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回龍寺位于平順縣陽高鄉(xiāng)侯壁村西,濁漳河南岸的臺地上,現(xiàn)僅存正殿一座,其余建筑均以毀壞。公元2001年11月,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古建筑專業(yè) 系的師生在侯壁村測繪實習時發(fā)現(xiàn),并隨即進行了詳細的測繪,公元2006年6月7日即被國務院批準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佚埶拢ㄕ睿┑陌l(fā) 現(xiàn)如果按照其所在的環(huán)境來看,實在不算什么驚奇,因為她僅僅被“國?!迸袛酁榻鸫窘Y構,以這樣的時限,在早期木結構云集的晉東南,很是微不足道。
回龍寺正殿座北向南為一廳堂式殿宇,單檐懸山瓪瓦頂;面闊四柱三間,進深四椽兩間;前檐平柱為抹角方形石柱有側腳,角柱為木柱,生起不明顯;柱間只有闌 額而無普柏枋;檐下柱頭各裝四鋪作單杪枓栱,無補間,堪稱晉東南的“典型做法”。殿內梁架為三椽栿對前劄牽用三柱;脊槫下隨設順脊串,單材襻間伸出山面蜀 柱在出際下刻成沓頭,脊槫縫下無丁花抹頦栱;平槫兩縫下均為捧節(jié)令栱,駝峰間裝順身串;蜀柱為抹角方形柱;三椽栿上以坐枓設令栱與替木承托平梁后尾。
整個構架雖然因年代久遠而顯得殘損、凌亂,但是形制古樸,斫造細致;再加上前檐及廊下的獨特形制,楞眼看上去,絕不止是金代之作。北大文博學院所作的 《山西平順回龍寺測繪調研報告》中,重點依據(jù)殿內主要木構件采樣的C14測定,并詳細參閱了一些宋金時期的仿木構作品,以及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有關早期木 結構一些資料所作的結論,可能最終嚴重影響了“國?!睂佚埶抡畹哪甏卸ā?/p>
盡管報告中也認為,回龍寺正殿的一些具體構件及其構造方法,完全可以上溯到宋代中晚期,但是由于他們看到回龍寺正殿后世維修的痕跡太明顯,而沒有給出本該寬泛的時限結論,而是采用折中辦法,較為苛刻地確定了她的具體年代,這是不合適的。
那么回龍寺正殿在構造上到底有什么稀奇手法呢?兩點:1、所謂的“真假枊” 蟬肚紋實拍栱; 2、平梁出跳。這兩條差不多是回龍寺正殿在構制上獨有的特點,尤其第一條,尚未發(fā)現(xiàn)同類構造,因此根本無法比對。
關于梁栿出跳,最著名的例證是天臺庵正殿和龍門寺西配殿,這兩個都是我國現(xiàn)存木結構中最古老的遺存之一。因此,在她們的影響下,“梁栿出跳”一般來說被 我們認為是個很扎眼的早期木結構特征。其實也不然,后期也有“梁栿出跳”的例證,由于梁栿在木架構中包括的具體構件比較多,劄牽也是梁栿之一,而太谷的井 神真武廟就是劄牽直接出跳(下圖右)。
但是以上幾例有一個共同點--- 都是大梁(劄牽)出跳。而回龍寺正殿卻是平梁出跳,這個形制至少我還是第一次看到,澤州南村二仙廟和陵川白玉宮,也存在平梁出跳的形制,這兩個實例是一宋 一金,因此單純形式上的對比,還不足以說明回龍寺的年代根據(jù)。不過平梁的這種異型形制,還能讓人一下子想起另一個有趣的例證來--- 長子布村玉皇廟(下下圖)。布村玉皇廟正殿的平梁也算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形制:平梁超長伸出駝峰外,不過她不是出跳,而是壓迫著真枊的后尾。而且值得注意的 是,布村玉皇廟本身就是梁栿出跳,只不過不是“枓口跳”而已。
(順便說一句,需要進一步聯(lián)想的是:在南方的早期木結構實例中,比如寧波保國寺大殿、福州華林寺大殿的山面真枊,由于其長達兩椽,按枊尾的位置來說,已經(jīng)到達了平梁之下。這也能作為布村玉皇廟可能是宋代所建的一個旁證。)
雖然回龍寺和布村玉皇廟的平梁的異型部分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但是她們都是利用“平梁超長伸出”這一點來做文章,所以她們的本質是相同的。而且從回龍寺 平梁出跳的具體外觀形制--- 梁頭在加設實拍栱的櫨枓中出跳以后,以順身交互枓加替木直接托橑檐枋--- 來說,她和龍門寺西配殿的大梁出跳形制竟無二致,甚至連替木形制都一模一樣;與天臺庵正殿的大梁出跳形制,也僅差一個實拍栱而已;可見回龍寺平梁出跳的形 制絕非(金、元等)晚期之作。
關于回龍寺正殿的另一個無法比對的獨特之處,是她前檐鋪作中的“真假枊”(上兩圖)。在北大文博學院所作的《山 西平順回龍寺測繪調研報告》中,有一段論述這個“特殊構件”的話說:“真枊成立的標準在于是否傳跳(徐伯安觀點),此下枊傳跳長七份,遠小于出跳長30份 的一般標準,顯然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真枊,但其與不傳跳的假枊又有本質區(qū)別,所以它是一種介于真枊與假枊之間的罕見特例?!焙芏嗳艘伯惪谕暤卣J為回龍寺的 這個構件是一只“真假參半的下枊”,我覺得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