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商老街,位于祁縣昭馀古城中,是一條橫貫東西、古色古香的大街,為名城文化遺產(chǎn)的精華部分,全長1公里。街道兩側明清時代的茶莊、煙店、票號、錢莊、斗行、當鋪等數(shù)百家商業(yè)鋪舊址和巨商大賈和千余處豪宅大院,保存完好,古樸雄渾、飛檐挑角、梁枋交錯、鱗次櫛比。建筑專家稱之為“集江南河北之大成,匯宋元明清之法式”,是研究中國古代縣城建制、街道規(guī)劃、民宅建筑和商業(yè)布局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也是反映明清時代晉商輝煌的歷史見證。祁縣先后利用這條街上的商號舊址和民居宅院開辦了渠家大院晉商文化博物館、長裕川晉商茶莊博物館、全國最大的珠算博物館、明清家具博物館、晉商鏢局、度量衡博物館等旅游景點,恢復了明清商業(yè)老字號的牌匾、幌子,再現(xiàn)了古城明風清韻、商賈云集的生動畫卷。
渠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間,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它的主人曾是清代晉商巨賈,在縣城里建有40個院落,人稱“渠半城”。渠家大院整個建筑群總面積2.3628萬平方米,現(xiàn)已開發(fā)出7500平方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體院落外觀為城堡式,內(nèi)分8個大院、19個四合小院,共有240間房屋。院落之間有牌樓、過廳相隔,形成院套院、門連門的美妙格局。其中石雕欄桿院、五進式穿堂院、牌樓院、戲臺院錯落有致,主次分明,堪稱渠家大院的四大建筑特色。利用這一建筑奇葩開辟的晉商文化博物館,采取原狀陳列和系列展出相結合的方法,運用實物、圖片、模型、雕塑等手法,揭示了晉商文化的內(nèi)涵,藝術地再現(xiàn)了晉商的輝煌。此外,大院還推出了互動項目“和詩擇婿”及祁太秧歌演唱活動。
長裕川茶莊是渠家開辦的茶莊總號,為晉商中開設時間最長、規(guī)模最大的茶莊之一,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F(xiàn)利用茶莊舊址創(chuàng)辦的晉商茶莊博物館,向游人系統(tǒng)地展示了中國茶文化悠久的歷史、博大的內(nèi)涵,既是讓游人了解中國茶文化知識的課堂,更是供游人品茗、納涼、娛樂的好地方。
晉商鏢局是渠家大院渠仁甫大宅院的轎車院。通過大量的圖片、文字及實物向游人介紹了鏢局的起源、發(fā)展、衰落的過程和當年鏢師主要武功戴家心意拳的形成、發(fā)展、傳承情況,以及它們對晉商發(fā)展所起的歷史作用。館內(nèi)開設有心意拳培訓班,聘請戴氏心意拳傳人進行演練。推出“學一手你再走”的互動項目,使昔日秘不外傳的戴氏心意拳日益發(fā)揚光大。
度量衡博物館位于晉商老街東大街49號,利用巨商大賈渠氏家族的后裔渠本翹(渠本翹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愛國主義者、創(chuàng)辦民族工業(yè)的先驅)的故居創(chuàng)辦,館內(nèi)陳列有近千件從遠古至民國年間用陶、骨、銅、鐵、玉、瓷、石、木、竹等材料制做的各式尺、量、釜、斗、升、權、秤、天平、戥子,采用以物歸類、以史述變、以物系用的方法,系統(tǒng)藝術地展示了我國古代度量衡的產(chǎn)生、發(fā)展、統(tǒng)一、完備歷程和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對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進步所發(fā)揮的作用。館內(nèi)還配備有可讓游客參與、體驗的度量衡器具,是游客了解中國古老文明、學習度量衡知識的基地,更是游客游中求趣、啟迪益智的好去處。館內(nèi)開展“我與古人比身高”測身高、稱體重等參與項目。
