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佛塔,位于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qū)、大余縣、信豐縣、安遠縣、石城縣,共有五座佛塔,其風格、結構相似,建造年代相近,2006年被共同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慈云寺塔始建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塔為樓閣式塔,塔身平面呈六角形,共九級,高42米。塔內(nèi)結構為穿壁繞平座。塔頂部安裝有蓮苞形狀鐵塔剎。清光緒二十三年(1906年),廊檐木板被燒毀,之后近百年間只留下中空的青磚結構。1962年在塔底座發(fā)現(xiàn)“天圣元年”銘文磚,故得知塔的建造年代。2004年,贛州市政府撥款將飛檐回廊維修復原。圖為荷蘭人1665年所繪贛州風景畫中的慈云塔。
大圣寺塔 位于信豐縣嘉定鎮(zhèn)水北橋東南角,北臨桃江。該塔為九級六面,磚木結構,平面呈等邊六角形,通高66.45米,底層每邊13.60米,占地為487.6平方米。塔外觀為竹節(jié)鋼鞭形。塔體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1987年修塔時,在第七層壸門磚墻中第九層暗層墻中發(fā)現(xiàn)有“元祐年十一月”和“治平元年初日號”(1064)陽刻銘文磚。2005年恢復了副階。該塔整體造型雄偉,結構嚴謹。
無為寺塔 位于贛州市安遠縣城西北角的無為公園內(nèi),該塔建于宋紹圣四年(1097),由縣人杜監(jiān)主持七望族建造。該塔為穿壁繞平座折上樓閣式塔,磚木結構,灰漿為黃泥拌稻谷殼和少量稻草筋砌結而成。塔高61.3米,塔體呈錐形,外觀六面九層,每層設飛檐、平座和欄桿,有門和龕各三,相互間隔,翹角吊掛驅雀銅鈴,塔剎以鐵鑄相輪和剎鏈及寶胡蘆組成,塔內(nèi)分明層和暗層計17層,暗層為通道,內(nèi)壁各面設門或龕各一。
寶福院塔 位于贛州市石城縣琴江東路153號。寶福院塔是一座樓閣式佛塔,始建于北宋崇寧元年(1102),落成于大觀4年(1110)。為北宋高僧道符、應可及合院僧眾募資所建。該塔為磚木結構,七級六面,通高59米。塔身各級設平座,平座和塔檐皆以青磚疊澀和斗拱挑出。該塔結構精巧,造型挺拔秀麗,具有典型大宋風格。“塔影江心”是著名的古琴江八景之一。
嘉祐寺塔 位于贛州市大余縣南安鎮(zhèn)東南隅水口山,該塔為樓閣式磚塔,五級六面,高19米,為單壁空筒式結構,沒有基座。塔頂安覆盆,上置寶葫蘆(1997年遭強臺風折損)。各層出檐有小翹角和滴水勾頭。該塔的額枋、斗拱與明人項子京“天籟閣”舊藏《宋名人畫冊》中“騰王閣圖”中所繪的古建筑構件風格相似,留有唐代遺風。
發(fā)展歷史
大余縣城南安鎮(zhèn)東水口山下的嘉祐寺塔建于北宋嘉祐年間(1056-1063年),為樓閣式磚塔,六角五層高19米,塔剎葫蘆狀,塔身中空,可沿壁龕攀登至頂層。每層各面有仿木結構券門、梁枋、斗拱、挑檐等,是具唐代風格的宋塔。信豐縣城嘉定鎮(zhèn)北隅的大圣寺塔始建年代一說三國東吳時,一說唐代。20世紀80年代兩次維修。為六角九級,通高66.45米的樓閣式磚塔,塔身中空,每層均有平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