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追憶似水年華》(In Search of Lost Time)(法語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這部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的長篇巨著,以其出色的對心靈追索的描寫和卓越的意識流技巧而風靡世界,并奠定了它在當代世界文學中的地位。
《追憶似水年華》是一部與傳統小說不同的長篇小說。全書以敘述者“我”為主體,將其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融合一體,既有對社會生活,人情世態(tài)的真實描寫,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認識的內心經歷的記錄。除敘事以外,還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議論。整部作品沒有中心人物,沒有完整的故事,沒有波瀾起伏,貫穿始終的情節(jié)線索。它大體以敘述者的生活經歷和內心活動為軸心,穿插描寫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猶如一棵枝丫交錯的大樹,可以說是在一部主要小說上派生著許多獨立成篇的其他小說,也可以說是一部交織著好幾個主題曲的巨大交響樂。
內容梗概
小說中的敘述者“我”是一個家境富裕而又體弱多病的青年,從小對書畫有特殊的愛好,曾經嘗試過文學創(chuàng)作,沒有成功。他經常出入巴黎的上層社會,頻繁往來于各茶會,舞會,招待會及其它時髦的社交場合,并鐘情于猶太富商的女兒吉爾伯特,但不久就失戀了。此外,他還到過家鄉(xiāng)貢柏萊小住,到過海濱勝地巴培克療養(yǎng)。他結識了另一位少女阿爾伯蒂,發(fā)現阿爾伯蒂原來是同性戀,便決心娶她為妻,以糾正她的所謂的“變態(tài)心理”。他把阿爾伯蒂禁閉在自己家中,阿爾伯蒂卻設法逃跑,于是,他多方打聽她,尋找她,后來得知阿爾伯蒂騎馬摔死。在悲痛中他認識到自己的稟賦是寫作,他所經歷的悲歡苦樂正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材料,只有文學創(chuàng)作才能把昔日失去的東西找回來。
在小說中,敘述者“我”的生活經歷并不占全書的主要篇幅。這種回憶表現的東西是"自我",是人的內心世界,是人的精神生活。這種表現大量采用了"自由聯想"方式,一物誘發(fā)一物,一環(huán)引出一環(huán),形成作品意識聯想自由流暢的態(tài)勢,這就是意識流小說的基本特征。因此,這部小說成為意識流小說的先驅,并宣告了"意識流小說"文學流派的形成。
作者通過故事套故事,故事與故事交叉重疊的方法,描寫了眾多的人物事件,展示了一幅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法國上流社會的生活圖景。這里有姿色迷人,談吐高雅而又無聊庸俗的蓋爾芒夫人,有道德墮落,行為仇惡的變性人渣琉斯男爵,有縱情聲色的浪蕩公子斯萬等等。此外,小說還描寫了一些于上流社會有關聯的作家,藝術家,他們大都生前落魄失意,而作品卻永世長存。小說還描寫了一些下層的勞動者?!蹲窇浰扑耆A》這部長篇巨著通過上千個人物的活動,冷靜,真實,細致地再現了法國上流社會的生活習俗,人情世態(tài)。因此有些西方評論家把它與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相提并論,稱之為“風流喜劇”。
創(chuàng)作歷程
