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蘭(Michelia×alba)是木蘭科含笑屬的常綠喬木。又稱黃桷蘭、白蘭花、緬梔、把兒蘭、緬桂、白緬花白緬桂等。白蘭高達17m,樹皮呈灰色,枝廣展,呈闊傘形樹冠;嫩枝及芽密被淡黃白色微柔毛;揉枝葉有芳香;葉薄革質(zhì),長橢圓形或披針狀橢圓形,先端長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楔形,上面無毛,下面疏生微柔毛,干時兩面網(wǎng)脈均很明顯?;ò咨?,具濃郁芳香;花被片呈披針形;雌蕊群被微柔毛,群柄長約4mm;心皮多數(shù),通常部分不發(fā)育,成熟時隨花托延伸,形成蓇葖疏生的聚合果;蓇葖成熟時呈鮮紅色?;ㄆ?-10月,夏季盛開,通常不結(jié)實。
白蘭原產(chǎn)印度尼西亞爪哇,現(xiàn)廣植于東南亞,中國福建、廣東、廣西、云南等省區(qū)栽培極盛,長江流域各省區(qū)多盆栽,在溫室越冬。白蘭喜好充足的光照,通風順暢、濕潤溫暖的環(huán)境最利于白蘭的生長。因白蘭根系屬于肉質(zhì)根,毛細根較多,土壤需選擇肥沃、疏松和排水性好的微酸性土壤。
白蘭花期長,葉色濃綠,是著名的庭園觀賞樹種,多栽為行道樹?;嵃浊逑?,可提取香精或薰茶,也可提制浸膏供藥用,有行氣化濁,治咳嗽等功效。鮮葉可提取香油,稱“白蘭葉油”,可供調(diào)配香精;白蘭根皮入藥,有治療便秘的功效。白蘭被佛教寺院定為“五樹六花”中的“六花”之一,也是晉江市、佛山市等城市的市花。
白蘭原產(chǎn)印度尼西亞爪哇,現(xiàn)廣植于東南亞,中國福建、廣東、廣西、云南等省區(qū)栽培極盛,長江流域各省區(qū)多盆栽。
白蘭性喜溫暖濕潤,不耐旱,不耐寒,因根系屬于肉質(zhì)根,毛細根較多,適生于富含腐殖質(zhì)、喜微酸性、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土壤中,同時要求陽光充足,空氣流通。
白蘭高達17m,樹皮呈灰色,枝廣展,呈闊傘形樹冠,胸徑30厘米。揉枝葉有芳香;嫩枝及芽密被淡黃白色微柔毛,老時毛漸脫落。
葉薄革質(zhì),長橢圓形或披針狀橢圓形,長10-27厘米,寬4-9.5厘米,先端長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楔形,上面無毛,下面疏生微柔毛,干時兩面網(wǎng)脈均很明顯;葉柄長1.5-2厘米,疏被微柔毛;托葉痕幾達葉柄中部。
白蘭花呈白色,有濃郁芳香;花被片10片,呈披針形,長3-4厘米,寬3-5毫米;雄蕊的藥隔伸出長尖頭;雌蕊群被微柔毛,群柄長約4毫米;心皮多數(shù),通常部分不發(fā)育,成熟時隨花托延伸,形成蓇葖疏生的聚合果;蓇葖成熟時呈鮮紅色,通常不結(jié)實。
白蘭原產(chǎn)于熱帶,生長季較長。受氣溫和降雨因素的調(diào)控,白蘭生長具有明顯的節(jié)律性。其生長物候可以劃分為抽枝展葉期、花芽分化與發(fā)育期、開花期、發(fā)育滯緩期,各時期存在一定重疊。白蘭一年抽新梢4次,集中開三次花;花芽發(fā)生在當年生1至多次新枝上?;ㄆ谥饕性?-5月、7-8月以及10月。
白蘭根肉質(zhì),要求土壤富含養(yǎng)分、排水通氣、呈微酸性,最忌積水,盆土配制時可就地取材,以腐葉土或山泥為主要材料,加以適量有機肥、沙等配制出肥沃、排水通氣性能良好,PH略小于7的培養(yǎng)土以備用。
白蘭上盆、換盆應(yīng)在清明出房后進行,視樹選盆,初上盆可用40cm口徑的盆,最后可用缸或高木桶。一般每2年換一次盆,盆逐年加大,大樹長到約2.5m高度時,只換土不換盆。上盆時,先將盆底排水孔蓋上瓦片,墊上一層石礫、粗煤渣等,以利通氣排水,再填培養(yǎng)土,培養(yǎng)土應(yīng)蓋沒白蘭根頸,表土與盆口相距3-4cm,澆透水,并支撐固定,防風吹倒,遮蔭。此期間,保持盆土濕潤,不可多澆水,以免爛根。外地引進的白蘭苗,應(yīng)稍事修剪,立即上盆,盡量保持根系的原土;換盆時,前一天澆水于盆周圍,以利盆土脫離原盆,亦可將盆邊泥土挖空一周,帶原盆土將白蘭植株取出,剪去部分老根腐爛根傷殘根,再帶原土球移入稍大盆中,大盆事先也應(yīng)在盆底排孔上放瓦片、煤渣等,新培養(yǎng)土應(yīng)置于原土團四周,澆水后,遮蔭、支撐,待緩活后,再接受光照。
白蘭春、夏、早秋季生長量大,根肉質(zhì),葉喜潔凈,忌缺水也忌積水,澆水時應(yīng)澆透,春秋季一天一次,夏季早晚各一次,炎熱季節(jié)可向樹冠灑水,以保持濕度和葉片潔凈,梅雨季可少澆,采花后減少澆水,有利于下批花芽分化,雨水多或暴雨后,應(yīng)注意及時排水,以防積水爛根。白蘭開花期長,喜肥,肥料不足則開花少,施肥不適時會導(dǎo)致枝葉徒長,開花不盛。一般于2-3月新芽萌發(fā)前,施用腐熟餅肥作基肥。開花期施用稀薄人類尿,或以豆餅、菜籽餅經(jīng)發(fā)酵腐爛的液肥,兌水9份,每隔3-4天施1次。入室越冬前半個月停止施肥。北方盆栽白蘭,可選用腐葉土或泥炭土、沙壤土等混勻配制的培養(yǎng)土,另加少量骨粉作基肥。從5月上旬開始,可每隔7-10天施1次稀薄餅肥水或礬肥水(最好兩者交替進行)。開花前增施1-2次速效性磷肥,這樣可使白蘭吐香不絕。
