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興文世界地質公園由4個園區(qū)組成,分別為小巖灣園區(qū)、僰王山園區(qū)、太安石林園區(qū)和凌霄城園區(qū)。公園內石灰?guī)r廣泛分布,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質構造環(huán)境和氣候環(huán)境條件形成了興文式巖溶地貌。
地質公園內的巨大天坑是國內最早的天坑研究和命名地,也是研究西南地區(qū)巖溶地貌的典型地區(qū)之一。公園內保存了距今約4.9 億~2.5 億年各時代的碳酸鹽地層,地層中含有極其豐富的海相古生物化石和沉積相標志。
公園內各類地質遺跡豐富,自然景觀多樣、優(yōu)美,歷史文化底蘊豐厚。巖洞星羅棋布,石林形態(tài)多姿,峽谷雄偉壯觀,瀑布靈秀飄逸,湖泊碧波蕩漾。各類地質遺跡與獨特的僰族歷史文化和豐富多彩的苗族文化共同構成了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畫卷。
買購網原創(chuàng)圖片,未經許可不能轉載,版權聲明 反饋
豹子潭位于豹子山下,屬巖溶洼地成因。水域面積約8000平方米,平均水深3米。潭底裂隙與巖溶裂隙系統相通,雨量充沛時可通過裂隙向潭內補水。
灰?guī)r經長期的風化、溶蝕作用,形成二石峰,一大一小,一高一低,相距咫尺。俗稱金龜戲狗熊。
地表水沿石灰?guī)r裂縫滲流時,逐漸將裂縫溶蝕成溝。以350°~10°方向為主、70°~90°方向為輔的兩個方向的裂隙縱橫交錯,將石灰?guī)r切割成高約1.5米芽狀巖石,稱之為石芽。由于土壤的覆蓋,其表面未遭受風化,多呈渾圓芽狀,表面灰白,故稱石海。
天泉洞原名袁家洞,規(guī)模巨大,主洞及大小支洞總長約4.2公里,總體積約270萬立方米,洞內頂底板最大高差69.68米。天泉洞發(fā)育在距今約2.5億年二疊紀棲霞組灰?guī)r中,受層間裂隙和北北西向節(jié)理的控制,使其結構復雜,呈多層次樹枝狀洞穴,由下而上可分為四層。天泉洞洞穴空間和延展長度均居世界洞穴之前列,洞內化學、重力和流水等各類沉積物齊全,特別是化學沉積物,構成了地下宮殿。
當風暴或其它原因致使海水強烈波動并影響到淺海底沉積物時,尚未固結成巖的化學或碎屑沉積物便發(fā)生程度不等的攪動,破壞了沉積巖原生的成層結構和各種原生層理,使巖層顯得雜亂。許多生物體或碎屑體被搬運到了異地,從而形成紋層包裹碎屑物或生物體的結構。從四川興文石海小巖灣景區(qū)的風暴巖中可以看出,此種現象在這里出現,表明在2億多年前,本地區(qū)為淺海環(huán)境,并常有狂風暴雨的發(fā)生。
玉冠洞在玉冠山附近,溶洞口外觀呈彎月形,洞頂懸吊規(guī)模不一、姿態(tài)各異的鐘乳石。根據石鐘乳的垂懸可判斷出進風的方向。該洞原與天泉洞相通,后因侵蝕坍塌而出露地表。因地面流水長期攜帶的碎屑物質入洞,在江東一段處堵塞,致使該洞成為不深的盲井狀洞穴。
地表水沿石灰?guī)r裂隙溶蝕下滲,形成地下伏流,久而久之其通道形成溶洞。隨地殼抬升溶洞整體出露地表,洞體成為橋孔,故稱天生橋。橋呈拱形,橋長3.2米,寬0.65米,沿灰?guī)r層面發(fā)育,頂部因風化溶蝕而出現破碎。
溶蝕作用沿石灰?guī)r垂直裂隙進行,裂隙不斷溶蝕、擴大,逐漸變寬、加深,最終形成狹窄的石縫。石縫延伸方向10°,寬約2-3米,深40余米,兩壁陡如刀削,天如一線,俗稱一線天。
由于石灰?guī)r的溶蝕或溶洞小幅度的陷落,在地表形成近圓形、橢圓形的負向地貌單元,分別稱為溶蝕谷、溶蝕碟、溶蝕盆。溶蝕洼地一般地形平坦、開闊,植被繁茂。
地表喀斯特地貌石灰?guī)r的垂直裂隙發(fā)育,經長期的風化溶蝕作用,形成基部相連,上部分開的雙石柱。
