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葉龜背竹(學名:Monstera obliqua Miq.)是天南星科龜背竹屬植物,多年生常綠藤本。莖細長,扁圓形,草質(zhì)。葉革質(zhì)、互生,具羽狀深裂,鮮綠色,長10-13厘米,寬5-7厘米。葉柄淺綠色,長10-15厘米,全長五分之四呈鞘狀。節(jié)莖綠色,狀如竹。莖為木質(zhì)藤本,生有褐色氣生根。在野生狀態(tài)下莖長可達7-8米。
原產(chǎn)于墨西哥、巴西等地的熱帶雨林中,適宜在溫濕潤環(huán)境里生長。喜高溫,不耐低溫。要求土質(zhì)肥沃,排水透氣性能良好。
斜葉龜背竹可以盆栽,適于裝飾布置家庭居室,客斤、臥室、書房的幾架或墻角花架和書櫥上,作懸垂吊掛觀賞。斜葉龜背竹能在夜間吸收二氧化碳,凈化居室空氣。
原產(chǎn)于墨西哥、巴西等地的熱帶雨林中。性喜暖畏寒,在濕潤半陰環(huán)境中才能生長良好。最適宜生長溫度30℃,高溫和高空氣相對濕度及半陰的環(huán)境足其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溫度10℃時基本停止生長,5℃左右進入休眠,越冬要注意防凍保暖。
多年生常綠藤本。莖細長,扁圓形,草質(zhì)。葉革質(zhì)、互生,具羽狀深裂,鮮綠色,長10-13厘米,寬5-7厘米,葉為唇形,葉緣完整無缺,只是在卵狀橢圓形的葉片上沿主側(cè)脈處分布有一個個緊密排列的圓形或長橢圓的穿孔。葉片基部不像一般植物那樣對稱,而呈歪斜之狀,主脈也稍離葉片的中央。葉柄淺綠色,長10-15厘米,全長五分之四呈鞘狀。節(jié)莖綠色,狀如竹。莖為木質(zhì)藤本,生有褐色氣生根。在野生狀態(tài)下莖長可達7-8米。
家庭盆栽斜葉龜背竹以株型小巧玲瓏最宜。盆栽用土可用腐葉土、園土、河沙各1/3混合配制。盆底施用適量腐熟的雞、鴨類或牲富蹄角片、碎骨塊作基肥更為適宜。在生長旺盛季節(jié),每周施一次含較多的有機液肥,每半月施一次腐熟的礬肥水,則使植株生長健壯,葉片濃綠油亮。5-9月,每天要向植株、盆面勤噴水,清洗葉面,保持葉面清新潤澤,同時還能使盆土經(jīng)常保持濕潤,但不能積水,夏季炎熱天氣要不斷向養(yǎng)護場地四周噴水霧,以提高小范固的空氣濕度。
在室內(nèi)養(yǎng)護,宜放置較明亮通風處,否則易生介殼蟲,為害植株,影響觀賞。炎熱夏季,最好把盆放室外通風良好的速蔭處,還能接受一定的散射光照,使植株生長繁茂。但應避免強烈舊光直射,否則葉緣易焦枯生長繁茂期間,對于植株上的分枝作適當修剪,修去過長的根須,以免扎入土中腐爛,并保持株型優(yōu)美耐觀斜葉龜背竹比一般龜背竹更不耐寒,9月下自至10月上向,中國北方地區(qū)應移入室內(nèi)防寒越冬。若冬季室溫比較低,應減少盆土的澆水,待盆土稍千時再澆水,保持盆土稍濕潤即可。冬季室溫應保持在10℃以上,防止冷風吹,否則葉片易枯黃脫落,甚至會被凍死。每隔3-5天,應用與室溫相同或相近的清水噴洗一次枝葉,以保持植株經(jīng)常鮮艷亮麗,宣溫若能保持在8℃以上,便能安全越冬。
常用扦插方法繁殖。在春末夏初最為適宜,此時溫度對萌芽和發(fā)根有利,成活率比較高,生長也較快,當年秋后就可長出2-3片葉。如果秋季扦插,應在溫室或家庭居室內(nèi)進行。由于冬季的到來,室溫較低時,扦插的莖段往往處于休眠狀態(tài),要到翌年5月下旬才能萌芽抽葉,如果較長時間低于10℃,插穗易凍腐死亡。
觀賞:斜葉龜背竹可以盆栽,適于裝飾布置家庭居室,客斤、臥室、書房的幾架或墻角花架和書櫥上,作懸垂吊掛觀賞,形態(tài)優(yōu)美。
生態(tài):斜葉龜背竹能在夜間吸收二氧化碳,凈化居室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