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興侗寨,是全國較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鄉(xiāng)第一寨”之美譽。肇興原名“肇洞”,是一個東西向的狹長谷地,兩條小溪匯成一條小河穿寨而過,河面跨有有六座風雨橋,風雨橋因橋上建有長廊式、可遮蔽風雨的橋屋而得名。通道兩側(cè)有欄桿,形如游廊。寨中房屋為干欄式吊腳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頂覆小青瓦,古樸實用。鼓樓是侗寨的標志,從外觀看像一座寶塔,氣勢雄偉,還沒進入村寨就很醒目。鼓樓上一般都掛有一支鼓。過去,當寨子遇到外敵入侵,失火或議事之時,便登樓擊鼓,召集寨民,鼓樓因此得名。鼓樓是寨里集會議事、訂立款約、處理問題的會場,也是寨里群眾工余飯后休息活動場所。
鼓樓是侗寨的標志。侗寨鼓樓,雄偉壯觀,結(jié)構(gòu)嚴謹,工藝精湛,是侗族建筑技藝的集中體現(xiàn)。外形像個多面體的寶塔。樓的尖頂處,筑有寶葫蘆或千年鶴,象征寨子吉祥平安。樓檐角突出翹起,給人以玲瓏雅致,如飛似躍之感。
寨子雖為一體,但按侗家一個族姓一座鼓樓的規(guī)矩,肇興大寨五個大團都有自己的鼓樓即“仁、義、禮、智、信”五座鼓樓,被稱為“肇興鼓樓群”。樓之最,蔚為壯觀。肇興侗寨在穿寨而過的小河上,還建有五座小型拙樸的花橋,以配鼓樓。其仁團、義團的花橋與鼓樓、戲樓,匠心獨特。肇興侗寨全為陸姓侗族,分為五大房族,分居五個自然片區(qū),當?shù)胤Q之為“團”。分為仁團、義團、禮團、智團、信團五團。肇興以鼓樓群為著名,其鼓樓在全國侗寨中絕無僅有,被譽為"鼓樓之鄉(xiāng)"。寨中五團,共建有鼓樓五座,花橋五座、戲臺五座。五座鼓樓的外觀、高低、大小、風格各異,蔚為大觀。
風雨橋是侗族非常出名的橋。由橋、塔、亭組成,全用木料筑成,橋面鋪板,兩旁設(shè)欄桿、長凳,橋頂蓋瓦,形成長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橋墩上,有多層,檐角飛翹,頂有寶葫蘆等裝飾,被稱為世界不可思議橋梁之一。因為行人過往能躲避風雨,故名風雨橋。
在侗族村寨里,人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千姿百態(tài)的木樓,有的像雄偉的寶塔,有的像精巧的亭閣,有的像壯麗的宮殿,有的像優(yōu)美的長廊。這些房子有的已有上百年的歷史,至今仍堅固完好,有詩贊道:“百年木樓身不斜,一身杉木堅似鐵?!?/p>
博物館里每個角落,都蘊藏著深厚的侗族文化內(nèi)涵的實物,堂安侗寨是人類返璞歸真的范例,展示著侗族人民精深的稻作文化和不屈服于惡劣生存環(huán)境的奮斗精神。古老而祥和的寨子靜靜地站在半山腰,一脈清泉汩汩流過,串起鼓樓、風雨橋和一座座柏木青瓦的吊腳樓。云霧繚繞中,山上山下的梯田如夢幻般層層鋪開,山水之間,是秉承祖先智慧生活的侗家人。
隨著黎平機場航線加密,廈蓉高速公路、黎洛高速公路、三黎高速公路、貴廣高速鐵路先后建成投運,這將極大地拉近了黎平侗鄉(xiāng)與外界的時空距離。未來3內(nèi),黎平將逐步形成航空、高速公路、干線公路、高速鐵路組成的立體交通體系。肇興景區(qū)歸榪旅游服務(wù)區(qū)距廈蓉高速公路、黎洛高速公路從江東站3公里,距貴廣高速鐵路從江站僅2公里。
黎平汽車站有直達肇興的客車,每天9班,7:20~16:45,票價20元。自駕車在黎平南站上高速,向南行駛,在從江東站(洛香)下高速,然后左轉(zhuǎn)沿“洛香岔路口至肇興”主干道直行至肇興。行程約45分鐘。
肇興侗寨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四季分明。降水的季節(jié)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但冬季的雨量亦可占全年降水量的10%以上。是全國冬雨比率較高、春雨最為豐沛的地區(qū)。
在侗族聚居的地方,有河必有橋。橋梁大都建筑在村前寨尾的交通要道上,有木橋、石拱橋、石板橋、竹筏橋等。其中名為“風雨橋”或“花橋”的長廊式木橋,以獨特的藝術(shù)結(jié)構(gòu)和高超的建筑技巧聞名中外。風雨橋和鼓樓都是由侗家工匠設(shè)計建造,不用一釘一鐵,全用榫頭卯眼套扣接合,牢固異常,可延二、三百年不損。在侗族山區(qū),還有許多供人休息的涼亭,叫“風雨亭”,建筑也很精巧雅致。
