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園怎么樣
南京瞻園是南京絕無僅有的一組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典園林建筑群,與蘇州拙政園等并稱為“江南四大名園”,且享有“金陵第一園”的美譽。瞻園素以假山著稱,陡峭峻拔的假山,聞名遐邇的北宋太湖石,奇峰疊嶂,自成樂趣。
這里除了曾是明朝開國功臣徐達府邸的一部分,也是清朝各任江南布政使辦公的地點。而乾隆皇帝的親自命名,讓瞻園的皇家色彩更為濃重。
建筑布局
瞻園園雖不大,卻頗具特色,是江南名園之一。瞻園坐北朝南,縱深127米,東西寬123米,全園面積251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9600平方米,園林綠化面積15500平方米。園內(nèi)有喬灌木810株,竹類面積400平方米。
山、水、石是瞻園的主景,瞻園分東、西兩個部分,東瞻園有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展區(qū)、水院、草坪區(qū)、古建區(qū),西瞻園有西假山、南假山、北假山、靜妙堂等景點。大門在東半部,大門對面有照壁,照壁前是一塊太平天國起義浮雕。大門上懸一大匾書“金陵第一園”,字系趙樸初所題。
實用信息
門票價格
瞻園
白天票:40元
晚上票:70元
每位游客可免費帶一名身高不足130cm的兒童入內(nèi),離休干部、現(xiàn)役軍人、殘疾人憑有效證件半價優(yōu)惠,南京市60歲以上老人憑老人證半價優(yōu)惠。
注:門票包括導(dǎo)游服務(wù)、聽戲、喝茶、零食。
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
10元/人
每位游客可免費帶一名身高不足130cm的兒童入內(nèi),中、小學生憑學生證或?qū)W校介紹信購票半價優(yōu)惠,離休干部、現(xiàn)役軍人、殘疾人憑有效證件免費入內(nèi),南京市60歲以上老人憑老人證半價優(yōu)惠。
開放時間
瞻園
8:00-17:00(日場),17點后停止驗網(wǎng)絡(luò)票
17:00-23:00(夜場)
交通指南
公共交通
①2路、16路、43路、44路、49路、81路、87路、游2長樂路下。
②317路、游4瞻園路下。
③從南京火車站出站口附近進入地鐵口,坐地鐵1號線,到三山街下,出站后右拐走大概15分鐘即到。
自駕路線
內(nèi)走內(nèi)環(huán)東線、中華路,朝夫子廟-秦淮河景區(qū)方向行駛,即可。
瞻園景區(qū)介紹
扇亭
扇亭是王府的一大奇跡,它是世界上較早的空調(diào)建筑——銅亭,是較早的取暖設(shè)備。
仙人峰
仙人峰是南門后庭園中置立著一塊玉立多姿的太湖石,仙人峰是瞻園名石的代表,瞻園的奇石還有締云峰、友松石、步石、炸石等,為江南園林山石之珍品,有些還是宋徽宗花石綱遺物。
倚云峰
倚云峰是一塊突兀靈秀的太湖石,在花籃廳東南角的桂花叢中,和仙人峰齊名。
靜妙堂
靜妙堂建于明代,為三開間附前廊的硬山建筑。檐口高3.82米,面積195.75平方米,室內(nèi)以隔扇劃廳為南北兩鴛鴦廳。東西山墻均開小窗,南北皆為落地隔扇門。廳南建月臺與坐欄,可觀水池游魚與南假山景色,為瞻園觀景西瞻園全貌。
靜妙堂是一座面臨水池的鴛鴦廳,它將全園分成南北兩大空間,并置有南北兩大水池。南水池緊接靜妙堂南沿,略呈葫蘆形,靠近建筑一面大而南端收小。北水池,空間比較開闊,曲折而富變化。東臨邊廊,北瀕石磯,西連石壁,南接草坪。在靜妙堂西側(cè),有一泓清溪溝通了南北兩大水池,使南北兩個格調(diào)鮮明的空間有聚有分,相互聯(lián)系。
南假山
