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茉莉(學名:Mirabilis jalapa L.),別名晚飯花、晚晚花、野丁香、苦丁香等,為紫茉莉科紫茉莉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肥粗,倒圓錐形,黑色或黑褐色;莖直立,圓柱形;葉片卵形或卵狀三角形;花常數朵簇生枝端;總苞鐘形,裂片三角狀卵形;花被紫紅色、黃色、白色或雜色,高腳碟狀;瘦果球形,革質,黑色,表面具皺紋;種子胚乳白粉質?;ㄆ?-10月,果期8-11月。
紫茉莉原產熱帶美洲地區(qū),在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等地皆有分布,在中國南北各地常栽培,其常自然棲息在森林、灌木叢和牧場的邊緣,在近海平面到3000米范圍內都有發(fā)現。紫茉莉喜歡溫暖的氣候,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深厚、含腐殖質豐富的壤土或夾砂土;性喜溫和濕潤的氣候條件和通風良好的環(huán)境,不耐寒。
紫茉莉花色豐富,具有一定觀賞價值,可在房前屋后、籬旁、路邊從植等地成片栽培,也可做樹樁狀露根式盆栽。紫茉莉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其果實、葉、花、根皆可入藥。此外,紫茉莉還是一種耐性植物,是一種較為理想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的鄉(xiāng)土植物,其對有害氣體具有較強抗性,能夠吸收部分有害物質,適于工礦區(qū)作地被植物栽培。紫茉莉種子中成熟胚乳干后碾成白粉,加香料可制成天然胭脂粉;苗期還可摘取嫩梢,作蔬菜食用。
紫茉莉屬的拉丁文“Mirabilis”在拉丁語中譯為“美妙”,種名“alapa”則代表中美洲與墨西哥城鎮(zhèn)的地名。紫茉莉在下午四點鐘觀賞效果最佳,此時花朵通常開放,故其俗稱為“四點鐘植物”。
在中國,紫茉莉之名,由茉莉花而來,清朝徐珂的《清稗類鈔》中言:“花狀如漏斗,蓓蕾略似茉莉,有紅紫白黃等色,頗美艷,晚開午收,俗名夜繁花?!鄙w以蓓蕾如茉莉,故名;或曰,花似茉莉也。
清朝沈青崖《陜西通志》引《山陽縣志》曰:“紫茉莉,花形似茉莉,色紫,香不及茉莉。女人取花汁勻面,子肉雪白,作粉,冬擦面不皺人,呼粉花。”明朝高濂《草花譜》記曰:“紫茉莉,草本,春間下子,早開午收,一名胭脂花,可以點唇,子有白粉,可傅面,亦有黃白二色者?!币云湟雇砘ㄩ_,又名夜繁花,果中白瓤可作粉,又名粉豆花、胭粉花。
紫茉莉以紫紅色花者為正。清朝梁國治等所編《熱河志》記紫茉莉曰:“一名胭脂花,今所產有紫紅白黃四種,并一花數色者,俗呼狀元紅。其紅色者可漬棉為胭脂?!逼渖蔀殡僦?,故有脂花、狀元紅諸名。
世界范圍傳播擴散
紫茉莉原產于美洲熱帶地區(qū),1521年以前首先由阿茲特克人(Aztecs)在墨西哥栽培,隨后被引種至歐洲,在1573年林奈命名紫茉莉之前,該種在歐洲的栽培歷史已有200多年,其已廣泛歸化于世界熱帶至溫帶地區(qū),在許多地區(qū)已成為一種分布廣泛的雜草。1492年以后,航海家哥倫布陰差陽錯地發(fā)現美洲新大陸,紫茉莉也隨之被發(fā)現。紫茉莉便是在這場航?;顒又袀鞑ブ潦澜绺鞯亍?/p>
紫茉莉于16世紀從秘魯輸入歐洲,傳入歐洲之后在西班牙被作為觀賞植物栽培,1700年代被帶入非洲,1800年代進入美國。隨后,一些世界一流植物園的種子交換名單中也出現了紫茉莉的名字,如19世紀中期的圣彼得堡皇家植物園、1894年的邱園、1895年的柏林植物園、1913年的比利時國家植物園。
中國范圍傳播擴散
紫茉莉進入中國是在1533年之后,或是1554年之后。關于紫茉莉傳入中國的故事大概有兩個版本。一是認為早在明初蘭茂(1397—1476)所著的《滇南本草》卷二就有記載:“苦丁香,即野丁香,花開五色。”將苦丁香考證為紫茉莉,《中華大典·生物大典》即持此說。
