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要
這出戲劇是典型的因權(quán)力的渴望而背棄朋友的故事。它大致根據(jù)蘇格蘭哲學(xué)家赫克托·波伊斯的《蘇格蘭國王麥克白》而寫成。波伊斯在文中奉承了其贊助人(patron)的祖先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也就是英格蘭的詹姆士一世,并且大肆誹謗現(xiàn)實中的的麥克白,一位蘇格蘭君主。
《麥克白》擁有不少“道德劇”(morality play)的特征。學(xué)者因其中支持詹姆士一世掌權(quán),普遍認為它是一出典型地寫于Jacobean(詹姆斯一世)時代的戲劇,大概寫成于1606年。不少證據(jù)顯示現(xiàn)有的文字曾被托馬斯·米德爾頓修改。米德爾頓從他自己的劇作The Witch(1615年)加入了不少在原作頗受歡迎的段落,如女巫和赫卡特的那一場。這些修改(整個第三幕第五場,及部分第四幕第一場)一般而言也被收錄。
舞臺上,因麥克白夫人的情緒起伏多變,很多人都認為那是最難演的女性角色之一。
很多演員都認為此劇會帶來不幸,因此一般會迷信地稱之為“那出蘇格蘭劇”而不會直呼其名。有時候,劇中主角亦會被稱為Mackers與Lady Mackers。在劇院中提起此劇的名字據(jù)說會使制作失敗,也可能導(dǎo)致演員受傷。
麥克白中,“魔法是否存在”,以及“女巫們是真的未卜先知,還是只操縱了麥克白的思想、使其把鄧肯和班柯殺死”,都成為了不少人的疑問。
作品目錄
第一幕
第一場 荒原
第二場 福累斯附近的營地
第三場 荒原
第四場 福累斯·宮中一幕
第五場 麥克白的城堡
第六場 同前·城堡之前
第七場 同前·城堡一室
第二幕
第一場 麥克白·堡中庭院
第二場 同前
第三場 同前
第四場 同前·城堡外
······
作者簡介
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英國文藝復(fù)興時期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他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劇:《哈姆雷特》(英:Hamlet)、《奧賽羅》(英:Othello)、《李爾王》(英:King Lear)、《麥克白》(英:Macbeth)。著名的四大喜?。骸吨傧囊怪畨簟?、《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歷史?。骸逗嗬氖馈贰ⅰ逗嗬迨馈?、《理查三世》。正劇、悲?。骸读_密歐與朱麗葉》,悲喜?。▊髌鎰。侗╋L雨》、《辛白林》《冬天的故事》《佩里克勒斯》。還寫過154首十四行詩,二首長詩。本·瓊森稱他為“時代的靈魂”,馬克思稱他和古希臘的埃斯庫羅斯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雖然莎士比亞只用英文寫作,但他卻是世界著名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譯成多種文字,其劇作也在許多國家上演。儒略歷1616年4月23日(公歷1616年5月3日)病逝,出生日期與逝世日期恰好相同。(莎士比亞生于1564年,但其精確的出生日期已不可考。