地表喀斯特地貌古生物化石類暴露地表的石灰?guī)r經長期的溶蝕和風化作用,形成縱橫交錯、迂回曲折的溶溝,將灰?guī)r切割成石林,灰?guī)r中含大量的海相動物化石,主要有單體珊瑚、群體珊瑚、腕足、腹足、筳、海百合莖等,保留程度完整不一,反映了石灰?guī)r形成時沉積的環(huán)境差異。
巖溶漏斗,大漏斗又稱天坑,即小巖灣漏斗。這是一種特殊的巖溶地貌景觀,它一般形成于地下暗河匯聚之處,在流水的侵蝕作用之下,洞穴側壁因不斷受到流水的沖蝕而遭破壞,洞穴內的沉積物也因受到侵蝕而不斷減少,從而逐漸產生較大的空穴,空穴上升的巖層因重力或其它作用不斷產生崩塌,最終頂部全部塌陷形成漏斗。
當風暴或其它原因致使海水強烈波動并影響到淺海底沉積物時,尚未固結成巖的化學或碎屑沉積物便發(fā)生程度不等的攪動,破壞了沉積巖原生的成層結構和各種原生層理,使巖層顯得雜亂,許多生物體或碎屑體被搬運到了異地,從而形成紋層包裹碎屑物或生物體的結構,此種現象的出現表明在2億多年前,本地區(qū)為淺海環(huán)境,并常有狂風暴雨的發(fā)生。
地表喀斯特地貌二疊紀石灰?guī)r中的垂直裂隙發(fā)育,在地表經長期的風化溶蝕作用,逐漸形成巖溶峰林,七根石柱高低不等,錯落有致,形態(tài)各異。
地表喀斯特地貌石灰?guī)r表面呈灰白色,含不規(guī)則的硅質結核、珊瑚、筳、腕足等多類海相動物化石,由于巖層傾角較小,地表流水沿節(jié)理將灰?guī)r溶蝕成石芽、溶溝相間排列樣式,因土覆蓋未遭風化,呈灰白色,渾圓狀。
地表喀斯特地貌石灰?guī)r石出露地表后由于溶蝕和風化作用,使巖石經裂隙溶蝕、破碎、垮塌逐步形成峰林,最終發(fā)育成孤立的溶柱。溶柱高10余米,底部細、上部粗,頂部尖,表面風化嚴重,呈碎裂狀,溶柱代表了頑強不屈的生命之魂,俗稱生命之柱。
地表喀斯特地貌由于石灰?guī)r強烈的溶蝕和風化作用,由峰林逐步發(fā)育成為孤立的溶柱,溶柱直立,略呈上粗下細狀,高近20米。
地表喀斯特地貌地表水經石灰?guī)r裂隙滲流時逐漸將裂隙沖蝕成溶溝,兩個之間的節(jié)理使巖層溶蝕為石芽,石芽平均高1-3米,表層風化多有破碎。
地表喀斯特地貌石灰?guī)r石出露地表后由于溶蝕和風化作用,使巖石經裂隙溶蝕、破碎、垮塌逐步形成峰林,最終發(fā)育成孤立的溶柱,高約20米,根基粗狀,頂部纖細,宛如窈窕淑女眺望遠方,企盼親人歸來。其側的溶柱由于底部溶蝕、垮塌,使旁側溶柱發(fā)生傾斜,猶如斜塔。
地表喀斯特地貌石灰?guī)r經構造提升、溶蝕、風化逐步形成石林,在石林中發(fā)育一高約30米的溶柱,基部粗,上部細,頂部尖,宛如一把鋒芒畢露的利劍,直刺蒼穹,俗稱刺破青天。
地表喀斯特地貌溶蝕作用沿石灰?guī)r垂直裂隙進行,裂隙不斷溶蝕擴大,逐漸變寬、加深,最終形成狹窄的石縫,石縫延伸方向100寬約2-3米,深40余米,石壁陡如刀削,置身其中,昂首眺望,天如一線,俗稱一線天。
興文地質博物館位于地質公園內,是興文石海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它的造型體現了興文石海的三大地質景觀和兩大民族文化。該館按國際標準建設,整體建筑面積3500平方米,毛石墻面,環(huán)形景窗,透光尖頂,浮雕門墻,形象穩(wěn)定、挺健、樸實。 該博物館從外觀看可以明顯看到分了三層,這三層在建筑伊始就獨具匠心,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代表意義。頂部尖尖的地方就代表千奇百怪的地表石海,而中間橢圓形的地方則舉世罕見的天坑,也是俗稱的漏斗,下方諸多的窗孔,則代表興文石??v橫交錯的地下溶洞。它的外觀整體造形看起來非常像本地古老民族苗族王的帽子,外觀的中間部份有很多黃色圖案,展示的是興文另一個民族文化——僰人文化,因為僰人消亡時沒有留下文字,這些都是從僰人懸棺和懸棺旁的巖畫所發(fā)現的記號和圖案。