《追憶似水年華》的作者逐漸構思這部小說大致在十九世紀末年和二十世紀初年。一九零七年他下定決心要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一九零八年他開始動筆,到一九二二年他去世前夕,匆匆寫完最后一卷《重現的時光》。普魯斯特創(chuàng)作《追憶似水年華》的十余年間,完全禁閉在斗室中,與世隔絕。他全部精力與時間集中在回憶與寫作上,毫不關心世事,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及它對法國人民生活的強烈影響,在《追憶似水年華》中幾乎毫無反映。這部小說中反映的巴黎是十九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巴黎。十九世紀末葉是法蘭西資本主義逐漸由壟斷資本進入帝國主義的過程。二十世紀初年,法國資本主義已經達到最高階段,即帝國主義階段。在這時期,法國社會出現了物質生活方面的極大繁榮。1900年巴黎舉辦震動全球的“世界博覽會”,就表現出烜赫一時的繁榮景象。凡此種種,都沒有引起在斗室中埋頭寫作的普魯斯特注意。由此可見,就其所反映的社會生活而言,《追憶似水年華》是十九世紀末年的小說,是反映臨近巨大的變革與轉折點時刻的法國社會的小說,因此可以說也是一部反映舊時代的小說?!端扑耆A》是法國傳統小說藝術的最后一顆碩果,最后一朵奇葩,最后一座偉大的里程碑,同時它也是意識流類文學作品的開端。
點評鑒賞
作品分析
《追憶似水年華》是一部有獨特風格的長篇小說,共7卷15冊。它不僅再現了客觀世界,同時也展現了敘述者的主觀世界,記錄了敘述者對客觀世界的內心感受。作者感興趣的不是敘述故事,交代情節(jié)和刻畫人物形象,而是抒發(fā)自己對某一問題的感想和分析。例如,敘述者參加了蓋爾芒公爵家的一次晚宴,這使他長期以來對貴族的種種幻想頓時破滅,他意識到過去對他有魅力的只是名稱,而不是真實的世界。整部作品對外部世界的描述同敘述者對它的感受,思考,分析渾然一體,又互相引發(fā),互相充實,從而形成了物從我出,物中有我,物我合一的藝術境界。
《追憶似水年華》這部長篇,除了第一部中關于斯萬的戀愛故事采用第三人稱描寫手法外,其余都是通過第一人稱敘述出來的,敘述者“我”的回憶是貫穿全書的重要藝術表現方式。小說開卷,“我”從床上醒來,在夢幻般的狀態(tài)中千思百想集于心頭。這時,由于一杯茶和一塊點心的觸發(fā),使他回憶起小時候在姑媽萊奧妮家生活的情景。這不僅引出了敘述者的家庭身世和個人經歷,還引出了蓋爾芒和斯萬兩大家族,引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事件,整部小說的內容就是通過敘述者的回憶向縱深發(fā)掘,逐步推進,最后完整地呈現出來。
由于《追憶似水年華》改變了小說的傳統觀念,革新了小說的題材和寫作技巧,開辟了歐美當代小說的新篇章,尤其是注重表現人的人心世界的潛意識活動,對后來西方文學的影響很大,普魯斯特被尊稱為現代小說大師。
《追憶似水年華》是一部巴爾扎克《人間喜劇》那樣“規(guī)模宏大”的作品。小說的敘述者“我”是一個富于才華,喜愛文學藝術而又體弱多病的富家子弟。作品透過主人公的追憶,表現了作者對家庭、童年和初戀時感情的懷念,對庸俗事物的厭惡,同時也反映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所謂“黃金時代”的法國巴黎上流社會的種種人情世態(tài)。
