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據(jù)文獻記載,秦王政十七年 (前230),秦滅韓,二十六年(前221),置苑陵縣,屬潁川郡。漢承秦制,苑陵縣屬司隸部河南郡。新朝王莽改苑陵縣為左亭縣,治所苑陵。東漢獻帝建安十七年(212),復改左亭縣為苑陵縣,屬司隸校尉部河南尹。三國,河南屬魏,苑陵屬司州河南尹。晉泰始二年(226),設(shè)滎陽郡,新鄭并入苑陵縣,治所苑陵,屬司州滎陽郡。東魏天平初年,分滎陽郡,設(shè)廣武郡,苑陵縣屬北豫州廣武郡。北齊、北周,苑陵縣改屬滎州。隋開皇十六年(596),恢復新鄭縣,隋煬帝大業(yè)初年,廢苑陵縣,并入新鄭縣,治所新鄭,屬豫州滎陽郡。據(jù)此,歷史學家認為此城為秦漢時期的苑陵故城。
近幾年,隨著考古工作的進一步深入,該城內(nèi)發(fā)現(xiàn)有大量西周文化遺存。經(jīng)考古與文獻結(jié)合,確認該城極有可能為西周時期的鄶國都城。《括地志》記載:“故鄶城在鄭州新鄭縣東北三十二里。”鄭樵《通志》記載:“今新鄭縣東北三十五里有古鄶城是也?!?/p>
此外,據(jù)《元和姓纂》、《尚友錄》記述,商代第23位國王武?。ūP庚的侄子,公元前1250年—1191年在位)曾封其子文于苑(即苑陵)為侯爵,世稱苑侯。后代以爵名為氏,即苑姓。
城垣
苑陵故城的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城垣東西長2300米、南北寬1700米、周長9里13步。整個城墻夯筑而成,城墻高9~16米,墻基寬13~32米,黃土板式夯筑,層次分明,夯窩清晰,繩紋、陶片舉目可見。城墻下層疊壓有周代夯土,內(nèi)含夾砂繩紋陶片。在北墻的東段中部和西段中部及東墻南北兩端筑有馬面4個。
苑陵故城的東墻、北墻保存較好,西墻、南墻保存較差。其中,城墻西南角小部分被古城師村的村民建房所毀,古城師村小學的后墻東邊還保存有一段古城墻。
此外,苑陵故城西南角還有一段西北東南走向的城墻,有關(guān)學者考察后認為是后來修筑的,至少在明代以前。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前,此段城墻保存完好,后因當?shù)卮迕袢⊥帘粴А?/p>
城門
據(jù)當?shù)卮迕窠榻B,苑陵故城城垣東、南、西、北4個缺口為城門,解放前還有石質(zhì)城門。2001年埋設(shè)西氣東輸管道時,在城墻東北角曾挖出兩扇苑陵故城的石門。
城池
據(jù)當?shù)卮迕窠榻B,苑陵故城內(nèi)的西南高地為宮殿、住宅區(qū);西北高地為“監(jiān)旮旯”,是古代的監(jiān)獄所在地;城東北部為后花園;城東南角為魁星樓;城外東南50米處為烽火臺;城南門外為五里鬧市;城外31個高丘為貴族墓。
城內(nèi)外相繼有銅器、鐵器、陶器、金器、米子統(tǒng)紋空心磚等文物出土。
護城河
據(jù)史書記載,苑陵故城的四周有護城河。現(xiàn)殘存的西城墻外50米有一條小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小溪孱孱,村民說它是苑陵故城的西護城河。該河南北走向,原來從古城師村中間穿過,后來改道從古城師村東北角往東拐,沿那段西北東南走向的城墻到村東頭后往西南方向,在村南頭歸入原來南北走向的主河道。村內(nèi)還有老河道的痕跡,村民也還有河東、河西的說法。2010年,考古工作者在該城的南門處進行考古研究,在南門南20米處發(fā)現(xiàn)了南護城河,河面寬約10米,河底寬約5米。
苑陵故城與制
據(jù)文獻記載,苑陵故城東至崗河,西臨鴻雁河,北靠高崗。原由苑陵、制城組成,苑陵居西,制城居東,中間南北城墻為兩城共用,后制城之東、南、北3墻被毀。
