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西部地區(qū)尤其是新疆,有三種文化遺存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這就是古城遺址、石窟和墓葬。石窟做為佛教藝術(shù)的綜合體,集建筑、壁畫和雕塑為一體。
克孜爾石窟是新疆石窟遺跡中起點較大、保存較好的一處,也是中國較西處較早的一處大型石窟群,石窟壁畫較早開始于公元三世紀,距敦煌壁畫還要早三百年。但是由于風(fēng)蝕、洪水、地震等自然原因,以及人為的和歷史的原因,壁畫的破壞已令人觸目驚心,建國以后石窟的保護受到重視。
早在1961年,克孜爾千佛洞就被國家列為首批重點保護文物,佛洞的大規(guī)模整理發(fā)氣是在80年代中期以后,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國家先后兩次撥款對千佛洞進行了巖體加固,壁畫修復(fù)等搶救性保護。
由于克孜爾石窟所依存的山體是結(jié)構(gòu)松散的沙巖,因此雨水、洪水的沖涮會使壁畫和石窟面臨毀滅性的威脅。從1999年開始,中國政府又撥款800萬元,決定對27個具有較高價值的佛洞進行巖體加固。
據(jù)考證,庫車市為2000年前亞利安人建立的古龜茲國所在地。古龜茲國于公元前176年建國,公元1001年被回鶻所滅,存在了一千多年。龜茲國在漢唐之際是西域36國中的大國之一,其國土包括了庫車盆地綠洲、賽里木綠洲、拜城綠洲、阿克蘇綠洲、新和綠洲、沙雅綠洲和輪臺綠洲。
當?shù)氐木用駱?gòu)成比較復(fù)雜,從人種上說,既有東方的蒙古利亞人種,也有西方的歐羅巴人種;從民族上講,龜茲境內(nèi)曾有羌、塞、月氏、烏孫、匈奴、突厥、回紇和漢人,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他們都逐漸融合成了龜茲人。當?shù)氐恼Z言與焉耆、高昌一帶的語言相近,俗稱焉耆龜茲語。龜茲本土的文字借重去盧文者甚多,屬婆羅米斜體字母。此外,漢文、粟特文也是流通文字。
早在公元一世紀,約東漢明帝時,佛教就經(jīng)由絲綢之路傳入新疆,到公元十三四世紀伊斯蘭教代替佛教止,佛教在新疆興盛了1000多年。公元四世紀,龜茲王國的佛教已很興盛,不僅修建了很多裝飾富麗、規(guī)模宏大的寺廟,還集中能工巧匠和著名畫師等,大興土木建造氣勢恢宏的克孜爾千佛洞??俗螤柺呷盒掼彽哪甏_始于東漢,結(jié)束于唐末。歷代龜茲王對這項工作都極為重視。公元七世紀,龜茲王國的佛教達到極盛,甚至連龜茲王宮都裝飾得同寺廟一般。其間歷代龜茲國王對克孜爾千佛洞石窟群的建造,更沒有停止。
節(jié)日期間,各佛寺都用珍寶錦綺把佛像裝飾起來,然后載到彩車上,在城內(nèi)街道上緩緩而行。上自國王、王后、貴胄、大臣,下至庶民百姓,都脫掉帽子,穿上新衣,赤著雙腳,手拿鮮花出門迎接佛像。待佛像駕臨,人人頂禮膜拜,個個焚香散花,儀式極為隆重。
據(jù)考證,中國古代有名的高僧——鴆摩羅什就出生在這里。他的母親是龜茲王白純的妹妹。他7歲出家,9歲跟隨母親到了北天竺,在名僧盤土多達多處學(xué)習(xí)佛經(jīng)。12歲時,同母親一起返回龜茲。龜茲王聽說他回來了,親自遠迎,并專門為他造了金獅子座,以大秦錦褥鋪之,并請他升座說法。西域各國國王一見他升座,都在他的座側(cè)聽講。
公元401年,鴆摩羅什到了長安,后秦王款待他以國師之禮。從此,他就在長安國立譯場逍遙園,從事佛經(jīng)的翻譯,與直諦、玄奘并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他和他的弟子共譯出佛經(jīng)74部,384卷,對中國佛教文化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克孜爾千佛洞,這個中國的石窟群。這些層層迭迭井然有序的洞窟,包括供養(yǎng)佛像作禮拜用的“支提窟”,僧尼靜修或講學(xué)用的精舍“毗呵羅窟”,僧尼起居用的寮房,埋葬骨灰用的羅漢窟等等,這樣完整的建筑體系,是世界上其它佛教中心所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