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黑山巖畫形象生動、內(nèi)容豐富,主要有人物、動物及其各種活動場面。畫面描繪的動物有十幾種,馬、牛、羊、鹿、狗、雞、魚、虎。狼、蛇、龜、雁、鷹、駱駝等,無論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guān)的動物,還是在生活中常見的動物,都成為了當時人們筆下樂于表現(xiàn)并反復描述的對象。而畫面所反映出的人們的各種活動場面,更是豐富多彩,其中既有游牧民族趕著家蓄放牧的場面,又有農(nóng)閑時節(jié)狩獵的活動;既有列隊射箭練武的操練演習場面,又有競相射雁的實戰(zhàn)操作;既有自然界生存競爭中虎逐牛羊的驚險情景,又有動物們?yōu)榱藸帄Z統(tǒng)治權(quán)而進行的溫和的角力場面,如野牛相抵的力感。而人們平時騎著馬或駱駝四處走動,高興時則歡聚一堂翩然起舞,在狩獵季節(jié),除了個人的捕獵行為,常常還聚集眾多的部落成員,進行大規(guī)模的圍捕獵物的活動,所有這些日常生活情景,都構(gòu)成了巖畫畫面所表現(xiàn)的重要內(nèi)容。
不僅內(nèi)容豐富,黑山巖畫還善于表現(xiàn)大型的場面。如人們的狩獵活動,除了表現(xiàn)一人用弓箭射殺山羊或麋鹿的單獵活動外,更多的是表現(xiàn)群獵和圍獵的場面。如在四道溝巖畫的一幅圍獵圖中,許多徒步引問的獵人,圍住了幾只野牛和長角鹿,這些牛和鹿體態(tài)碩健,揚尾抵角,作困獸猶斗狀,于是除了獵人們趕快射箭之外,外圍還有騎手引弓以待,防止突圍,右側(cè)還有人高聲呼喊,吶喊助威。在這一巖畫群中,還有一幅大型的操練演武場景,堪稱大型活動場面。整幅畫面共分為上、中、下三層,共有30多人。上層共有9人,其中2人橫排列隊而立,左起第二、三人一手叉腰,一手向前伸出,其余人均雙手叉腰,似在觀看操練,而隊前一人,面前豎立著靶標,手持弓箭,似在練習射箭;右后方站立一人,遠遠地觀望。中間一層共有12人,其中9人橫排列隊而立,他們一律都左手叉腰,右手握拳向前舉起;右起第一人,手牽一犬而立;隊前有2人,面前有靶狀物,其中一人做練武動作;隊伍左側(cè)較遠處有一人一手叉腰,似在遠望。中間這一層的人物似乎在進行徒手進攻的練習。下層共畫有9人,其中6人橫排列隊,隊前2人做練武動作,隊后一人雙手叉腰觀看,這些人物形象大小不一、神情姿態(tài)各異,顯示了豐富的表現(xiàn)力。整幅圖中人物的形象和衣著服飾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民族風情,人物頭頂都豎立著高高的尖狀飾物,衣著上有的長裙束腰,只露出雙腳;有的身著短裙,顯得靈巧輕便、在另一些舞蹈場景中,熱情的人們身著束腰長袍,頭頂羽狀飾物,叉腰揚臂,扭動身軀,或列隊群舞,或單個獨舞,富有生活情趣。
所有這些畫面,真實地反映了當時這一地區(qū)人們的生活情景。
黑山巖畫圖像風格粗擴、手法古拙、造型生動、境界高古,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和文化研究價值的一種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