白蘭喜暖畏寒,要特別注意保護使其安全越冬。北方地區(qū)一般于10月上中旬入室,放室內(nèi)陽光充足處,冬季室溫宜保持在12℃左右為好。家庭防寒條件差,可用塑料薄膜袋子罩在白蘭植株上,放在向陽處,翌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出室前換盆。換盆時不要修根,應(yīng)保持原來的須根,但要適當摘掉枝條下部的一些老葉,這樣有利促生新枝條,多開花。出室時,仍要堅持套住塑料袋,以防寒風襲擊,隨著氣溫回升,可以逐步去掉塑料套袋。
由于氣候等因素,白蘭不能在中國結(jié)果收種。另外,白蘭再生能力弱,其枝條不易發(fā)生不定根,因此無法用播種和扦插法來進行繁殖,通常采用靠嫁接和高枝壓條繁殖法。
白蘭靠接一般以紫玉蘭作砧木,于6-7月進行。砧木與接枝均以粗1cm為宜,各削去皮層及木質(zhì)部約4-5cm,削面要光滑,接后用麻繩、塑料薄膜扎緊,約經(jīng)2-3個月后可與母株剪離,并留白蘭接穗下部離接合處約6-9cm,隨宿土埋上,使接穗也生根。
高枝壓條較適于家庭采用。可于6月間選取直徑1cm的二年生枝條。用刀作環(huán)狀剝皮,晾2-3天,用園土和苔蘚各半混合泥裹上,再用塑料薄膜包扎,注意澆水,保持裹泥濕潤,約經(jīng)兩個月生根,割離母株栽植培養(yǎng)。
白蘭主要病蟲害有黃化病、炭疽病及甲殼蟲等。白蘭喜酸性土壤,如土壤偏堿性,或澆灌用水也偏堿,容易引起白蘭葉片發(fā)黃,根系變黑腐爛,形成黃化病??捎?.2%的硫酸亞鐵溶液噴灑葉面,每隔5-7天噴1次。還可經(jīng)常施以0.5%左右的硫酸亞鐵溶液,加以防治。
白蘭炭疽病的癥狀為初時葉部褪綠,呈黃色小斑點,逐步擴大成圓形,嚴重時葉片枯焦、發(fā)黑脫落。澆水過多、濕度大通風不良易發(fā)此病??捎?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隔5-10天噴灑1次,加以防治。
甲殼蟲危害會使白蘭葉子發(fā)黃,并吸食液汁,引起植株枯死,其分泌物會誘發(fā)煤煙病。甲殼蟲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可用竹片刮除。
白蘭由黃緬桂(Michelia champaca)和山含笑(Michelia montana)自然雜交而得。原產(chǎn)印度尼西亞等地的熱帶雨林中,中國引種栽培約有百年的歷史。
在中醫(yī)藥領(lǐng)域,白蘭植物的花、根、葉可入藥。其中花朵可以治療慢性氣管炎、咳嗽、百日咳以及脾虛濕盛型白帶等疾病。葉片和根系可以治療小便不利和泌尿系統(tǒng)的感染。
白蘭花香明顯,干燥花朵仍具有香味,是熏制茶葉的重要原料,可與茶葉同泡飲用。
白蘭的花香氣透發(fā),常作襟花佩戴,還可提制白蘭花浸膏,為調(diào)配各種花香香精、化妝香精、香水和香皂的賦香劑。葉片亦有香味,葉油可調(diào)配百花香精等,為有名的香料植物。白蘭揮發(fā)油作為天然香料,在注重天然、環(huán)保、健康理念的現(xiàn)代社會,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和應(yīng)用研究意義。
白蘭花期長,葉色濃綠,是著名的觀賞樹種,多栽為行道樹。也常用于園林設(shè)計方面,作為觀賞性植物、盆栽植物使用。
“五樹六花”即佛經(jīng)中規(guī)定寺院里,作為佛教禮儀植物必須種植的五種樹、六種花。這些植物因獨特的形態(tài)被賦予了佛教的內(nèi)涵,其傳說流傳千年。而其中就有白蘭,白蘭被佛教寺院定為“五樹六花”中的“六花”之一。
晉江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十四次會議上,菩提樹、白蘭分別成為晉江的市樹、市花。
白蘭作為佛山市的市樹和市花,在佛山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象征著佛山市民心中芳香四溢的城市記憶。
古人稱贊白蘭的詩詞多不勝舉。宋代詩人楊萬里稱贊白蘭:“熏風破曉碧蓮莟,花意猶低白玉顏。一粲不曾容易發(fā),清香何自遍人間?!碧拼淦揭弧峨s曲歌辭·妾薄命》中道:“輕羅小扇白蘭花,纖腰玉帶舞天紗。疑是仙女下凡來,回眸一笑勝星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