他死于1616年4月23日。由于他受洗禮的日子是4月26日,因此后來的史學(xué)家竟把他的生日同他逝世的日子混同起來,認定他的生日也是4月23日,于是形成一種巧合。)莎士比亞和意大利著名數(shù)學(xué)家、物理學(xué)家、天文學(xué)家和哲學(xué)家、近代實驗科學(xué)的先驅(qū)者伽利略同一年出生。被人們尊稱為“莎翁”。
相關(guān)書評
《麥克白》(1605)是莎士比亞戲劇中心理描寫的佳作。全劇彌漫著一種陰郁可怕的氣氛。莎士比亞通過對曾經(jīng)屢建奇勛的英雄麥克白變成一個殘忍暴君的過程的描述,批判了野心對良知的侵蝕作用。由于女巫的蠱惑和夫人的影響,不乏善良本性的麥克白想干一番大事業(yè)的雄心蛻變成野心,而野心實現(xiàn)又導(dǎo)致了一連串新的犯罪,結(jié)果是倒行逆施,必然死亡。在迷信、罪惡、恐怖的氛圍里,作者不時讓他筆下的罪人深思、反省、剖析內(nèi)心,麥克白夫婦弒君前后的心理變化顯得層次分明,這就更加增大了悲劇的深度。
《麥克白》畢竟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命運悲劇。這一點與古希臘的悲劇一比較便非常明白了。在古希臘的命運悲劇中,命運的力量是直接作用于人的。因此,從人物自身我們無法得出對他們命運的任何合乎邏輯的解釋,最多也只是家庭遺傳(如《阿加曼農(nóng)》),或是祖輩的罪孽(如《俄底浦斯王》)。但在莎劇《麥克白》,命運并不直接作用于人,而是通過人類自身的欲望、罪惡、性格等間接作用于人的。就像赫卡忒所說,命運讓“種種虛偽的幻影迷亂他的本性”,讓他在自身欲望的驅(qū)使下,一步步地走向自己既定的結(jié)局。
從人情物理出發(fā),麥克白的一切行動和最終的結(jié)局都 是可以解釋的。從麥克白夫人口中,我們了解到麥克白的性格,他“希望做一個偉大的人物”,他有野心,但“缺少和那種野心相隨聯(lián)屬的奸惡”,他的“欲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當?shù)氖侄巍?,“一方面不愿玩弄機詐,一方面又要作非分的攫奪”。平定叛亂,被封為考特爵士之后,麥克白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在他之上的鄧肯,又完全依賴他來保障自己國家的安定。此時,即使沒有女巫預(yù)言,麥克白心中也必定會有那種念頭。所以當女巫們隱去之后,他才說“我倒希望她們再多留一會兒”。他叫她們再多留一會兒,顯然是他心里已經(jīng)潛伏了做君王的念頭,所以想從女巫口中多了解一些有關(guān)它的信息。莎翁一句簡單的話,便生動地表現(xiàn)了麥克白潛意識的流動過程。
女巫的預(yù)言使麥克白內(nèi)心的隱秘的權(quán)力欲望浮出水面,而鄧肯對他過火的獎賞和夸贊,增強了他的欲望,鄧肯說“你的功勞太超越尋常了,飛得最快的報酬都追不上你,要是它再微小一點,那么也許我可按照適當?shù)拿?,給你應(yīng)得的感謝和酬勞,現(xiàn)在我只能這樣說,一切的報酬都不能抵償你的偉大的勛績?!边@樣的話說得太過火,不應(yīng)出自一個國君之口,客觀上表現(xiàn)了鄧肯對麥克白的依賴性。也刺激了麥克白的野心,使認為自己攫取王位也并非是全無理由的:因為自己的功勞很大。
麥克白篡奪了王位之后,又暗殺了自己的戰(zhàn)友要、班柯。這是非常合乎情理的,班柯是麥克白唯一忌憚的人,殺鄧肯之前,他就曾想收買他,“您聽眾了我的話,包您有一筆寶貴到手?!钡嗫戮芙^了他:“為了覬覦寶貴而喪失榮譽的事,我是不會干的?!奔热皇召I不成 ,他又知道自己的許多秘密,為了坐穩(wěn)自己的王位,麥克白干掉他,誅除異己本就是政治家慣用的伎倆,中外如此,沒什么奇怪。至于后來麥克白的失敗也是因自身造成的,一個暴虐而又非法的君王,必然會遭到各個階層的反抗,人民的反抗加上眾叛親離,可以把任何一個國王掀下臺。劇中麥克白把自己的失敗歸咎于天意,就其個人命運而言,是正確的;就其被打敗這一事實而言,是荒謬的,就如中國的西楚霸王把自己的失敗歸咎于天一樣。