瞻園是著名的假山園,全園面積僅8畝,假山就占3.7畝。瞻園分為南假山和北假山兩組,全是假山堆疊而成,但堆造之精,面積之大,確是巧奪天工。
南假山的假山上伸下縮,形成蟹爪形的大山岫,鉗住水面。進入假山內(nèi)還可看到暗處有仿自然石灰?guī)r的溶蝕景觀,懸墜了幾塊鐘乳石,造成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層次豐富,主次分明的山水景觀。山上的植物讓這座假山透出了勃勃生機,水池東北各有古樹兩株,栽種于明代,已飽經(jīng)600年風霜,紫藤盤根錯節(jié),女貞翠綠豐滿。另有牡丹、櫻花、紅楓等點綴其間,襯托了南石山秀麗多姿的特色。
北假山
北假山系明代園林遺存,由體態(tài)各異的太湖石堆砌成。臨水面壁,縱深山谷,谷上旱橋,橋長1.4米,寬1.18米。
北假山坐落在北部空間的西面和北端,是全園的制高點。西為土山,北為石山。兩面環(huán)山,東抱曲廊,夾水池于山前。山中還有著名的普靜泉,水面清澈澄靜,宛若明鏡。在水池的北部,有一座緊貼水面的石平橋,溝通了東西游覽路線。石山體積雖大而中空,山中有瞻石、伏虎、三猿等洞壑。
西假山
西假山從北逶迤向南,橫貫瞻園西邊緣,達南假山西側(cè)。西假山以土為主,僅臨池一側(cè)用湖石駁岸。
水院
水院的中心為二開間歇山頂二層樓的一覽閣。閣匾額系張愛萍書寫,坐北朝南,面積78平方米,居園最高處,登臨可遠眺近覽,全園盡收眼底。
草坪區(qū)
草坪區(qū)以375平方米的草坪為中心,地面鋪爬根草,周圍布置太湖石,配植花木,并點綴著各式花卉。草坪北為一高出地面1.35米小亭,其飛檐翹角似鳥翼,名翼然亭,額為啟功手跡。
籟爽風清堂
籟爽風清堂面闊三間,單檐歇山附前后卷棚式。檐高3.91米,面積112平方米,“籟爽風清堂”匾額為沙孟海書。西側(cè)與花籃廳連接,東部為一覽樓,南部為小院。一覽樓二層,面積104平方米,樓上北側(cè)有一梁臺,與翼然亭相對,樓下南側(cè)為落地長隔扇,一覽樓是瞻園較高建筑,登臨樓閣,園中湖光山色,一覽無余。
簌爽風清堂南面小院面積200平方米,鵝卵石組成“花階鋪地”圖案,院東側(cè)有“迎翠軒”,軒名為趙樸初書寫,面積53.75平方米。
虎字碑
瞻園的觀魚亭入口處右邊墻壁上有一巨形草書“虎”字碑,是王府中珍存著鎮(zhèn)宅之寶,堪稱“百年古碑,天下第一”。這塊碑寬約兩尺,高一米半。碑上的虎字乃一筆揮就一氣呵成,字是虎,形也似虎,猶如一只猛虎在咆哮。
這虎字里暗藏玄機,虎字里藏有四個字:富甲天下。細觀此“虎”字,一虎端立,雄視生威,虎頭、虎嘴、虎身、虎背、虎尾,清晰可辨,仿佛仰天長嘯,人稱其為“天下第一虎”。
虎字碑是民國時期擔任汪偽南京政府考試院院長的江亢虎題寫的。江亢虎是中國社會黨首領(lǐng),民國時期的著名文人,文采斐然,思想曾一度激進。江亢虎一直附庸風雅,??瘫}詞?!翱偨y(tǒng)府”煦園內(nèi)有一碑亭,內(nèi)有一塊漢白玉石碑。石碑正面刻有唐張繼的《楓橋夜泊》。碑的背面有清末學者俞樾考證該詩的碑文。此碑就是當年江亢虎任汪偽政府考試院院長時為討好日本侵略者,仿照蘇州寒山寺碑復(fù)制的。
民間傳說摸摸瞻園的虎頭,吃穿不愁;摸摸虎嘴,驅(qū)邪避鬼;摸摸虎身,步步高升;摸摸虎背,榮華富貴;摸摸虎尾,十全十美,虎諧音福,實乃威武鎮(zhèn)邪之靈物。
博物館
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進門正中是一尊洪秀全半身銅像,院中兩邊排列著當年太平天國用過的大炮20門。二進大廳上“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與“太平天國歷史陳列”匾額為郭沫若題寫。
