不足時,就會發(fā)出嘆息的聲音;當發(fā)出嘆息聲仍覺不足時,便會以吟詠的方式來抒發(fā);以吟詠的方式猶感不足時,便會不知不覺地揮手舉足,舞動跳躍起來。后來手舞足蹈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亦用來形容高興到了極點。
手舞足蹈是一種表達激動、它的形式包括跳舞、常常伴有歌唱、號召等行為。手舞足蹈可以表達出人們的情感,悲傷等,它是一種非常直接而有力的表達方式。想要更好地表達人們的情感,需要了解自己的情感,然后根據(jù)不同的情感選擇不同的動作,并配以歌唱、號召等行為,以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作謂語、狀語;指人得意。
《文明小史》第十五回:“不禁手舞足蹈,樂得不可收拾?!?/p>
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五章:“同學們手舞足蹈地幾乎要互相擁抱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