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琌山館和云亭別墅位于江西省進賢縣架橋鎮(zhèn)艾溪陳家村,分別建于1875年和1863年。羽琌山館為先后任廣東博羅和四川江油知縣的陳志喆所建,為艾溪陳家古建筑群中的西莊園。云亭別墅則是東莊園,別墅主人為清代咸豐年間的舉人陳奎彩、光緒年間進士陳應(yīng)辰父子,為大型園林式官員住宅。2013年3月5日,羽琌山館和云亭別墅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艾溪陳家村坐北朝南,地勢平坦,村前有一座刻有“義門世家”的大牌樓,牌樓前是一口紅石砌沿的橢圓形大池塘。在村口望去,屋檐翹角和牌樓古宅隱約可見,村莊顯得錯落有致。這個始建于明代英宗天順年間(公元1457年)的村莊,目前保存有明清時期封建官吏的大莊園2座、各類官吏和商賈的住宅12幢、民居34幢,村子里分布著麻石巷道共26條,還有明清古墓群兩處,是個名副其實的“百年古村”。
2017年12月31日(星期日),離開進賢縣七里鄉(xiāng)陳氏牌坊,開車來到進賢縣架橋鎮(zhèn)艾溪陳家村。
羽琌山館始建于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是一座別具一格的古建筑。其坐北朝南,建筑整體格局呈正方形,周圍設(shè)有斗磚圍墻,高約3.2米。四周墻上原來共設(shè)有6扇門,其中總門呈“八”字形亭閣式,十分氣派。院內(nèi)有6棟古建筑,還有園林、池塘等,功能齊全。
從羽琌山館大門進入便是前院,院中以紅石鋪地。主體建筑“寶儉廬”“詒經(jīng)室”“還讀樓”三屋連為一排,又各自獨立成棟。其中,“寶儉廬”“詒經(jīng)室”兩幢均為兩進兩天井,設(shè)計、布局都一樣。屋內(nèi)天井按“四水歸堂”式布局,雨水從屋頂流到天井的暗溝中,便于排水,也有聚財之意。
西莊院——羽琌山館,坐北朝南,現(xiàn)存建筑面積1260平方米,園內(nèi)建有“治經(jīng)室”“寶儉廬”“還讀樓”“戀春閣”“磨硯山房”“潔馨屋”等,還配套建造了“涵春池”“桂花林”“憩怡廊”等休閑娛樂場所。
其中,“寶儉廬”為主人的起居室,“詒經(jīng)室”是藏書樓?!斑€讀樓”較狹窄,位于“寶儉廬”西側(cè),是小書房。西南側(cè)的“磨硯山房”為主人的另一書房,西北側(cè)的“戀春閣”為小妾的起居室,另有“潔馨屋”廚房和養(yǎng)金魚的“涵春池”。
羽琌山館的建造者名為陳志喆,是清光緒年間的進士,曾任廣東博羅、四川江油知縣,民國初年還擔(dān)任過江西省通志局局長。從留存下來的文字資料可知,陳志喆還有一定的文學(xué)功底,他的著作有《磨硯山房叢編》《游草》等,還參與編修過《博羅縣志》《陳氏江西通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