人物命運能從自身找到合理的解釋,是《麥克白》作為性格悲劇的一個審美特征。但劇中對麥克白及其夫人內(nèi)心風暴的精當刻畫,才是其中最精彩之處。
為刻畫麥克白的性格,莎翁不惜筆墨,大量運用旁白、夢幻,突出麥克白夫婦的內(nèi)心風暴。所以,該劇雖有馬爾康代表的道德一方與麥克白所代表的道德一方的沖突,但是主要的沖突卻是麥克白自己內(nèi)心的沖突。外在沖突一方的力量與氣勢太萎弱,不能與麥克白的氣勢相匹配,因而雙方的沖突不具備動人心魄的震撼力;只有麥克白內(nèi)心善惡、權(quán)欲與理性的沖突才具有動人的力量。麥克白對自己的欲望始終有清晰的理性。
有人認為麥克白具有普通人犯罪的心理特征,其實兩者存在著極大的差別,普通人犯罪時,會因為欲望的而忘記欲望可能帶來的罪惡,但麥克白對自己的欲望可能會帶來的罪惡始終是非常清醒的,他之所以依然在不顧罪惡去實現(xiàn)自己的欲望,是因為權(quán)欲的量實在太強,并且又不斷受到外在力量的催化。馬爾康被鄧肯封為勃蘭特親王時,他意識到他是一塊橫在他面前的巨石,他必須跳過這塊巨石。同時,他也意識到自己的這種欲望可能會帶來的罪惡,因而他說:“星星啊,收起你們的火焰!不要讓光亮照見我的黑暗幽深的欲望?!睆闹形覀兛梢陨羁潭逦仡I(lǐng)會到麥克白內(nèi)心所激起的第一次內(nèi)心風暴。
行功論賞之后,鄧肯忽然心血來潮,要到麥克白的城堡殷佛納斯去作客。麥克白夫人慫恿麥克白在家中干掉鄧肯。但麥克白內(nèi)心矛盾重重,一時難以作決,一方面,他“躍躍欲試的野心”,“不顧一切地驅(qū)著他”去“冒顛躓的危險”。另一方面,就如他自己所說:“他到這兒本有兩重的信任,第一,我是他的親戚,又是他的臣子,按照名分絕對不能干這樣的事;第二,我是他的主人,應(yīng)當保障他身體的安全,怎么可以自己持刀行刺?而且,這個鄧肯秉性仁慈,處理國政,從來沒有過失,要是把他殺死了,他的生前的美德,將要像天使一般發(fā)出喇叭一樣清澈的聲音,向世人昭告我的弒君重罪?!?/p>
在這種兩難之時,麥克白夫人的鼓勵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麥克白夫人是個極聰明的女性,她深諳其夫的個性和弱點。所以其鼓動言語才會有立竿見影之效。她先以愛情來擠兌麥克白:“從這一刻起,我要把你的愛情看作是同樣靠不住的東西?!崩^而,又用一個軍人最忌諱的懦弱來激將麥克白:“你寧愿像一只畏首畏尾的貓兒,顧全你所認為的生命的裝飾品的名譽,不惜讓你在自己眼中成為一個懦夫,讓‘我不敢’永遠跟在‘我想要’后面嗎?”這兩點都是麥克白的致命之處,因此他才鐵定了謀殺鄧肯之心,他說:“請你不要用說了,只要是男子漢做的事,我都敢做,沒有人比我有更大的膽量?!?/p>
麥克白夫婦定好嫁禍于衛(wèi)士的計策,決定謀殺鄧肯。暗殺之前,“殺人的惡念”使麥克白看到異象——把在他面前搖晃的刀子,它的形狀你他拔出來的那把一模一樣,它指示著他要去的方向,告訴他應(yīng)當用什么利器。很明顯,刀子是麥克白內(nèi)心殺人惡念的外化。外化的原因在于他內(nèi)心經(jīng)歷著激烈的內(nèi)心沖突,面對善惡的抉擇,麥克白并不像他所說的那樣有膽量。殺人的惡念讓他恐懼,他說“堅固結(jié)實原大地啊,不要聽見我的腳步聲音是向什么地方去,我怕路上的磚石會泄漏了我的行蹤。”他不是逃避什么外在的東西,而是逃避自己對自己的審判。