珠算博物館位于晉商老街原渠家經(jīng)理院的主院內(nèi),較系統(tǒng)地向游人展現(xiàn)了近千種各式各樣的算具和目前征集收藏的部分珠算資料,揭示了作為晉商文化精髓的珠算術的博大精深。館內(nèi)陳列著古代原始的算具模型和各個時期的算盤,是目前全國規(guī)模最大的一家專門收藏、研究、弘揚珠算文化的博物館。
雨樓明清家俬博物館位于晉商老街東大街32號院,依托明末清初古建四合樓院展示晉商大戶舊時所用家具及擺設,館內(nèi)收藏有柴檀、黃花梨、紅木、櫻木、桂圓木的家具和各時代的陶器、瓷器、玉器、字畫等幾千件藏品。
晉商老街空間結構呈十字形態(tài),縱向各通向古城的4個城門,橫向通過小巷與老街平行的小街相溝通。老街街面寬為5至7米,用赭紅色粗石鋪地。
老街兩側店鋪大多為北方的一進或多進四合院,臨街建筑多為兩層,一層用作商業(yè)、作坊,二層為庫房,為典型的前店后坊、住宿型制。店鋪面闊一般為五間,每間開間約在2.5至3米之間,進深較大,有的如聚全堂藥鋪進深達9米。
街區(qū)兩側店鋪古樸端莊,夾道而立,錯落有致,一色的傳統(tǒng)木結構、小青瓦、磚雕馬頭墻及挑角門樓,仍保持著明清以來晉中作坊和晉中民居的建筑風格,被譽為“活動著的清明上河圖”。沿街店鋪開敞式經(jīng)營,采用木質夾扇門,門面全部油漆彩繪。斗拱、欄板雕繪花鳥蟲魚等吉祥圖案,大多數(shù)店家都請名家題寫店名,采用黑、蘭底金字橫匾。晉商老街是晉中地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條具有多時代特征、具有鮮明個性價值的老街,在晉中同類型的老街中保存完好而且最具有代表性。
祁縣古城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間(477—499),距今1500多年歷史。古城街道兩側坐落著上百家保留有明清時代建筑風格的茶莊、票號、煙店、錢莊、斗行、當鋪等商業(yè)店鋪舊址和民居宅院。1994年1月,作為中國商業(yè)金融古城和北方漢民族歷史、建筑、文化、藝術的重要載體和杰出典范,祁縣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古城的東、南、西、北四條大街統(tǒng)稱晉商老街。 [2] ?山西祁縣歷史悠久,古稱“昭馀”。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春秋時為晉大夫祁黃羊食邑,是山西中部最早出現(xiàn)行政設置的地方。祁縣,作為“縣”,在公元前514年就出現(xiàn)了。這是全國最早稱“縣”的地方。在全國2000多個縣中,祁縣可算得上“縣齡”最長的“老資格”了。祁縣的縣城,歷史上曾變換過3個地方。最早的縣城在緊靠祁縣南山的古縣鎮(zhèn),第二個縣城在“五里圪塔”之東南的祁城村,最后的縣城,即今祁縣古城。
祁縣最早的縣城建在古縣。古縣分為上古縣、下古縣兩個村。祁奚是晉獻公的四世孫,本姓姬,因食邑于祁,遂以地為姓,改姓祁,即是歷史上有名的祁黃羊。祁奚身居古縣,統(tǒng)領著北起太原、南到靈石的大片領地。那時“縣制”尚無,祁縣還沒有出現(xiàn),祁縣的古縣鎮(zhèn),在當時并不稱“縣”,古籍書上查不到,我們估且把它稱為祁奚管轄昭馀祁而居住的官邸。
晉頃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晉國六卿把昭馀祁劃分為7個縣,祁縣為七縣之一。晉六卿(晉六卿是趙氏、魏氏、韓氏、智氏、范氏、中行氏)之一——魏縣子派一名叫賈辛的大夫,到祁縣主政。賈辛為祁縣歷史上第一任澤區(qū)官,賈辛仍居上、下古縣,祁縣歷史上有了第一座縣城。
第一座縣城從春秋末期的公元前514年起,到公元3世紀末期止,歷時800年。晉武帝司馬炎時期派李喜為祁縣縣令,李喜把縣城從古縣向北遷移,遷到現(xiàn)在的祁縣祁城村。這是祁縣縣城的第一次大遷移,祁城村作為祁縣的縣城,從公元3世紀末到公元5世紀末,前后經(jīng)過了200多年。
1994年1月,祁縣作為中國商業(yè)金融古城和北方漢民族6000年歷史、建筑、文化、藝術的重要載體和杰出典范,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2011年,祁縣晉商老街以名列榜首的驕人成績成功入選第三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