該地質博物館里面它主要是地質公園各園區(qū)的介紹及影像資料和化石標本的展示。在博物館的中心大廳,是石??λ固氐孛驳囊粋€模型,興文石海世界地質公園神奇俊秀的喀斯特奇觀,在這里進行選擇式的精品景觀展現:峰叢、峰林、洼地、漏斗、溶洞、地下河等。在中間有一層壁畫是苗族人民生產和生活的展示,第二層壁畫是飛天圖,代表苗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庭上頂高科技的光、電,摸擬出逼真星空,展示興文的苗族同胞在這一片美麗的喀斯特土地上,辛勤勞作并向往著更好美麗的生活。
博物館一層內部樓有三個展廳,其中兩個主要是對地質知識的介紹和各類礦石的展示廳,而另一個是影像放映廳,在此游客可以欣賞《神奇石?!反笮吐糜挝幕L光紀錄片。第二層是興文其它旅游資源的介紹。興文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這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花開,良好的氣候使這里的植被茂盛,動物種類繁多,森林覆蓋率達36.5%,其中有銀杏、桫欏、楨楠、中華大鯢等國家級保護動植物,還有長期生活在洞穴中的特殊兩棲動物——利川齒蟾,因為它通體透明,又被當地人稱為玻璃魚,在陳列展柜里陳列的是興文本地的構造礦物標本和有一些化石的標本。在最頂層是全景沙盤,200平方米精確濃縮了14平方公里的石海全景。
1、興文縣城—興文石海(小巖灣)—泰安—兩龍—僰王山鎮(zhèn)環(huán)形車行游路線:由興文縣城出發(fā)經興石路進入興文世界地質公園園區(qū),經小巖灣、石海鎮(zhèn)、泰安、兩龍,沿晏江河順流而下出公園至僰王山鎮(zhèn),全長約36.8km,為車行游覽線路,游覽內容為石海、漏斗、溶洞、峰林、峽谷等巖溶地貌景觀。主要景點有:小巖灣漏斗、大巖灣漏斗、天泉洞、小巖灣石海、一線天大峽谷、泰安石林、晏江河大峽谷以及沿途眾多的峰叢、洼地、象形山石等地貌景觀。該路線上景點眾多,巖溶景觀類型多樣,規(guī)模宏大,景觀組合好,為園內最主要的游覽線路之一。
2、興文縣城—石海鎮(zhèn)—興文石海(小巖灣)車行游覽線路:本線路全長27.3km,為車行游覽主要線路。主要景點有:地表石海、小巖灣漏斗、大巖灣漏斗、天泉洞、小巖灣石海等。
3、小巖灣漏斗游覽線路:從石海鎮(zhèn)出發(fā),沿山間小道環(huán)游興文石海(小巖灣),此線路的開發(fā)已具一定規(guī)模,游覽線路可分為大環(huán)線和小環(huán)線兩條游覽線路,均為徒步旅游線路。主要景點有:小巖灣漏斗、大巖灣漏斗、小巖灣石芽群、天泉洞、天獅洞等。
4、順河游覽線路:從石海鎮(zhèn)出發(fā),沿順河逆流而上至一線天峽谷,然后向北上兩龍公路線與線路1相接,或經大房子、銅鑼壩秀峰峰叢間向東南返回石海鎮(zhèn),第一種情況線路長約12.7km,第二種為15.8km,均為徒步游覽線路。主要景點有:興晏地表洼地、順河峽谷、苗族民俗風情走廊、一線天大峽谷等。
5、僰王山游覽線路:從僰王山鎮(zhèn)乘車至僰王村或楠星村,然后徒步游覽飛霧谷、幽谷龍?zhí)?、楠星漏斗、黑帽嶺、壽山湖、大小寨門、石城墻等景觀的游覽線路,全長超過20km。
6、泰安游覽線路:由兩龍出發(fā)乘車沿溝谷逆流經半巖頭至泰安,再徒步經順山到兩河口返回兩龍,全長約7.5km,或經芭蕉溝、尾教場、白果樹至兩河口返回兩龍鄉(xiāng),全長12km。主要景點有:晏江河上游兩大支流峽谷、泰安石林、龍洞伏流、龍洞以及眾多的地表洼地等巖溶景觀和零星點綴的楠竹、白果等植被景觀。
7、凌霄山游覽線路:由兩龍新街出發(fā),經李家壩、斷頸崖至凌霄城,全長約7km,再經斷頸崖至上埂上可至仙峰鄉(xiāng)與線路1相接,是乘車、徒步相間的游覽線路。主要景點有:新街僰人墓群、桫欏洞、蓮花洞、大小硝洞等巖溶地貌景觀和凌霄古城及眾多的僰人遺址等人文景觀及其相關傳說。
