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園由3部分組成,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園門由米色花崗巖制成,門額刻“辛亥灤州革命先烈紀念園”。兩柱書楹聯(lián)"此日園林簇錦繡,當年勇烈動山川",背面門額上刻"努力革命",聯(lián)為"尺山尺水永留血跡,一花一木想見英風"。前后落款均為"民國二十五年十一月馮玉祥"。
進門西行87米處,是一條規(guī)整的南北向軸線,紀念建筑物隨山勢一字排開,分布在軸線上。南端是一座紀念堂,堂北有一座經(jīng)亨頤撰并書"灤州起義紀略"方碑,碑四面刻字,記述了起義經(jīng)過。紀念堂和方碑已先后被毀,現(xiàn)已無跡可循。
園門北向有紀念碑,漢白玉制,方首石座,碑高2.85米,碑身正面刻"辛亥灤州革命諸先烈紀念碑",碑陰題為"國民政府優(yōu)恤灤州殉難諸先烈明令",下署"馮玉祥恭錄"。碑首上鐫青天白日徽和云朵紋。碑建于長、寬各5米的石臺上,臺前后有臺階。
半山腰處有八棱形石幢1座,幢身正面刻“辛亥灤州革命先烈衣冠?!?。和王金銘等14人的姓名和追贈軍階,幢座各面均有題字。
幢北有一石屏,空白無字,是清代臥碑磨去字跡立在此地的,據(jù)傳烈士衣冠葬于其下。衣冠冢以北有一片寬廣各約17米的自然山石斜面,為馮玉祥所書,節(jié)錄節(jié)錄《禮記 ·禮運篇》:"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一段文字。山頂為紀念塔。塔為八角七級密檐式,石砌,通高12.2米。塔座陽面刻馮玉祥題“精神不死”,陰面刻“浩氣長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南方多省相應。1912年1月3日,同盟會會員王金銘、施從云、白雅雨率灤州新軍宣布起義,通電全國,宣布獨立,成立北方革命軍政府,推舉王金銘為都督,施從云為總司令,馮玉祥為參謀總長,白雅雨為參謀長。4日,起義新軍發(fā)表檄文,聲討清廷,準備攻打京津。后因第三營管帶張建功叛變及清政府軍隊的鎮(zhèn)壓,起義失敗,大批官兵被捕。王金銘、施從云、白雅雨等14人從容就義。在烈士犧牲后的1935年,在馮玉祥等人的大力倡導和積極支持下,在北平西郊溫泉村修建"辛亥灤州革命先烈紀念園"和山東泰山修建紀念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