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是一座館園合璧的博物館,東側(cè)是五進氣勢雄偉的古建筑群,為展區(qū)部分,西側(cè)即是瞻園。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是中國收藏太平天國文物較多、史料較豐富的文博單位,是中國惟一的太平天國專史博物館。
主要陳列文物有天父上帝玉璽、天王皇袍、忠王金冠、大旗、寶劍、石槽等數(shù)百件,先后征集到太平天國高級將領(lǐng)的官服“團龍馬褂”、太平天國印制的《欽定士階條例》、《欽定軍次實錄》、《欽定英杰歸真》原刻本等一批稀世珍品,真切、詳盡而全面地反映了這場轟轟烈烈的農(nóng)民運動的始末。收藏有太平天國文物2800余件,,其中有42件一級文物;各類文物及遺址、遺跡照片10000余張;清方原始檔案、函札資料2000余卷宗;有關(guān)太平天國史圖書6000余冊;并已整理出版太平天國資料書籍30多部700余萬字。
歷史沿革
瞻園始建于明朝初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前的吳王府,因朱元璋御授該府與徐達而未受領(lǐng),后以該府對面關(guān)帝廟為基敕建新府,廣造園林,是中山王徐達的府邸花園,現(xiàn)仍留存的石磯及紫藤。
明朝初年,朱元璋因念功臣徐達“未有寧居”,特給中山王徐達建成了這所府邸花園,經(jīng)徐氏七世、八世、九世三代人修繕與擴建,至萬歷年間已初具規(guī)模。
清順治二年(1645年)該園成為江南行省左布政使署。乾隆帝巡視江南,曾駐蹕此園,并御題“瞻園”匾額。
清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后,瞻園先后為東王楊秀清府、夏官副丞相賴漢英衙署和幼西王蕭有和府。
清同治三年(1864年),清軍奪取天京,該園毀于兵燹。同治四年(1865年)、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瞻園兩度重修,但已非原園景況。
民國時,江蘇省長公署、國民政府內(nèi)政部、水利委員會、中統(tǒng)局、憲兵司令部看守所等政府機關(guān)曾設(shè)園內(nèi)。瞻園歷經(jīng)歲月變遷,范圍日漸狹小,花木凋零,峰石徙散,雖然曾有過幾次修葺,但都沒能恢復(fù)原來的盛況。
1949年后,公安三分局曾駐斯園。1957年夏,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遷入。
1958年,中共南京市委書記彭沖指示重修瞻園。同年修繕工作開始,一期工程為修建瞻園西部。
1958年后,南京市將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設(shè)在園中。
1960年,中國著名古建專家劉敦楨教授主持瞻園的恢復(fù)整建工作,不僅保留了原有的格局特點,而且還充分地運用了古典園林的研究成果,推陳出新,創(chuàng)造性地繼承和發(fā)展了中國優(yōu)秀的造園藝術(shù)。歷時6年,用太湖石1800噸,使瞻園面貌一新。
1983年,瞻園以“瞻園覓秀”列入金陵四十景之中。
1985年二期工程上馬,1987年竣工。共增園林面積近4000平方米,修建樓臺亭閣13間,建筑面積2882平方米。擴建后的瞻園,東西二園合一,其山水布局既保留了明清園林風格,又汲取現(xiàn)代南北方造園藝術(shù)精華,形成兼容并蓄之特色。
2004年,瞻園被指定為“2004年中國南京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博覽會”指定接待景點。
2005年,“新金陵四十八景”評選揭曉,瞻園名列其中。
2012年,“新金陵四十八景”在此評選,瞻園以“瞻園玉堂”列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