小說故事套故事,人物事件眾多。一方面是遵循法國舊傳統習慣的圣·日耳曼貴族、蓋爾芒特家族的公爵和公爵夫人、蓋爾芒特親王和王妃、公爵的兄弟等。另一方面是新的資產階級暴發(fā)戶和活躍在沙龍里的幫閑人物:斯旺及其情婦、交際花奧黛特、富裕而有文化教養(yǎng)的凡爾杜蘭夫婦、外交官、醫(yī)生、藝術家等。兩個對立的社會,原來并不融洽,資產階級很難跨進古老貴族的門廳。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復雜的聯姻關系,鴻溝逐漸被打破。斯旺死后,奧黛特成了蓋爾芒特公爵的情婦。凡爾杜蘭太太過去不被貴族家所接納,現在成了親王夫人。作者在貴族閉塞和悠閑的世外桃源中窺視到了衰敗景象,從大資產階級庸俗狂妄中看到了一種畸形社會的畫面。雖然作者在描繪這種種畫面時,并沒有用尖銳的譴責之詞,但從他筆鋒轉向下層人民時所表現出的好感中,又能體味到他的褒貶之意。那個在上層人家服務多年的老女仆弗朗索瓦茲,雖然滿口鄉(xiāng)下土話,腦子里有不少迷信和禁忌,但她勤勞、純樸,有著鄉(xiāng)下人的聰明機智,是作者最喜愛的人物之一。小說除了描寫上流社會的生活外,還涉及到文學、繪畫、音樂、建筑,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等諸多方面的內容。
《追憶似水年華》是一部回憶錄式的自傳體小說,但沒有傳統回憶錄那樣對往事有條理的整理和分析,而是通過一個“非常神經質和過分受溺愛的孩子”對自己“緩慢成長過程”的追憶,漸漸地“意識”到自己周圍人們的“存在”。作者只是捕捉自己心頭留下并時時浮現在腦際的印象,然后加以展現。對他來說,事情發(fā)生的先后沒有意義,現實從回憶中形成,通過回憶,既認識到現實世界,也認識到“自我”的存在。兒時早晨起來喝熱茶時一塊俗名叫“瑪德萊娜”的甜糕點泡在茶里,邊喝邊吃點心所感到的樂處,在最后一卷《重現的時光》重提時,“今”與“昔”的回憶已同時出現在作者腦海里。通過回憶,他解除了“時間”的束縛,獲得了過去、現在的重疊和交叉,形成了特殊的回憶結構。
作品的敘述角度明顯區(qū)別于傳統小說。作者說:“在我們幼小時,我覺得圣書上任何人物和命運都沒有像諾亞那樣悲慘,他因洪水泛濫,不得不在方舟里度過四十天,后來,我時常臥病,迫不得已成年累月地呆在方舟里過活。這時我才明白,盡管諾亞方舟緊閉著,茫茫黑夜鎮(zhèn)住大地,但是諾亞從方舟里看世界是再透徹不過了。”作者也不是站在事物的外部觀察世界,而是將客觀世界溶入內心,然后再表現出來。他通過對內心世界的探索來發(fā)現外部世界,從意識洪流中認識外部世界的價值。作品的人稱也有異于傳統小說。作品中的“我”并不是傳統小說中的第一人稱,他只是一個穿針引線的人物,通過“我”的觀察、感受引出其他人物和繪成絢麗多姿的畫面。普魯斯特雖然是現代派作家,但他的語言風格深受蒙田、塞維尼夫人和圣·西蒙等法國古典作家的影響,有著曠達、高雅、細膩、婉轉的特點。
這部作品細膩刻畫出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法國上流社會、文人雅士,從單純地描寫人類社會轉向對人類心理情緒的分析,完成了在文學作品中對人類情感的第一次成熟地剖析,開“意識流”小說之先河,成為文學史上新的文學形式發(fā)展的標志。作品的總體構架是敘述者對所經歷的往事的回顧,而這種回顧是與遺忘的一種抗爭。同時這部作品是第一部以記敘一部作品的誕生為題材的著作,普魯斯特認為人的生活只有在回憶中才形成“真實的生活”,“回憶中的生活比當時當地的現實生活更為現實”;安得烈·莫羅亞在序中就提到:“唯一真實的樂園是人們失去的樂園”,而“幸福的歲月是失去的歲月。” 普魯斯特的氣質內向而敏感,對母親十分依戀,傾心于文學,青年時代經常出入上流社會沙龍,是巴黎貴婦沙龍中一出手豪闊的???,熟悉上流社會人物的形形色色,成為他日后寫作中各式人物的靈感來源。他在寫作時認為題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客觀世界”如何反映在“主觀意念”中?!蹲窇浰扑耆A》一書即透過他特殊的敘事風格,營造出一個獨特的個人世界。他的敘述時時中斷,小說中夾雜了大量的議論、聯想、心理分析,一個失眠的夜可以花40頁來描述,一個三小時的聚會可以用掉190頁的篇幅。時間可以做無限的鋪陳,自然也可以隨意壓縮;過去、現在、未來可以在意識流中顛倒、交疊、相互滲透。
