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犀(學(xué)名:Rhinoceros sondaicus)是犀科、獨角犀屬犀牛。爪哇犀比印度犀牛?。和w長2.5-3.5米,肩高1.6米,平均體重1500千克,最大個體可達(dá)2300千克。有一支角,角長少于20厘米,皮膚為灰色。
爪哇犀牛曾在亞洲廣泛分布,包括中國南部以及中原地帶(漢朝以前),只有印度尼西亞、越南有分布。棲息于低地雨林和紅樹林沼澤中。喜歡獨來獨往,以樹枝、嫩芽、嫩葉、果子、竹類、芒果及無花果等為食。每胎只生一頭幼犀,哺乳期為1-2年。爪哇犀平均壽命35-40年,最長的可達(dá)50多年。
印尼亞種指名亞種(極度瀕危)
印支亞種越南亞種(2011年滅絕)
印度亞種北部亞種(1960年左右滅絕)
是爪哇犀牛的指名亞種,曾分布于印尼的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現(xiàn)僅見于印度尼西亞爪哇島西部的UdjungKulon國家公園,約有50-60頭左右,無人工養(yǎng)殖,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動物之一。
體型較小,曾分布于緬甸、泰國、越南、老撾、柬埔寨、中國、馬來西亞。1885年左右在中國境內(nèi)絕跡。1930年至1932年在馬來西亞、泰國絕跡。1988年由于人類的過度捕殺和越南戰(zhàn)爭的迫害,在老撾、柬埔寨、緬甸三國滅絕,戰(zhàn)爭結(jié)束后全球僅剩下越南南部有14頭殘存,之后因偷獵又不斷減少。2004年因數(shù)量太少難以延續(xù)種群,被宣布功能性滅絕。2010年4月越南最后一只雌性犀牛在國家公園內(nèi)被偷獵者殺害,2011年經(jīng)過越南全境的考察證實越南的爪哇犀已全部滅絕。
體型較大,曾分布于印度、不丹、孟加拉國、中國、泰國和緬甸。1905年至1910年因過度捕殺在印度、不丹、孟加拉國等大部分國絕跡,1922年在中國境內(nèi)滅絕,30年代在泰國絕跡后幾乎難尋蹤跡,只有極少數(shù)殘存在緬甸,最終于60年代左右徹底滅絕。有些充滿著不現(xiàn)實幻想的動物愛好者,依然不切實際地幻想緬甸還有一個小群體殘存,但緬甸動蕩的政治局勢阻礙了考察證實,不過專家根據(jù)如今越南的偷獵現(xiàn)象依然嚴(yán)重分析,認(rèn)為還有活體殘存的可能性極小。
滅絕:孟加拉國、柬埔寨、中國、印度、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半島)、緬甸、泰國。
存在:只存在于印度尼西亞Ujung Kulon國家公園。
爪哇犀的體長250-300厘米,肩高為1.8米,體重可達(dá)1400千克。除了耳邊和尾端有硬毛外,全身無毛,很厚的皮膚像盔甲一樣。身體肥大,四肢短粗,顯得很笨拙。雄犀有一只角,雌犀沒有角。角沒有與頭骨的骨骼結(jié)構(gòu)相連。有細(xì)長的上唇,該上唇向外延伸并超過下唇。有大的門牙齒。外皮由大皮塊連接組成,像是披了厚重的盔甲。
爪哇犀喜歡生活在野草密布、有大片蘆葦?shù)牡偷赜炅汁h(huán)境中,以小樹上的葉子、嫩芽為食物,也吃一些果實。清晨和傍晚是采食的主要時間。爪哇犀有泥浴的習(xí)慣。身軀龐大的爪哇犀膽子卻很小。受驚時,爪哇犀常常采取逃避的態(tài)度,迫不得己需要防御時,用的也不是角,而是用尖銳的撩牙去對付敵害。盡管視力不佳,但也有敏銳的嗅覺和聽力。
爪哇犀牛能夠產(chǎn)生一系列具有獨特含義的聲音。爪哇犀牛產(chǎn)生的各種聲音包括“嘶啞”、“尖叫”、“嘴唇振動”和“鼻音”。在大于600米以外的地方可以聽到一些響亮的咆哮聲。
2-4月是爪哇犀的生育高峰。雌犀成熟在三到四歲間,雄性成熟在六歲之后,爪哇犀懷孕期間是16個月,每次交配間隔達(dá)4-5年。每胎只生一頭幼犀,幼犀哺乳為1-2年。幼犀和母親一起生活2年左右。爪哇犀平均壽命35-40年,爪哇犀壽命最長的可達(dá)50多年。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8年 ver 3.1——極危(CR)。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Ⅰ級。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CITES)——附錄Ⅰ。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哺乳類)——RE(區(qū)域滅絕)。
1922年,爪哇犀在中國境內(nèi)的最后一頭被殺。此后,再也沒人在中國見到過犀牛。
由于大量捕殺,爪哇犀只分布在爪哇島的烏戎庫隆國家公園和越南的吉仙國家公園(越南亞種),數(shù)量非常稀少。越南戰(zhàn)爭后,越南境內(nèi)的爪哇犀被認(rèn)為滅絕。后來WWF在越南拍下了爪哇犀的照片,展示并證明了越南仍然存在爪哇犀,但專家估計全為雄性,如果估計正確,那么越南爪哇犀野外種群復(fù)興的可能性將為0。或許會有1-2頭未被拍下的雌性,但如果在這些年里它們被捕殺或死去,就能意味爪哇犀在越南境內(nèi)分布的結(jié)束。而爪哇島上的野生種群也可能因近親繁殖的次數(shù)增加,而使幼犀先天缺陷增加或抵抗疾病能力低下,最終不能維持整個種群的延續(xù)。
2011年10月25日,WWF宣布越南的爪哇犀亞種滅絕。
截至2014年,爪哇犀只有在爪哇西部的烏戎古壟國家公園有50-60頭,進入公園需要通行證。
截至2015年1月5日,只有35頭爪哇犀生活在印尼的烏戎庫隆國家公園里。
截至2015年9月10日,只有60頭爪哇犀生活在印尼的烏戎庫隆國家公園里。
截至2021年,全球估計只有75頭。
爪哇犀的瀕危有兩個主要原因:①爪哇犀被大量偷獵(犀角被視為名貴中藥,且在也門被雕刻為匕首把柄)②爪哇犀棲息地的減少與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