《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十七●河南二》記載:制城“在苑陵城東。《左傳》成十六年,晉以諸侯之師伐鄭,諸侯之師次鄭西,遷于制田,即此。杜預(yù)曰:苑陵縣東有制澤。又焦城,在苑陵東北?!吨駮o年》:梁惠成王十六年,秦公孫壯伐鄭,圍焦城”。
清乾隆四十一年《新鄭縣志》載:“今縣東北三十五六里,有二城相連,其西苑陵,東則制城也。與《左傳注》、《漢書》、《水經(jīng)注》之說相符?!睎|城即制城,西部被古城寨村占壓,中部偏東有新椿公路南北穿過,東部被古城寨村民曬場占壓?,F(xiàn)東城東、南、北三墻無存,部分地段存有墻基。在東墻與南墻相交的拐角處,地上現(xiàn)存少量的夯土墻體,高約1.5米,寬3米。
關(guān)于苑陵縣
秦始皇置。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秦滅韓,二十六年(前221),置苑陵縣,屬潁川郡,治所在今新鄭市龍王鄉(xiāng)。秦屬潁川郡。西漢屬河南郡。東漢改作菀陵縣。晉泰始二年(266),新鄭縣并入,屬滎陽郡。東魏屬廣武郡。隋初屬鄭州,開皇十六年(596年),析其西境復置新鄭縣,大業(yè)年間(605~618)并入新鄭縣。后到唐武德四年(621)復置,治所移至山氏城(今河南省尉氏縣南),貞觀元年(627)又廢。
關(guān)于古鄶國
鄶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家,鄶,又寫作會、檜等,它的基本地域在嵩山以東、滎陽市以南的雙洎河中上游。大約在夏代的時候就正式立國。
商封祝融之孫會人后裔為國,以會人之名命國名,故名鄶。《毛詩譜》云:“昔高辛之士,祝融之虛,歷唐至周,重黎之后鷌姓處其地,是為鄶國?!?/p>
周武王滅商紂后,繼續(xù)將祝融的后代封到鄶,后建立了鄶國,于是成了東方為數(shù)不多的大國。但在西周末年,鄶君變得十分貪財好利,驕橫腐敗,成了一個只知吃喝打扮、盤剝民眾,無所作為的昏君。
到春秋時期的周平王二年(魯孝公二十六年,鄭武公二年,公元前769年),鄶國被鄭武公所滅。
有關(guān)文獻記載
關(guān)于苑陵故城的記載
《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著)記載:舞陽侯樊噲“攻宛陵,先登,斬首八級,捕虜四十四人,賜爵封號賢成君?!?/p>
西漢初年張家山漢簡《秩律》有“苑陵”縣,其上屬郡為河南郡。
《史記●卷四十四●魏世家●正義》引《括地志》云:“宛陵故城在鄭州新鄭縣東北三十八里,本鄭舊縣也?!?/p>
《漢書●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東漢班固編撰)記載:苑陵,莽曰左亭。
《續(xù)述征記》(晉代郭緣生著):“成皋東南一百三十里,有苑陵城,鄭國之所都。”其城今見在鄭州新鄭縣。唐武德四年,安撫使任環(huán)移苑陵于尉氏縣界古山氏城置苑陵縣,屬洧州。貞觀元年廢。
《讀史方輿·卷四十七·河南二》(清代史家顧祖禹著):“苑陵城在縣東北三十八里。秦邑。漢初,樊噲攻苑陵,先登。后置苑陵縣,屬河南郡。晉屬滎陽郡。后魏屬陳留郡。東魏天平初,屬廣武郡。四年,魏大都督宇文貴進據(jù)潁川,敗東魏兵,東魏將任祥退保苑陵。隋大業(yè)初,省苑陵入新鄭。唐初復置,屬洧州。貞觀初,廢?!?/p>
《大清一統(tǒng)志●卷187》記載:“苑陵故城在今(開封府)新鄭縣東北,秦置縣?!?/p>
清乾隆四十一年《新鄭縣志》載:“今縣東北三十五六里,有二城相連,其西苑陵,東則制城也。與《左傳注》、《漢書》、《水經(jīng)注》之說相符?!?/p>
關(guān)于鄶國城的記載
《史記●楚世家●正義》引《括地志》:“故鄶城在鄭州新鄭縣東北三十二里?!睹娮V》云:‘昔高辛氏之土,祝融之墟,歷唐至周,重黎之后處其地,是為鄶國,為鄭武公所滅也?!?/p>
