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遼景宗保元十一年(公元979年),原鄭國軍節(jié)度使、檢校太師兼政事令、漆水郡開國公、太祖從孫耶律琮因病逝世,為紀念耶律琮,遼景宗建立了墓群。
歷史價值
說歷文化底蘊厚重,是因為與該村有關的歷史文化不但能在書本上找到,在現(xiàn)實中也是有跡可循。此墓的石碑是現(xiàn)今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座遼代神道碑,內(nèi)容與一般墓志基本相同。所記載內(nèi)容豐富,是研究遼代歷史的重要資料。綜合來說,耶律琮墓不僅有觀賞價值,還對研究遼史解答歷史某些疑問有很重要的文物考古價值。
文物遺存
游牧民族的貴族們在死后營建的陵寢并不是很奢華,樸素的墓地歷經(jīng)千年的天災人禍所剩遺存少之又少,但據(jù)考古學家考證,耶律琮墓是遼代一座比較顯貴的陵墓,石刻也是日前保留完整的一組遼代石刻。墓群全貌是墓前有兩行排列整齊的石雕石虎、石羊、文官、武吏,前方正中立有一塊“觀音經(jīng)碑”,上面刻有《佛說觀音經(jīng)》一卷。這組遼代石刻是由花崗巖雕刻而成,刀法古拙,樸實,這是遼文化固有的特點。老石雕兩兩相對,共有8尊。年代久遠,頗有殘損,造型生動,雕工精湛。
文物現(xiàn)狀和文物保護
耶律琮生前爵高位顯,據(jù)現(xiàn)存的石刻推斷,當年的陵墓莊嚴不凡。可惜的是民國初年耶律琮墓被盜,陵墓破壞,僅存的只是墓前正中樹的一通觀音紀碑和碑后整齊擺放的石羊石虎、武士文士石像等花崗巖石刻。墓的右側(cè)原也有一通記載耶律琮一生政治生活、生平事跡和遼代的政治文化以及北宋之間交往史實的石碑,現(xiàn)在也僅有龜趺尚在。
這種墓藏放在野外,隨時都有被破壞甚至偷盜的可能。為了保護陵墓,耶律琮墓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墓主人簡介
遼景宗從孫耶律琮,又名耶律合住,漢名琮,字佰玉。對漢文化研習頗深,喜歡琴棋。生于天顯二年,死于保寧十一年,享年五十二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