二是《草花譜》之說,康熙間汪灝等輯《廣群芳譜》(成書于1708年)卷四十三《茉莉》附錄《紫茉莉》條中引《草花譜》曰:“紫茉莉,草本。春間下子,早開午收。一名胭脂花,可以點唇。子有白粉,可傅面。”
結合史實推測約于于1621(天啟元年)至1639(崇禎十二年)年之間,紫茉莉在中國南部沿海隨海外貿易進入中國,此推測的前提就是假設它早已來到中國則《本草綱目》《群芳譜》等必有收錄。此外,保守一點的推測也應在明萬歷至天啟年間,即明朝末年(1644年風云際會,明朝滅亡,滿清入關),隨后在中國傳播開來。
紫茉莉原產熱帶美洲地區(qū),在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等地皆有分布,在中國南北各地常栽培。
紫茉莉常存在于荒地、受干擾的場地、路邊、廢棄的田野和鐵路上,其常自然棲息在森林、灌木叢和牧場的邊緣,在近海平面到3000米范圍內都有發(fā)現。
紫茉莉為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1米。
根
根肥粗,倒圓錐形,黑色或黑褐色。
莖
莖直立,圓柱形,多分枝,無毛或疏生細柔毛,節(jié)稍膨大。
葉
葉片卵形或卵狀三角形,長3-15厘米,寬2-9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截形或心形,全緣,兩面均無毛,脈隆起;葉柄長1-4厘米,上部葉幾無柄。
花
花常數朵簇生枝端;花梗長1-2毫米;總苞鐘形,長約1厘米,5裂,裂片三角狀卵形,頂端漸尖,無毛,具脈紋,果時宿存;花被紫紅色、黃色、白色或雜色,高腳碟狀,筒部長2-6厘米,檐部直徑2.5-3厘米,5淺裂;花午后開放,有香氣,次日午前凋萎;雄蕊5枚,花絲細長,常伸出花外,花藥球形;花柱單生,線形,伸出花外,柱頭頭狀。
果實和種子
瘦果球形,直徑5-8毫米,革質,黑色,表面具皺紋;種子胚乳白粉質。
紫茉莉喜歡溫暖的氣候,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深厚、含腐殖質豐富的壤土或夾砂土;性喜溫和濕潤的氣候條件和通風良好的環(huán)境,不耐寒,冬季地上部分枯死,在中國江南地區(qū)地下部分可安全越冬而成為宿根草花,來年春季續(xù)發(fā)長出新的植株,在略有蔽蔭處生長更佳,花朵在傍晚至清晨開放,在強光下閉合,夏季能有樹蔭則生長開花良好,酷烈日下往往有脫葉現象。
紫茉莉對土壤要求不嚴,稍蔭蔽處可生長更好。秋季翻地,深50cm。結合翻地施足基肥,耙平,作高畦或50cm寬的壟。
紫茉莉的栽培管理比較粗放。栽植前施足基肥,在生長期可以不施追肥或少施追肥,尤其不要施用氮肥,以避免造成莖葉徒長而影響開花。夏季高溫期間,要注意灌溉抗旱。
紫茉莉具有強大的繁殖能力,其獨特的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統(tǒng)以及多樣化的繁殖方式,可以有效地授粉受精,大量地繁殖后代,迅速擴大種群數量。紫茉莉的繁育系統(tǒng)屬兼性自交,且傳粉后會將很多的柱頭留在花冠內,是其在長期的生存過程中對不利環(huán)境條件的一種適應進化對策,這種對策可保證其受粉的需要,有利于提高花粉的萌發(fā)率和花粉管的生長提高其結實率。
紫茉莉不僅可以通過根,而且可以通過莖進行營養(yǎng)繁殖。此外,紫茉莉開花繁盛,產生的種子量大,可進行有性生殖。繁殖方式主要為自交,其花朵閉合時雄蕊會向柱頭靠近以進行自花授粉。溫度和花蜜產量會影響紫茉莉的授粉效率,當環(huán)境超過13℃且花蜜產量較高時,紫茉莉可通過獅身人面蛾、天蛾、飛蛾等進行授粉。
一般在4月中旬左右露地直播,播前用溫水浸種1天,然后播種,播后約10天出苗。當小苗長出2片真葉時,即可移栽定植。也可在深秋挖取肥大的塊根進行貯藏,到第二年春天再定植。