《通志》(南宋鄭樵著):“今新鄭縣東北三十五里,有古鄶城是也。”
苑陵故城與苑氏淵源
苑姓來源于商朝帝王武丁時期,距今有三千一百多年的歷史(約公元前1168年)。武丁帝王在位統(tǒng)治共五十九年(公元前1271年至公元前1213年)。由于發(fā)憤圖強、勤修政事,擴充軍力、開疆拓土,使商朝呈現(xiàn)一派興旺景象。武丁在世時,封庶子文為苑侯(今河南新鄭縣一帶)。苑侯之后以爵號為氏,稱“苑”姓。因此,其子孫后人就以“苑”為姓。
2010年5月15-16日,來自全國12個省、市、自治區(qū)的56名苑氏宗親代表聚集在位于河南省新鄭市的鄭州大學西亞斯學院,召開中華苑氏宗親會第一次籌備會議,瞻仰苑陵故城遺址,選舉產(chǎn)生了名譽會長、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副秘書長。
2011年3月20日8點18分,在苑姓發(fā)源地新鄭市苑陵故城,來自河南省內(nèi)的50名苑氏子孫齊聚始祖圣地,祭拜祖先子文。祭拜儀式莊嚴、隆重。在6米長3米高的背景展架上,寫著“河南苑氏宗親祭祖儀式”10個大字,供桌上立著“苑氏始祖子文之靈位”。前面60米長的紅地毯上,50名苑氏子孫分成兩排,肅穆站立。“嗵嗵嗵”三聲炮響敲開了各位宗親緬懷祖先的心門,頓時一萬響鞭炮響徹故城。接著擊鼓三通,鳴金三匝,大樂三吹,大銅三發(fā),細樂三奏,金鼓齊鳴。伴隨著響亮的嗩吶,儀式正式開始。首先由苑氏第九十五世孫苑仁玉作為主祭,苑士鋒、苑峰作為陪祭,行三步九叩禮敬上高香,然后復三步九叩禮敬獻美酒,接著又三步九叩禮敬獻花藍,再又集體行鞠躬禮,最后苑仁玉恭讀祭文,復行三鞠躬后,鳴炮奏樂。整個儀式概約18分鐘。9點半,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苑姓委員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在新鄭市華清園賓館南樓會議室正式開始。
周邊村莊
截止2014年,苑陵故城周邊有古城師村、城李村、古城寨村、田王村等4個村莊。
古城師村
古城師村位于苑陵故城西南角,東臨龍王村,西與薛店鎮(zhèn)的牛村、棗崗村相連,南與郭村韓村為鄰,北與田王村相接。據(jù)老年人講:大約在400多年以前,古城師村的師姓始祖師盤從河南省尉氏縣崗李鄉(xiāng)韓佐村遷居到河南省新鄭市龍王鄉(xiāng)苑陵故城西南角的蔡莊和王莊之間居住,稱為師莊。自此以后,師姓人口迅速繁衍,與蔡莊和王莊連在一起,成為一個村莊。由于師姓人口居多,而且這個村位于苑陵故城旁邊,周圍群眾便稱這個村莊為古城師。 古城師村師姓人口占90%以上,王姓和蔡姓都不足20家。
古城師村也是一個行政村,轄古城師、城李兩個自然村,518戶,2280口人,耕地3000余畝。
古城寨村
古城寨村位于苑陵故城東門口路北,是隸屬于蒲莊行政村的一個自然村,總?cè)丝?26人,耕地面積342畝,村民有耿姓、高姓。以前,全部在苑陵故城內(nèi)居住,解放后的新建房屋均在苑陵故城以外。
城李村
城李村位于苑陵故城南門南500米,東臨龍王村,西與郭村韓村相連,南與鐵李村為鄰。村民全部姓李,因位于苑陵故城南而得名。是隸屬于古城師村的一個自然村,設(shè)4個村民組,總?cè)丝?39人,耕地面積768畝。
田王村
田王村隸屬于河南省新鄭市龍王鄉(xiāng),北連炮李村,東臨崗王村、南接古城師村,西與薛店鎮(zhèn)棗崗村接壤,總?cè)丝?200人,耕地面積4800畝,林地面積1200畝。國家重點工程西氣東輸工程,從境內(nèi)通過?,F(xiàn)有完全小學11所,教師9人,在校學生125人。
尉氏縣的苑陵故城
尉氏縣的苑陵故城又叫小苑陵故城,位于尉氏縣崗李鄉(xiāng)霍莊、宋莊、占莊、鐘家和榆林趙村之間,城南北長1280米,東西寬660米,占地面積為844800平方米,城垣規(guī)模較大,保存較好,夯土層清晰,對研究中原地區(qū)的城市布局、城市建筑以及當?shù)氐恼巍⒔?jīng)濟和軍事都有著較高的研究和參考價值。
