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爾寺處于胡馬塔格山一帶沖積扇的古河道階地上。寺院坐北朝南,北靠群山,面臨平野,西面約1公里處有坎普代爾哈納(鴿子房)寺院遺址,南面隔恰克馬克河與汗諾依古城相望,東面平原上有阿卡什梯木古烽燧遺址。
莫爾寺遺址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疏附縣伯什克然木鄉(xiāng)。遺址包括寺
院和佛塔遺跡。寺院坐北朝南,東南有僧房遺跡。寺院現(xiàn)存佛塔兩座。東南面的佛塔為方座梯形腰座,底四邊各長(zhǎng)12.63米,座分五層,逐層收分覆缽形塔頂,塔總高12.8米。西北面的佛塔為覆缽形,底大頂小,底面邊長(zhǎng)25米,塔殘高7米,塔身正面和西側(cè)有佛龕痕跡。
“莫爾”,維吾爾語(yǔ)意為“煙囪”,因遺址內(nèi)保存了高大的形似“煙囪”的佛塔得名,這是中國(guó)西部的、保存較好的佛塔。此外還留存了佛寺及僧房遺跡。
始建于3世紀(jì),一直到唐末,因?yàn)楫?dāng)?shù)厮粗饾u減少,人們開(kāi)始遷移別地,同時(shí),喀什地區(qū)居民的宗教信仰也起了很大的變化,伊斯蘭教逐漸取代佛教成為當(dāng)?shù)鼐用竦闹饕诮?,寺院隨之廢棄。
佛塔用含麥草筋的方形和梯形土坯砌造,塔身西面曾遭人為破壞,現(xiàn)仍保存有基座和塔身,殘高10.8米?;秩?jí),逐層遞縮?;撞拷叫危L(fēng)蝕雨沖形成了坡?tīng)?,邊界不清,?.8米;二、三級(jí)也近方形:二級(jí)座高2米,東西寬12.8米,南北長(zhǎng)13.2米;三級(jí)座高1.5米,東西寬10.55米,南北11米左右。塔身分兩級(jí),下部是圓形的塔身座,周長(zhǎng)24米,高1.5米。塔身呈卵圓柱狀的覆缽式,高約5米。這種形式目前在新疆已經(jīng)很少見(jiàn)了,而且保存得比較完整,有印度古代佛塔建筑的遺風(fēng)。
佛塔北16米處是僧舍遺跡。僧房遺址呈長(zhǎng)方形,東西長(zhǎng)13米,南北寬9.3米,殘高1.5米。遺址的東南角有五、六層土坯,有的地方僅略高于地面,散布著戈壁石子,零星的陶片等。陶片為泥質(zhì)紅陶。
佛寺遺址是一個(gè)底大頂小的方梯形建筑:高約8米,底部東西長(zhǎng)25米,南北寬24米。佛寺頂部較平,呈不規(guī)則的方形,東西長(zhǎng)14.2米,南北寬13米。佛寺建筑的基部和西側(cè)有一較明顯的佛龕痕跡。南壁有一條南縱向的溝槽,深1米左右,其東、西局部可以看到完整的土坯。在西壁的底部也有發(fā)現(xiàn)10排土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