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汝州文廟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區(qū)望嵩路中段,原稱孔廟,明代以后被稱作文廟。
汝州文廟初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它坐北面南,南北長300余米,東西寬50多米,總面積20870平方米。明清時期,文廟一直是汝州的高學府。民國時期,汝陽中學曾在此成立,后改為省立臨汝中學。文廟于1986年被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務院確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筑
汝州文廟建于明代中晚期,其特點為中軸線明顯,建筑排列有序。大成坊居南端,面向中大街,系單檐硬山式建筑,面闊3間,進深兩間。殿臺高筑,柱礎作圓鼓型,高檐柱,細小昂頭作卷云狀,殿頂施青瓦。大成坊后為文明坊,文明坊后為明倫堂,再后是名宦祠和鄉(xiāng)賢祠,分列兩邊,為出檐廊房式。之后正中是大成殿,后為啟圣宮。廟中殿字均居高臺之上。 大成坊位于文廟南端,系單檐硬山式建筑,面闊3間,進深兩間。殿臺高筑,柱基呈圓鼓狀,高檐柱,細小昂頭作卷云狀,殿頂施青瓦。大成坊后為文明坊,這里是古代儒家學子讀書的地方。
大成殿是文廟中高大的建筑,屬單檐殿式,面闊5間,進深兩間,綠瓦獸吻,氣勢雄偉,莊嚴肅穆。這里是過去祭祀大成至圣先師孔子的地方。殿門上曾懸掛過清朝多位皇帝書寫的匾額,為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頒“萬世師表”、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頒“生民未有”、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頒“與天地參”、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頒“圣集大成”、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頒“圣協(xié)時中”等5塊。
大成殿兩側的廊坊,原來分別是鄉(xiāng)賢祠和名宦祠,后為汝瓷博物館。該博物館是汝州市的市(縣)級博物館,也是全國的以收藏、展覽汝瓷為主的專業(yè)性場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