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擬鮟鱇分布于西太平洋,主要在菲律賓棉蘭老島至東海沖繩海槽,以及我國的南海外海。
褐擬鮟鱇背鰭Ⅲ,8;臀鰭6;胸鰭16;腹鰭I-5;尾鰭9。體長為頭長2.9倍,為背鰭第一棘長6.9倍,為第二棘長8.8倍,為第三棘長10.3倍。頭長為頭寬2倍,為頭高1.3倍,為內(nèi)蝶耳骨棘間距2.4倍,為后額骨棘間距3.6倍,為吻長1.9倍,為吻寬2.8倍,為翼耳骨棘與蝶耳骨棘間距4.4倍,為下方骨棘與前腭骨棘間距1.9倍,為鰓蓋骨棘與下鰓蓋骨棘間距2.2倍,為眼徑5.7倍,為眼間隔5.7倍。
褐擬鮟鱇體平扁,頭大呈圓盤狀,軀干部短粗,呈圓錐形,尾部漸細,后端稍側(cè)扁。腭骨棘、額骨棘、內(nèi)蝶耳骨棘較發(fā)達,其余棘較鈍;肩棘2叉形,上叉較短,均為表皮所蓋。吻寬扁,吻長大于吻寬。眼中大,不游離,背側(cè)位。眼間隔深凹,呈U字形,其寬約與眼窩相等。鼻囊位于腭骨棘內(nèi)側(cè),呈管狀前鼻孔開口于鼻管中部前方,后鼻孔開口于鼻管上方。口大,口裂后端幾伸達眼前緣下方。下頜突出,長于上頜。牙尖,可內(nèi)傾,大小不等,前頜骨具2行牙,不彎曲,外行13~14牙,較小,內(nèi)行7~8牙,較大,下頜具2行牙,內(nèi)行較大;犁骨每側(cè)2牙;腭骨每側(cè)1行4~5牙。
褐擬鮟鱇鰓孔寬大,部分位于胸鰭基外側(cè)的前方和上方,部分位于胸鰭基內(nèi)側(cè)的下方和后方。鰓3個,無鰓耙,鰓絲發(fā)達。具假鰓。肛門位于體部較后方。體光滑無鱗。體背和體側(cè)少皮瓣,頭側(cè)和下頜腹面邊緣有不發(fā)達皮瓣。皮膚很薄,易破裂。背鰭2個,第一背鰭具3分離鰭棘,棘竿均無皮須,第一、第二鰭棘靠近,位于吻端,第一棘光滑,棘端部具一小旗狀狹長皮瓣,平臥時不伸達第三背鰭起點,第三棘頗短小,遠不伸達第二背鰭起點。第二背鰭位于尾部,起點在肛門稍前上方。臀鰭始于第二背鰭第五至第六鰭條基部下方。胸鰭發(fā)達,鰭條不分支,假臂很長。腹鰭喉位,較小,分離。尾鰭較長,大部分被以皮膜,后緣幾呈截形。頭、體黃褐色,腹面淺褐色。各鰭黑色。腹膜黑色。
褐擬鮟鱇為深海底層魚類,是棲息地最深的鮟鱇魚種,水深494~156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