名人評價
法國著名傳記文學家兼評論家A·莫羅亞(1885—1967)在1954年巴黎伽里瑪出版社出版的《七星叢書》本的《追憶似水年華》序言中寫道:“一九○○年至一九五○年這五十年中,除了《追憶似水年華》之外,沒有別的值得永志不忘的小說巨著。不僅由于普魯斯特的作品和巴爾扎克的作品一樣篇帙浩繁,因為也有人寫過十五卷甚至二十卷的巨型小說,而且有時也寫得文采動人,然而他們并不給我們發(fā)現‘新大陸’或包羅萬象的感覺。這些作家滿足于挖掘早已為人所知的‘礦脈’,而馬塞爾·普魯斯特則發(fā)現了新的‘礦藏’。”這也是強調《追憶似水年華》的藝術優(yōu)點就在于一個“新”字。然而藝術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并不在于單純的創(chuàng)新,也不在于為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更不在于對于傳統的優(yōu)秀藝術傳統采取虛無主義的態(tài)度,從零開始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藝術的靈魂,然而創(chuàng)新絕不是輕而易舉的,絕不是盲目的幻想?!蹲窇浰扑耆A》的創(chuàng)新是在傳統的優(yōu)秀藝術基礎上的發(fā)展。
法國詩人P·瓦萊里(1871—1945)和著名評論家、教授A·蒂博岱(1874—1936)都在他們的評論中夸獎《追憶似水年華》的藝術風格繼承了法國文學的優(yōu)秀傳統。紀德和蒂博岱都提到普魯斯特和十六世紀的偉大散文作家蒙田(1533—1592)在文風的曠達和高雅方面,似乎有一脈相承之妙。還有別的評論家甚至特意提到普魯斯特受法國著名的回憶錄作家圣·西蒙(1675—1755)的影響。
作者簡介
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1871年7月10日-1922年11月18日),法國意識流作家,全名為瓦倫坦·路易·喬治·歐仁·馬塞爾·普魯斯特(Valentin-Louis-Georges-Eugène-Marcel Proust)。馬塞爾·普魯斯特,法國20世紀偉大的小說家,意識流小說大師。1984年6月,法國《讀書》雜志公布了法國、西班牙、聯邦德國、英國、意大利王國報刊據讀者評選歐洲十名“最偉大作家”,所排名次,普魯斯特名列第六。
他出生在巴黎一個藝術氣氛濃厚的家庭,但從小就因哮喘病而被“逐出了童年時代的伊甸園”。他的氣質是內向的,敏感到了近于病態(tài)的程度。從中學畢業(yè)到父母去世的這段時間(1889年———1905年),他為報刊撰寫有關貴族沙龍生活的專欄文章,發(fā)表評論、小說和隨筆,模仿心儀的作家寫些習作,翻譯了拉斯金的兩部著作《亞眠的圣經》和《芝麻與百合》。1896年———1900年間斷斷續(xù)續(xù)在練習本上寫下了自傳體長篇小說《讓·桑得伊》的草稿。
1903~1905年普魯斯特父母先后去世,他閉門寫作,除寫了闡述美學觀點的論文《駁圣·勃夫》,并開始了文學巨著《追憶似水年華》的創(chuàng)作。自此,他的畢生精力都投入到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修改之中。1912年,他將小說前三部交給出版商,受到冷遇,1913年他自費出版了第1部《斯萬之家》,反應冷淡。1919年,小說第2部《在花枝招展的少女們身旁》由卡里瑪出版社出版,并獲龔古爾文學獎(le prix concours),作者因而成名。1920~1921年發(fā)表小說第3部《蓋爾特之家》第1、2卷;1921~1922年發(fā)表第4部《索多梅和戈莫勒》第1、2卷。作品的后半部第5部《女囚》(1923)、第6部《逃亡者或失蹤的阿爾貝蒂娜》(1925)和第7部《過去韶光的重現》(1927),是在作者去世后發(fā)表的。這部小說的故事沒有連貫性,中間經常插入各種感想、議論、倒敘,語言具有獨特風格,令人回味無窮。這部作品改變了對小說的傳統觀念,革新了小說的題材和寫作技巧。普魯斯特作為意識流小說流派的開山鼻祖而在世界文學史上留名。
