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牡丹》是唐代詩人王維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前兩句寫牡丹嬌艷可愛的豐姿和閑雅安靜的氣度,后兩句寫花欲凋謝時的愁怨,暗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紅顏易衰。這首詩以美人喻花,意境優(yōu)美。含蓄蘊(yùn)藉,余味悠長。
紅牡丹
綠艷閑且靜⑴,紅衣淺復(fù)深⑵。
花心愁欲斷⑶,春色豈知心⑷。
⑴綠艷:指碧綠鮮艷的葉子、閑:通“嫻”,文雅的樣子。
⑵紅衣:指紅色的牡丹花瓣。淺復(fù)深:由淺到深。據(jù)《牡丹史》載:牡丹有“嬌容三變”之說:“初綻紫色,及開桃紅,經(jīng)日漸至梅紅,至落乃更深紅?!?/p>
⑶愁欲斷:形容傷心到極點(diǎn)。
⑷心:牡丹花內(nèi)心所想。
紅牡丹的綠葉在悄悄地舒展,紅牡丹的花色有鮮有暗。面臨凋零,牡丹愁腸欲斷,請問春光,你可懂得牡丹所想?
這首詩約作于唐玄宗天寶末年(約752—755),當(dāng)時的作者已步入晚年,而此時正是安史之亂爆發(fā)之前,社會動蕩。適逢春日,牡丹盛開,滿肚子苦水的詩人便借之吐露愁緒。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jì)西),遂為河?xùn)|人。開元進(jìn)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后,降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lán)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yōu)游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并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yáng)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xì),狀寫傳神,有獨(dú)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fù)深?!边@兩句先側(cè)重寫牡丹枝葉的狀態(tài)和花的色彩。詩人以人寫花,說碧綠鮮艷的牡丹葉,簇簇?fù)砹?,多像一個身著綠妝嫻靜文雅的少女;那色彩時淺時深錯落有致的紅色欲滴的花片,又像少女的衣裙。開首這兩句,詩人把美人和牡丹融為一體,寫的是牡丹的外部形象。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边@兩句是寫“牡丹仙子”的內(nèi)心世界,說花兒似乎也有情感,也有愁。因為牡丹花與春天同在,在美好的春天里,牡丹花嬌嫩嫵媚,姿容娟秀,清香萬里,占盡了春情。然而,春天不能永駐,誰也無法挽留,這正是牡丹的愁心所在。它深知自己的芳香美色只能與春天同在。春天一去,它就會調(diào)零衰敗,漸漸枯萎。因此,人們只知道欣賞春色,欣賞牡丹花的鮮艷,而不知道它的一片愁心。
這首詩以美人喻花,意境優(yōu)美,耐人玩味。在用字造句上,更是煞費(fèi)苦心.以“綠艷”襯托“紅衣”,使牡丹顯得嬌媚動人。作者不明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紅顏易衰,而讓花兒自愁自哀自傷自嘆,真是翻奇出新,別有一番情致。全詩把牡丹花寫得有血有肉有情感,達(dá)到了意境上的神化和形象化,是一篇較好的詠物詩。
北京大學(xué)教授肖馳《中國詩歌美學(xué)》:王維在各種顏色中也能感受到靜:“綠艷閑且靜”,“色靜深松里”,“青草肅澄陂”,無不表現(xiàn)著一種淵泊而絕不激動的境界。
吉林大學(xué)教授王樹?!抖U魂詩魄》:唐汝詢說:“唐人探物之作,惟右丞最深?!笔钦f他對于自然景認(rèn)識摹寫深處于“心”。這里牡丹簡直就是一得道的高人,顯然是一種自然的人化,自然的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