老株塊根可重復繁殖利用10年左右。在中國長江以南地區(qū)塊根可安全越冬成為宿根花卉;北方地區(qū)可將根挖出貯藏,翌年定植后重新發(fā)出新株。
用腳芽、頂芽、腋芽等作插穗,用砂土、爐渣、園土等作基質,扦插后控溫20℃左右,10天即可生根,生根后移人容器中培育成苗。
紫茉莉的病蟲害較少,葉斑病是紫茉莉上的常見病害,各種植區(qū)普遍發(fā)生,危害嚴重。防治方法是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適時灌溉,嚴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時排水;入冬前認真清園,集中把病殘體燒毀。發(fā)病初期及時噴灑多霉靈可濕性粉劑或百菌清可濕性粉劑,連續(xù)防治2-3次。天氣干易長蚜蟲,可噴施新高脂膜,以增強藥效。
紫茉莉花色豐富,夜開日閉,開花有芳香,在傍晚或夜間納涼的地方布置具有一定觀賞價值。可在房前屋后、籬旁、路邊從植,或于林緣周圍成片栽培;也可利用其塊根多年生的特性,做樹樁狀露根式盆栽。
紫茉莉的果實、葉、花、根皆可入藥。其果實為中藥材紫茉莉子的來源,藥性微甘、涼,具有清熱化斑、利濕解毒的功效,主治面生斑痣,膿皰瘡。
紫茉莉的葉為中藥材紫茉莉葉的來源,藥性甘、淡、涼,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活血的功效,主治癰腫瘡毒,疥癬,跌打損傷。
紫茉莉的花為中藥材紫茉莉花的來源,藥性微甘、涼,具有潤肺,涼血功效,主治咯血。
紫茉莉的根為中藥材紫茉莉根的來源,藥性甘、淡、微寒,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活血的功效,主治熱淋,白濁,水腫,赤白帶下,關節(jié)腫痛,癰瘡腫毒,跌打損傷。
紫茉莉是一種耐性植物,具有生長迅速、生物量大的特點,是一種較為理想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的鄉(xiāng)土植物,其具有極強的鉛耐性,可修復土壤重金屬污染。紫茉莉對氯氣、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具有較強抗性,對鋁、汞蒸氣等有害物質能部分吸收,在復合污染區(qū)生長良好,適于工礦區(qū)作地被植物栽培。
紫茉莉種子中成熟胚乳干后碾成白粉,加香料可制成天然胭脂粉;苗期還可摘取嫩梢,作蔬菜食用。
入侵機制
紫茉莉作為草本植物,種子量大,在自然界中容易建立自我繁殖的種群;根和莖可以進行無性繁殖,且繁殖能力強,較難人工去除;此外,其根、莖、葉中含有能抑制其他植物生長的化感物質。其環(huán)境適應性強,生長迅速,與其他植物競爭養(yǎng)分,形成大面積單優(yōu)群落,對區(qū)城生物多樣性造成影響。
入侵等級
2013年,紫茉莉被列入《中國入侵物種名錄》中,入侵等級為4級(一般入侵)。
2016年,紫茉莉被列為南非入侵物種,收錄于南非《國家入侵陸地和淡水植物物種名錄》中,類別為1b。
紫茉莉可進行物理防治,人工拔除能夠有效降低其種群數量。在小區(qū)域內清除紫茉莉時,可以在其花期以前鏟除幼苗,由種子形成的實生苗要連根拔除,而由肉質根形成的苗,由于根較深,除拔除地上部分外,還應深挖并使挖出的肉質根遠離綠化地帶。由于拔除的植株莖段具有繁殖能力,應將其在日光下曝曬后棄去,確保新鮮莖段不接觸濕潤土壤,以免其在新的環(huán)境中復活并再次擴散。此外,其還可以進行化學防治,用化學除草劑進行防治。
物種毒性
據中國《毒藥本草》記載,紫茉莉的根、莖及種子由于含樹脂成分,食之都可引起吐瀉,服用過量可引起嘔吐、腹瀉、腹痛。
防治措施
據《毒藥本草》記載,防治紫茉莉中毒需控制使用劑量,合理服用。誤食紫茉莉時可用稀釋的高錳酸鉀溶液洗胃,或及時靜脈輸液,補充身體流失的體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