作品目錄
第一卷《追憶似水年華》以第一人稱描寫,敘述者馬塞爾患有重度失眠癥,經常處于半睡半醒的狀態(tài),開始回憶起童年時在貢布雷的生活。男主人翁年幼時的體弱多病,敏感異常,有一年夏天晚上,鄰居斯萬先生,沒有斯萬夫人奧黛特陪同,來看望敘述者的父母。敘述者睡前等不到母親的親吻,心里非常難受。有一年冬天,他把瑪德萊娜小蛋糕浸泡在茶水中吃,這味道使他想起他童年時在萊奧妮姨媽家里。在貢布雷家,有兩條步行小道,一條通往斯萬家,稱為斯萬家之路,另一條通往蓋爾芒特府邸,稱為蓋爾芒特家之路。斯萬先生在劇院里結識了交際花奧黛特·德·克雷西,事實上是一名高級妓女,一開始斯萬先生不喜歡她,后來逐漸愛上她。維爾迪蘭夫人覺得斯萬令人厭煩,便不再邀請他。
第二卷這時男主人翁又開始進入回憶狀態(tài)。他在貢布雷見萬見漂亮的希爾貝特·斯萬,經常同她一起玩耍。一天他收到希爾貝特的來信,她請他到家里來吃點心,他如約赴宴,在斯萬家聽到別人談論阿爾貝蒂娜。舊日同學布洛克帶他去嫖妓。媽媽桑向他介紹一位名叫拉謝爾的妓女。后來希爾貝特在刻意回避他,兩人的感情日漸淡薄。兩年后,外婆帶著他和女仆弗朗索瓦絲同去海濱城市巴爾貝克,外婆向他介紹了維爾巴里西斯侯爵夫人,并乘車出游,認識了侯爵夫人的外孫羅貝爾·德·圣盧。兩人很快成為好朋友。圣一盧后來成為希爾貝特的丈夫。馬塞爾經由畫家艾爾斯蒂爾認識了阿爾貝蒂娜·西蒙納,馬塞爾漸漸愛上了她。
第三卷回到巴黎后,父母親蓋了新房子,大伙一起討論新房子的議題。這時發(fā)生了全法國沸騰的“德雷福斯事件”。圣盧在東錫埃爾服兵役,男主人翁想去探望。由于圣盧的牽線,在歌劇院,在東錫埃爾府邸,在韋爾珀里齊夫人的繁華沙龍中,馬塞爾受到優(yōu)厚的款待。一日男主人翁陪外婆到香榭麗舍大街散步,外婆的尿毒癥突然發(fā)作。不久去世。馬塞爾的母親知道他暗戀蓋爾芒特公爵夫人。男主人翁參加維爾巴里西斯夫人的晚會,見到蓋爾芒特公爵夫人,他心里暗暗愛慕著蓋爾芒特公爵夫人。還結識了夏爾呂斯男爵。
第四卷馬塞爾第二次來到巴爾貝克海濱,偶然遇到阿爾貝蒂娜,又恢復了親密交往,兩人在舞會、花園和游樂場中盡情歡樂。最后馬塞爾還是決定娶她為妻。
第五卷馬塞爾與阿爾貝蒂娜在巴黎同居,阿爾貝蒂娜跟一個名叫安德萊的女子很要好,馬塞爾懷疑她們有同性戀關系,后來此事得到證實。于是他想離開她,卻無法痛下決心。一日阿爾貝蒂娜離家出走,給他留下一封信,說他們不能再這樣生活下去,還是趁早分手。
第六卷阿爾貝蒂娜離去后,男主人翁從此沒有她的下落,后來從蓬當太太的電報中得知她騎馬不慎摔在樹上撞死了。這使他想去尋找別的女人。母親帶馬塞爾到威尼斯旅行,仍然時常想起阿爾貝蒂娜,不久母親回到法國,馬塞爾一個人留下。他收到吉爾貝特的信,說她已跟圣—盧結婚。但后來圣—盧竟愛上了男提琴手莫萊爾。
第七卷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圣—盧在前線戰(zhàn)死,男主人翁一直待在療養(yǎng)院,有一回見到夏呂斯,是一名同性戀,常往來于同性戀旅館,男伴男爵是性虐待狂,經常鞭打他。夏呂斯是親德份子,常在林蔭道上散布失敗論。大戰(zhàn)結束后,男主人翁來到蓋爾蘭特王府門前,又回想起吃浸泡在茶水中的瑪德萊娜小蛋糕的那種口感,又遐想到威尼斯,他想:“真正的天堂是已經失去了的天堂。”交際場中更是景物已非,有人淪為乞丐,有人早己死去。他決定用文字將這些回憶記錄起來,找回了失去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