《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十七·河南二》記載:苑陵城,在縣西南四十里,古山氏城也。《竹書紀年》,梁惠成王十六年,秦公孫壯率師城山氏,即此。唐武德四年任瑰于新鄭縣界內(nèi),移苑陵縣治山氏城,屬洧州。
201年8月4日下午,國家文物局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復核專家組蒞臨開封,實地復核了開封市擬申報第七批“國?!钡奈臼显妨旯食恰S申兾魇】脊叛芯吭涸洪L、研究員焦南峰,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郭偉民組成古遺址組對開封市尉氏縣崗李鄉(xiāng)苑陵故城進行了實地復核,專家組對苑陵故城的保存現(xiàn)狀較為滿意,高度評價了苑陵故城的歷史、科學價值,并對苑陵故城的下一步保護及試掘工作提出了建設(shè)性的意見。
有關(guān)傳說
在古城村、城李村、古城寨等故城周邊,至今還流傳著許多傳奇故事。如一位娘娘在強敵入侵并攻占城池后,于小廟地投井殉國,后人念其忠烈,將該井易名“娘娘井”,今遺址猶存;其二,春秋時期,封地遍布,百里為王,田王、田虎、田豹三兄弟為其中3支,田王占永安寨(即苑陵城),田虎占霍家寨(今中牟一帶),田豹占老崗寨(今尉氏縣崗李鄉(xiāng)一帶),各寨建烽火臺一座,平時以狼煙為號傳遞重要情報,其間鬧出不少笑話……
虛心棗的傳說
河南省新鄭市龍王鄉(xiāng)的漢代苑陵故城,據(jù)說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田王城。
田王有個公主,長得如花似玉,好似巧仙女下凡,田王視為掌上明珠。她總是穿著一身紅衣裳,取名紅衣公主。
紅衣公主16歲那年,有一天,陽光燦爛,秋高氣爽,小鳥鳴叫,彩蝶成雙成對自由飛翔。紅衣公主帶領(lǐng)丫環(huán)玉珠出外游玩。她們來到一個莊園,只見那里沙崗、河灘、溝邊和房前屋后、道旁田埂長滿了棗樹,那翠枝綠葉間滿掛著一串串紅棗,紅光閃爍,鮮靈奪目。
紅衣公主正迷戀這田園秋色,忽然看見一位男青年在棗園高臺地蹲著,不知做什么。她好奇地嘴饞過去,站在男青年身后,往前伸頭一看,哦,原來是面對著棗園畫畫呢。畫中藍天白云,陽光照耀,綠葉叢中,紅棗誘人。她情不自禁地贊出口來:“畫得真好!”公主銅玲般的聲音驚動了正在聚精會神地畫畫兒的男青年。男青年回頭一看,見身后站著一位妙齡女子,不由自主地打量了一眼,見那女子穿著一身紅衣,臉龐布滿羞云,好似仙女下凡。紅衣公主見這位青年眉清目秀,溫文爾雅,畫藝過人,頓生愛慕之心,卻無法表達。這時,那位男青年躬身施禮道:“王敬多有得罪,剛才只顧作畫,沒注意小姐到來,請多加原諒!”紅衣公主還禮道:“恕我冒失,打擾公子了!你畫得太好了!”王敬連忙說:“哪里,哪里,承蒙小姐夸獎。我被棗園風光所陶醉,一心想讓這美景入畫?!倍艘灰婄娗椋秸f越投緣,甜言蜜語表達不盡愛慕之情。公主伸手去摘樹的紅棗,王敬揮筆把那婀娜多姿的紅衣公主畫了下來,并題上:“天仙下凡到棗園”,把畫遞給公主說道:“畫得不好,請多指教?!惫骺戳?,心愛不已,就說:“我用紅手帕換你這幅畫如何?”王敬點頭同意。公主把摘下的紅棗送進嘴里咀嚼著說:“好味道,香甜可口!若是無核兒就更好了。”王敬接道:“若是我能變個無核兒棗該多好哇!”這時,丫環(huán)玉珠見天色不早,就再三催促公主回宮。二人戀戀不舍,依依惜別。
紅衣公主回宮,把畫交給父王看;田王接過畫卷觀看,見棗園風光如畫,仙女姿態(tài)婀娜,那仙女酷似女兒模樣,連連贊道:“好畫!好畫!”田王命令內(nèi)侍臣把畫掛在御書房正堂中間,把那些名人字畫移到偏位。
