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恩寺舊稱報恩萬歲賢首教寺,又名報恩講寺,俗呼北寺。其地本唐開元寺,即三國東吳時所建通玄寺址。唐大順二年(891)開元寺被孫儒焚毀。五代吳越錢氏于后唐同光三年(925)重建開元寺于盤門內(nèi)。后周顯德二年(955)又在城北故基另建佛寺,移支硎山已廢蕭梁古剎報恩寺額為名。南宋建炎四年(1130)毀于兵火。紹興間重興,譽為“浙西第一名剎”。淳祐五年(1245)奉旨稱報恩萬歲賢首教寺,當時有文殊、普賢、法華、泗洲、水陸五子院。元、明、清迭經(jīng)廢興,號稱“吳中第一古剎”。仍是蘇州城的重要地標。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報恩寺塔內(nèi)部為雙層套筒,八角塔心內(nèi)各層都有方形塔心室,木梯設(shè)在雙層套筒之間的回廊中;各層有平座欄桿,底層有副階(圍繞塔身的一圈廊道)。這些,都與山西釋迦塔相仿。但副階屋檐與第一層塔身的屋檐是一坡而下,沒有重檐。與釋迦塔不同。磚砌塔身每面分三間,正中一間設(shè)門。木結(jié)構(gòu)部分曾經(jīng)清光緒年間重修,檐角高聳,又在平座上加了許多擎檐柱,已部分改變了原樣。副階柱間連接有墻,平面直徑30米,與釋迦塔相近;塔全高達76米,比釋迦塔高出將近9米。全塔雖尺度巨大,但層數(shù)比釋迦塔多出4層,比例也比釋迦塔高細,加上檐角高舉,在宏偉中也蘊含著秀逸的風(fēng)韻,仍體現(xiàn)了江南建筑藝術(shù)風(fēng)格。
2006年05月25日,報恩寺塔作為宋至清時期古建筑,被國務(wù)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淵源
追溯歷史,報恩寺塔的起始時間應(yīng)該在陳宣帝的建德六年(577年)。請參看如下資料:
健康報恩寺
(唐 慧仁)
慧聞?wù)?,齊渤海人也。幼年向佛,十二入寺,十六受戒??嘈蕖洞笾嵌日摗?、《中論》,樹“一心三觀”,啟天臺之源。所入法門,非世可知。學(xué)者仰之,以為履地戴天,莫知高厚。又以憫寺所得櫬施,買海曲溪石梁為放生池,佛法廣播于江北。
建德六年,齊地佛門遭劫。聞率僧眾四十余循海路奔健康。輒遇大風(fēng)波,楫折船沉。忽現(xiàn)巨龜,負眾僧出水,須臾抵健康。聞口稱南無阿彌陀佛。龜對曰:師父曾記否,吾乃海曲放生池之老龜也。聞恍然大悟。奏聞宣帝,帝大悅,敕建報恩寺,香火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