8、龍?zhí)稖贤讲接斡[線路:由兩龍新街出發(fā)沿龍?zhí)稖峡芍两虉?,向南可至中埂上與線路1相接,全長為5.5km。主要景點有新街僰人墓群、飛虹谷、龍?zhí)稖蠉{谷等巖溶地貌景觀和眾多的楠竹、桫欏等植被景觀等以及洞龍?zhí)稖蠝瞎确植嫉母黝惼俨?、急流等水體景觀等。
興文旅游外部交通
興文西至宜賓90公里,東到瀘州80公里,均為二級水泥路面。成都和重慶到宜賓、瀘州均為高速公路,興文經瀘州至成都330公里,至重慶260公里,經宜賓到成都360公里。
興文旅游內部交通
從縣城到景區(qū),可乘坐公共汽車也可以乘坐出租車,公共汽車,到石海洞鄉(xiāng)景區(qū)二級水泥公路25公里,公共汽車單程票價5元/人,出租車單程50元/輛,到僰王山景區(qū)二級水泥公路26公里,出租車單程50元/輛。到太安石林35公里,出租車打表計價。
縣內交通以公共汽車和出租車為主,出租車白天起價為2元,夜間起價3元,每公里1.2元。
縣城人力三輪車眾多,服務熱情周到,票價1元。
四川興文世界地質公園位于四川省宜賓市興文縣,屬四川盆南山地與云貴高原的過渡地帶。公園面積156平方公里,四川興文世界地質公園東經105°01'22"-105°11'5",北緯28°08'40"-28°17'15"。東至大壩苗族鄉(xiāng)新寨村玉皇巖,西至仙峰苗族鄉(xiāng)滿山紅村螞蝗溝,南至石海鎮(zhèn)塘上撮箕灣南側坡頂,北至僰王山鎮(zhèn)香豐巖寺新田榜。東西長16.3公里,南北寬15.8公里,幅員121平方公里。
四川興文世界地質公園世界級規(guī)模的大漏斗、大量的流入型洞穴、完整的喀斯特流域、優(yōu)良的喀斯特發(fā)育條件,構成了“興文式”喀斯特地貌。
四川興文世界地質公園內保存了距今約4.9-2.5億年各時代的碳酸鹽或含碳酸鹽地層,地層中含有極其豐富的海相古生物化石和沉積相標志。園內石灰?guī)r廣泛分布,形成石林的巖石為距今4.9億年的中奧陶統灰?guī)r,地貌形態(tài)以石林、峰叢為主。
四川興文世界地質公園屬亞熱帶濕潤型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常年平均氣溫17℃,年降雨量1092毫米,年總日照量1180小時。
二億三千多萬年前,興文石海一帶還是一片汪洋大海。250萬年前的一次地質構造運動,大面積石灰?guī)r相繼出露于地面,形成了石海的茫茫地表石林,這一地質變遷已經由興文石海發(fā)現的從坭盆紀到二疊紀時代的大量化石得到佐證。這片巖石的海洋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地表巖海。隨著時間的推移,地面上的石灰?guī)r受到雨水的不斷沖刷、融蝕,形成了地下洞穴、地下河流。天長日久,地下河空間擴大,超過承受極限后開始出現垮塌,出現了漏斗、石峰、石柱,洞中出現了邊石壩,地面則留下石幔及各種形態(tài)的溝、漕、石林、石牙、石孔與殘巖斷壁。地面的泥土一天天減少,石頭一天天增多,從高處往下一看,灰白色的大地就像是一片翻騰的大海。
世界級規(guī)模的大漏斗、大量的流入型洞穴、完整的喀斯特流域、優(yōu)良的喀斯特發(fā)育條件,構成了獨具特色的“興文式”喀斯特地貌?!芭d文式”巖溶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已成為四川乃至中國巖溶地質研究的典范,與云南路南石林、廣西桂林溶峰叢景觀組成了中國西部喀斯特三種類型的典型代表。因此,興文喀斯特地質資源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國際對比研究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