紅衣公主回宮后思念王敬,茶不思,飯不想,她便差丫環(huán)玉珠出外尋找意中人。丫環(huán)玉珠奉命到龍王村那塊棗園高臺地,見王敬在原地畫畫兒,就對他說:“相公,公主約你到田王城相見?!蓖蹙聪渤鐾?,滿口答應(yīng)。
王敬來到田王城,見那殿堂樓閣,金碧輝煌。田王把王敬讓到書房,安排入坐用茶,未來及下問,有人來報:“大王,有一大臣求見?!碧锿踮s忙出去。王敬看見書房正堂掛著自己的那幅棗園風光畫,心想,名人字畫兒都掛在扁位,自己是個無名之輩,自己的畫兒怎能掛在正堂中間?他隨手將自己畫的畫兒移到墻角處,把名人字畫掛在正堂中間。
田王回到書房,見那幅心愛的棗園風光畫兒被調(diào)換到墻角處,十分生氣,問道:“是誰動了圖畫?”王敬連忙回答:“是我調(diào)的。這幅棗園風光畫的水平太次,無法與別人字畫相比,不應(yīng)該掛在正位?!碧锿跏謵阑穑骸昂f!你膽大妄為。來人,拉下去,斬!”王敬被拉出去斬了。
王敬被斬后,家人把他的尸體拉回,埋在他平時常去的棗園高臺地。不久,他的墳?zāi)骨伴L出一棵棗樹,青枝綠葉,結(jié)的棗約有50g重,實屬棗中之王。
再說紅衣公主,等候王敬相公多時,卻不意中人來;相思病愈加沉重,臥床不起。這天五更時分,她朦朧中覺得自己飄飄忽忽來到龍王村棗園高臺地,見墳堆前的棗樹結(jié)的棗如雞蛋大,就摘下一個,放進嘴里。那棗皮薄肉厚,香甜可口,更奇的是沒有核兒。忽然,那棵棗樹變成了王敬相公,二人抱頭痛哭,訴說相思之苦。紅衣公主問:“你為何失約不進城見我?”王敬說:“我進城去見你,不注意惹怒了田王,已經(jīng)被處斬,只能在夢中與你相見?!惫髀牶?,又氣又急,霍然起床,去找父王查對夢中情況:“父王,我夢中聽說你斬了畫畫兒的王敬相公,此事可真?”田王說:“沒想到那小子那么狂妄,竟敢擅自移動我心愛的畫,不斬他斬誰?”顯然,田王的怒氣還未消盡。紅衣公主哭訴說:“你可知那幅棗園風光畫正是王敬相公的杰作,也是我的心愛之物。他把自己畫的畫兒移到偏位,說明他虛心?!碧锿趼犃T,后悔不已!
紅衣公主傷心透了,就跑到龍王棗園那塊高臺地,抱著那棵無核棗樹痛哭了一場,隨后爬上棗樹,再也沒有下來。
田王聽說公主出走,急忙趕到王敬墳前,見那棵棗樹結(jié)滿了雞蛋似的鮮紅大棗,摘了一個品嘗,覺得那棗皮薄肉厚,中間無核,長著瓜瓤似的虛心,味道香甜可口。于是田王就封這棵棗樹為“虛心棗”。
百姓們傳說,那棵棗樹身是青衣相公,上面結(jié)的棗就是紅娘子,他們夫妻雙雙給窮人漢好了許多病。孩子們中間也流傳著一首歌謠:“小棗樹彎彎枝兒,上面有個小閨女兒,想吃桃,桃有毛,想吃杏,杏太酸,想吃紅棗香又甜?!?/p>
鄭州園博園C區(qū)
園博園C區(qū)(苑陵故城遺址公園)占地1920畝,分內(nèi)城和外城兩部分,其中內(nèi)城占地1500畝,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鄭州航空港經(jīng)濟綜合實驗區(qū)新港十一路以北、苑陵西路以東、雁鳴路以西、省道S102以南的區(qū)域。按照第十一屆中國(鄭州)國際園林博覽會的總體規(guī)劃布局,作為園博園C區(qū)的苑陵故城遺址公園,與園博園A區(qū)項目遙相呼應(yīng),呈“如意型”總體規(guī)劃結(jié)構(gòu),體現(xiàn)園博園“古今對話”的規(guī)劃理念。苑陵故城遺址公園以古遺址保護為前提,梳理現(xiàn)狀路網(wǎng)及地形,進行生態(tài)景觀營造,以植物為主要素材,營造多樣化的大地景觀。甄選五角楓、海棠、月季等鄉(xiāng)土樹種和傳統(tǒng)名花,營造花林草地、花卉長廊、農(nóng)耕花田,渲染故城秋之絢爛、冬之蒼翠、春之明媚、夏之斑斕的四季油畫,還原一城生機盎然的“苑陵群芳圃”。主要包括苑陵故城遺址公園綠化提升、故城城墻本體保護和“老家小鎮(zhèn)”建設(sh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