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樓
望江樓(古稱崇麗閣)是望江樓公園最宏麗的建筑,建于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樓高27.9米,共四層,下兩層四方飛檐,上兩層八角攢尖,每層的屋脊、雀替都飾有精美的禽獸泥塑和人物雕刻。朱柱碧瓦,寶頂鎏金。因樓身位于錦江邊,故名“望江樓”。望江樓本名“崇麗閣”,取晉人左思《蜀都賦》中的名句“既麗且崇,實號成都”而命名,現(xiàn)已成為成都市的標志物。
濯錦樓
濯錦樓,位于崇麗閣西側(cè),兩層三間,略似船形,因漢代成都的織錦戶常把織好的錦放入錦江中濯洗,因此錦江又名濯錦江,濯錦樓因此得名。樓呈船形,據(jù)說是紀念薛濤在船上為密友元稹送行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以崇麗閣、濯錦樓、吟詩樓、浣箋亭等構(gòu)成的古建筑群布局自由,彼此呼應(yīng),步移景異。吟詩樓因唐代女詩人薛濤而建,典雅精致,體現(xiàn)一代才女的氣質(zhì),濯錦樓形似船舫,但不刻意追求船形,頗具匠心。從建成至今,一直是蜀中人們最具代表的城市標志。建筑群之間,清代所植的銀杏、椿樹、羅漢松等,樹干斑駁,古雅蒼勁,與古樸典雅的建筑群渾然一體,展現(xiàn)了四川園林開闔有致,曲徑增幽的特色。
2006年05月25日,望江樓作為清代古建筑,被國務(wù)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