之后莎翁對麥克白謀殺鄧肯與暗殺班柯后的心理狀態(tài)的描寫,有異曲同工之妙。謀殺鄧肯之后,麥克白聽到臆想的聲音:“不要睡了!葛萊密斯已經(jīng)殺害了睡眼?!卑禋嗫潞螅溈税卓吹桨嗫碌墓砘?,這是麥克白內(nèi)心激烈沖突的結(jié)果,是他內(nèi)心對自己審判的理性觀念的外化。麥克白殺死了鄧肯與班柯,也相當于殺死了自己的另一半――理性、善良的另一半。麥克白與班柯本是一個人的兩個方面。
班柯也像麥克白一樣,有深沉的權(quán)力欲望,但他的理性與道德的力量也一樣的強,并且女巫給他的預(yù)言并不是直接針對他而是針對他的子孫的,不是他的努力可以獲取的,假如女巫對班柯和麥克白的預(yù)言交換一下位置,班柯也有一個像麥克白夫人那樣的班柯夫人,那班柯也很可能與麥克白走同樣的一條路。殺死班柯之后,麥克白內(nèi)心沖突開始減弱,從那以后,他“心里想到什么便把它實行,不再有任何的疑慮”,他變成了一個行尸走肉的、瘋狂的暴君。人與命運的沖突也開始激化起來。
“我曾經(jīng)哺乳過嬰孩,知道一個母親是怎樣憐愛地吮吸她乳汁的子女;可是我會在 它看著我的臉微笑的時候,從它的柔軟的嫩嘴里摘下我的乳頭,把它的腦袋砸碎?!钡吘故桥耍瑘詮姷耐獗硌陲棽涣怂齼?nèi)心的軟弱,她最后的夢游泄露了她心底的秘密,表現(xiàn)出她外強中干的秉性。不過,這反而顯出她的人性――具有普通人的情感。由她的夢游往回考察,我們發(fā)現(xiàn),麥克白夫人內(nèi)心的風暴并非像劇本表面描寫的那樣平靜,事實上,她內(nèi)心的風暴一直都是激烈的,但是她為了安慰麥克白,只好把自己的內(nèi)心風暴壓抑著,第三幕第二場,麥克白夫人獨處時,獨白道:“費盡了一切,結(jié)果不是一無所得,我們的目的雖然達到,卻一點不感覺滿足。要是用毀滅他人的手段,使自置身在充滿著疑慮歡娛里,那么還不如被我們所害的人,倒落得無憂無慮?!逼鋬?nèi)心的痛苦與沖突是深邃的,但麥克白上來后,她馬上隱蔽了自己的情緒,轉(zhuǎn)過來安慰麥克白:
“啊,我的主!您為什么一個人孤零零的,讓最悲哀的幻想做您的伴侶,把您的思想念念不忘地集中在一個己死者的身上?無法挽回的事,只好聽其自然;事情干了就算了?!保ǖ谌坏诙觯?/p>
兩段話的語氣相差如此之大,都是因為關(guān)心體貼麥克白。變這點看,麥克白夫人倒有一些可愛之處。內(nèi)心的沖突必然要有一定的發(fā)泄方式,麥克白夫人不斷壓抑自己內(nèi)心沖突的結(jié)果,導(dǎo)致了她的夢游和全面的崩潰。由此可見,與麥克白狂風驟雨式的沖突相比,麥克白夫人的內(nèi)心風暴就像海底的洋流,表面平靜,內(nèi)部卻波濤洶涌。
《麥克白》具有命運悲劇與性格悲劇的雙重審美特質(zhì),與當時的時代精神是一致的。文藝復(fù)興倡導(dǎo)“人本主義”,把人的地位提高到一個很高的地位,涌現(xiàn)出了一批天才式的巨人。莎劇中的人物多具有人文主義色彩?!尔溈税住芬粍≈宣溈税椎亩窢幘窈退牧α矿w現(xiàn)了人的力量。但他最終的失敗卻說明命運觀念在西方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性,它深刻地影響了他們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風格。實際上,其他許多莎劇亦存在著宿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