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莢含羞草(Mimosa bimucronata(DC.)Kuntze)是豆科,含羞草屬落葉灌木,高可達6米;小枝無刺,二回羽狀復葉,葉軸無刺,被短柔毛,小葉片線形,革質,先端具小尖頭,中脈略偏上緣。頭狀花序球形;花白色;花萼極??;花瓣長圓形,莢果帶狀,勁直,成熟時莢節(jié)脫落而殘留莢緣。
原產熱帶美洲。中國廣東南部沿海地區(qū)逸生于疏林下。光莢含羞草適應性極強:可在多種土質條件下生長,且耐熱、耐澇、耐旱。
光莢含羞草具有生長迅速、耐澇的特點,可以作為護坡和護岸堤植物。此外,光莢含羞草還可以作薪炭林。
原產熱帶美洲。中國福建、香港、澳門、海南、廣東南部沿海地區(qū)逸生于疏林下。
光莢含羞草適應性極強:光莢含羞草常分布于荒廢果園、村邊路邊、溝谷溪邊或丘陵荒坡上,尤其偏愛靠近河溪旁的水濕處少喬木或無喬木光照條件好的地段,是一種喜光、喜濕的植物。適應性極強,可在多種土質條件下生長,且耐熱、耐澇、耐旱。
,葉軸無刺,被短柔毛,小葉12-16對,線形,長5-7毫米,寬1-1.5毫米,革質,先端具小尖頭,除邊緣疏具緣毛外,余無毛,中脈略偏上緣。
頭狀花序球形;花白色;花萼杯狀,極?。换ò觊L圓形,長約2毫米,僅基部連合;雄蕊8枚,花絲長4-5毫米。莢果帶狀,勁直,長3.5-4.5厘米,寬約6毫米,無刺毛,褐色,通常有5-7個莢節(jié),成熟時莢節(jié)脫落而殘留莢緣。
1.對光莢含羞草的分布地區(qū)進行全面調查,了解其分布區(qū)域和危害程度,組織相關部門進行有計劃地控制、防治和根除,遏制其向更大范圍擴散。
2.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向民眾宣傳光莢含羞草的危害性,宣傳恢復本地物種,增強民眾防止外來物種入侵、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避免進一步人為地擴大傳播,增強抵御外來植物入侵的能力。
3.增進國內外合作交流,借鑒國外的治理經驗,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防御和控制體系。加強檢疫、農業(yè)、林業(yè)、科研院所等各個部門的合作,提高防御能力和防控技術。
4.綜合利用與治理相結合。在進行治理的過程中,加強對光莢含羞草的開發(fā)和利用,可以減輕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的危害。利用其經濟價值造福民眾,是一種合理高效的防治方法。
光莢含羞草具有生長迅速、耐澇的特點,可以作為護坡和護岸堤植物。此外,光莢含羞草還可以作薪炭林。2014年報道利用光莢含羞草進行熱帶地區(qū)退化生境或綠地恢復的研究。
人為引種:光莢含羞草最初是作為籬笆植物被引進的,以及用作薪炭林。還有一些地區(qū)將其用于營造和美化綠地。人為引種促使光莢含羞草擴散。
光莢含羞草有種子繁殖和營養(yǎng)繁殖2種繁殖模式,繁殖體數量大,傳播范圍廣,生長迅速,繁殖能力強,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形成單優(yōu)群落,排擠當地物種,再生能力很強,生長迅速,栽后當年就能長到2米左右。種子可在較廣的溫度范圍內(15-40℃)發(fā)芽。中國南部眾多地區(qū)都是其可能入侵的范圍。
2023年1月1日起,被列入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