侗族飲食習俗很有特色。侗族以大米為主食,也食用小米、玉米、小麥、高粱、薯類,但一般為調(diào)劑口味而搭配。肉食以家養(yǎng)的禽畜為主,有豬、牛、羊、雞、鴨、鵝等,尤喜食魚類。酒在侗族飲食中有極重要的位置。酒多以糯米釀成,家家都會自釀自烤。
侗家好客,以酒為禮,以酒為樂,平時則以酒消除疲勞。糯米、油茶、腌酸和魚是侗族人民喜愛的傳統(tǒng)食品,這類食品與民族習俗息息相關(guān),被公認為是侗家風味。大部分地區(qū)日進三餐,很多地方早餐吃油茶,而把午餐稱為早飯。進餐時一般都擺低桌短凳,使用碗筷,合家圍桌而食。有“牛癟”、燒魚、血漿鴨、紅肉等特殊食品。以“油茶”、“酸宴”和“合攏飯”款待賓客。
侗族服飾的衣料,過去以自紡自織自染的侗布為主。20世紀80年代以后,已普遍使用機織細布,自織的侗布成為饋贈親友的禮物。侗族服飾多種多樣,不同年齡、不同季節(jié)有不同的裝飾,有左衽、右衽、對襟;有布扣、銅扣、銀扣;有褲裝、裙裝;喜青、藍、黑、白各色;有頭飾、頸飾、胸飾、腰飾、手飾、腳飾等等。其中頭飾達50余種,以銀飾為主,有銀花冠,銀簪、銀梳、銀發(fā)鏈、銀耳環(huán)、銀耳墜、銀耳線等。婦女盛裝時,唯見銀光閃閃。婦女的發(fā)式較特別,分前、后、左右挽髻或盤發(fā)辮于頭頂,有明顯的地區(qū)差別。
侗族的民間手工藝制品種類繁多,有刺繡、挑花、編織、彩繪、雕刻、剪紙等,大都實用美觀,特色鮮明。侗族婦女善刺繡、挑花,圖案有花鳥魚蟲和飛禽走獸,繡于胸襟、領(lǐng)襟、袖口、頭巾、枕巾、被面、背扇、襪底為飾,形象生動,色彩絢麗而調(diào)和。編織有色彩鮮艷的侗錦,圖案精致的侗帕和形式多樣的花腰帶。彩繪一般見于鼓樓,橋梁,廟宇的棟梁、檐板及匾額上,多采用工筆畫法,內(nèi)容多采自漢族歷史故事和侗族民俗風情,也有各種鳥獸圖案,色調(diào)鮮艷,神態(tài)生動。其它如雕刻、剪紙,以及日常生活常用的竹、木、藤等的編制,也都精致實用,具有很高的工藝價值。
谷雨節(jié)在侗語中叫“漸茍嫩墮拉”,意為“吃烏米、播稻種”,是對農(nóng)作時令的提示和黃牛耕田勞作的尊重以及對愛情的獨特表達,是侗族群眾在千百年的生息繁衍中對傳統(tǒng)農(nóng)耕文化與婚戀習俗的寓意體現(xiàn),流傳于黎平肇興、龍額、地坪等南侗地區(qū)。谷雨這天,肇興家家戶戶都要做烏米飯,烏米飯是用野生的烏樹葉敲打捶爛,將過濾出來的汁液浸泡糯米后,再用木桶蒸制而成,做好的烏米飯味道香甜而獨特。按照當?shù)貍鹘y(tǒng)習俗,谷雨這天,肇興侗寨將上演的節(jié)目有演唱侗族大歌、吃烏米飯、丟卣卣、打花臉等活動,整個肇興侗寨成了“狂歡夜”,變成了“花臉”的海洋。
廈格侗寨有特色建筑鼓樓3座,連成一條線。寨內(nèi)古樹參天,寨外梯田縈繞,寨后綠水青山,原始森林郁郁蔥蔥,民居與生態(tài)自然融合,絕世襯托。這里的人們能歌善舞,生活多姿多彩,各個節(jié)日,各有千秋,其中具特色的就是中秋節(jié)的“泥人節(jié)”。“泥人節(jié)”,侗語音為“多瑪?shù)郎瘛?,“多瑪”即“打泥巴仗”,“道神”即放牛打斗,即“斗牛”。該活動,先搶魚后斗牛。“人在泥中玩”、“牛在泥里斗”是“泥人節(jié)”活動的綜合內(nèi)容。
廈格侗寨“泥人節(jié)”不僅有趣、刺激,還蘊藏著厚重的文化內(nèi)涵,它的歷史、背景、成因以及節(jié)日情操,賦予了這個閃光般的娛樂活動,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節(jié)日,更是侗家人傳統(tǒng)的、民族文化多樣性的以及民族心靈等的綜合釋放,豐富了侗家人等精神文化的需求。
"官人",侗語稱為"店寧蒙",由一青少年擔任,他身穿奇特的"官家八團花衣服"大家用轎子把他抬著在全寨游行。"官人"的隊伍都打扮得稀奇古怪的,一路手舞足蹈,表演滑稽的動作,逗人發(fā)笑。沿途有許多扮成衣衫襤褸的乞丐攔路"搶劫"。隊伍中有幾十位盛裝打扮的姑娘,當"官人"隊伍浩浩蕩蕩進入鼓樓前的歌坪,姑娘們向村民們贈送食物。一群在鼓樓前等候的侗妹迎上前來用唱歌來向"官人"盤問,一面索取紅包,"官人"要慷慨地施舍,哪位姑娘唱得好自然得到的紅包便多。接著鼓樓坪上開始了全寨人的歌舞狂歡?官人和隨從們可以邀請任何一位姑娘共舞,直到盡興方休。春節(jié)時各侗寨要進行友好的團拜,"抬官人"成了互訪時熱鬧有趣的活動。"官人"大隊到其它村寨重演歡樂詼諧的游戲,主寨熱情招待客寨的"官人"隊伍,一同狂歡,氣氛更是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