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鮟鱇廣泛分布于西大西洋區(qū),從加拿大的紐芬蘭和魁北克南部到美國的佛羅里達州東北部,主要為美國捕撈,年產量約為1.11萬噸,但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以南的近岸水域并不常見。
美洲鮟鱇美洲鮟鱇體軟皮松,頭寬扁,體細長成椎形,口極大,牙大而尖銳,有兩個背鰭。第一背鰭與一般魚不同,由5~6根獨立分離的鰭棘組成(6根是黃鮟鱇,5根是黑鮟鱇)。前兩銀位于吻背部。其頂端有皮質穗。第2背鰭與臂鰭均位于尾部。胸鰭很寬,側位,圓形,基部成臂狀,有利助身體滑行。腹鰭短小,喉位。尾鰭圓截形。體裸露無鱗,在頭體上方及體側邊緣均有大小不一的皮質突起。它們普通的長度在90厘米左右,有記錄的最大長度為120厘米,最大體重可達22.6公斤。最長魚齡達30年。
美洲鮟鱇為底棲型魚類,棲息深度范圍從潮下帶到超過900米,喜歡生活在砂礫、泥質或巖石基質的海床上。魚身上的花紋會模擬海底的淤泥或碎石,體色有時可隨著周圍環(huán)境顏色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它們平時并不經常移動,可以在寬大胸鰭的幫助下慢慢游動或“行走”。
美洲鮟鱇屬肉食性,主要以魚類、頭足類等為食,偶爾也能在其胃容物里發(fā)現海鳥。與其他鮟鱇屬魚類一樣,美洲鮟鱇也會利用頭頂上特殊的“釣竿”來引誘捕捉它們的獵物。吸食時,它們借助舌骨和下頜凹陷,結合顱骨的大幅度抬高,迅速擴張頰腔,從而瞬間將獵物吸入其巨大的口中。
美洲鮟鱇的產卵期在夏季,高峰期在五月和六月。卵很大,被附著在漂浮的透明且?guī)в姓承缘穆褞?。卵?/span>6到100天后孵化,具體取決于海水溫度。孵化之后幼魚會經歷一段較長的浮游生活,并且在形態(tài)方面會有很大的改變,特別是各鰭的變化尤其明顯,最終在成熟時開始在海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