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品介紹
九華山黃精是安徽省池州市九華山的特產。九華山成品黃精以天然黃精為原料,經過九蒸九曬工序,內赤外黃,味甘甜,素稱“九制黃精”,常食能延年益壽。
黃精是多年生的百合科草本植物,又名雞頭參、老虎姜、野生姜等,多生長在陰濕山坡或溝谷兩側,一枝多葉,葉短似竹,地下莖塊,根莖橫生,一年長一節(jié),十年長一尺,花綠白色,三至五朵集成傘狀,花梗下垂,根莖橫生,肥大肉質,俗言黃土之精華。黃精產地很廣,唯產于九華山最佳,有“北有長白山人參,南有九華山黃精”之稱。九華山黃精歷史悠久,金地藏在九華山1時,以黃精飯充饑,他在《酬惠米》中說:“而今飧食黃精飯,腹飽忘思前日饑”。相傳明代高僧海玉大師在九華山百歲宮山洞內苦修,不進米飯,也食黃精為生,終年110歲。
九華山黃精是以根莖入藥,具有補氣養(yǎng)陰,健脾,潤肺,益腎功能,具有降血壓及降血糖作用,可以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起降低血脂和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多年來,青陽縣通過基地建設大力發(fā)展“九華山黃精”生產,并開發(fā)黃精酒、黃精素餅、黃精蜜餞、黃精速溶茶、黃精果、黃精含片、黃精米面等系列旅游產品,提升旅游產品檔次與附加值。目前,“九華山黃精”的種植面積已達11000畝。
“九華山黃精”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已被正式受理,有望成為繼“皖南土雞”之后全縣第二塊地理標志“金字招牌”。
二.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文歷史因素
1.1 地貌土壤情況。九華黃精產于海拔300~1000米的山地緩坡上,土壤為花崗巖、泥質巖坡積物成土母質形成的酸性山地黃壤、黃紅壤、酸性棕壤和山地草甸土,土壤肥沃,PH值在5.7左右,偏酸性。 1.2 水文情況。青陽縣位于皖南山區(qū),主要河流有青通河、七星河、九華河、南陽河、陵陽河。根據國家農業(yè)行業(yè)標準《農用水源環(huán)境質量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NY/T396-2000)判定,九華黃精種植范圍水質屬清潔水平,適宜生產優(yōu)質的九華黃精。 1.3 氣候情況。九華黃精種植區(qū)域屬于北亞熱帶濕潤型季風氣候區(qū),夏熱冬寒,春秋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時長,無霜期短,梅雨期40天左右,秋季干燥,冬有冰雪。年平均氣溫16.1℃,年平均降水量1558.6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0%,全年無霜期224天,平均日照時數2004.9小時,日照率為43.5%。
三.地域范圍
九華黃精農產品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包括安徽省青陽縣九華山風景區(qū)、陵陽鎮(zhèn)、廟前鎮(zhèn)、蓉城鎮(zhèn)、木鎮(zhèn)鎮(zhèn)、新河鎮(zhèn)、丁橋鎮(zhèn)、朱備鎮(zhèn)、楊田鎮(zhèn)、喬木鄉(xiāng)、酉華鎮(zhèn)、杜村鄉(xiāng)等行政區(qū)域內(東經117°46′-118°05′,北緯30°19′-30°51′之間)。
四.產品品質特性特征
1.1 外在感官特征 九華黃精表面灰黃色或黃褐色,姜形節(jié)節(jié)狀,結節(jié)上側有突出的圓盤狀莖痕,直徑大于等于0.8cm。肉質飽滿柔軟,質地沉重。 1.2內在品質指標 黃精多糖不低于10.0g/100g,水分不高于18.0 g/100g;總灰分不高于4.0 g/100g;酸不溶性灰分不高于1.0 g/100g;浸出物不低于50.0g/100g;含量測定按干燥品計算。 1.3 安全要求 九華黃精按照《安徽地方標準 多花黃精栽培技術規(guī)程》(DB34/T2420-2015)技術規(guī)范進行管理。合理使用農藥投入品,嚴禁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高劇毒農藥,嚴格執(zhí)行農藥安全間隔期。
五.特定生產方式
九華黃精農產品實行林下仿野生栽培和人工大田栽培兩種方式標準化生產。栽培技術按地標DB34/T2420-2015(安徽地方標準 多花黃精栽培技術規(guī)程)執(zhí)行。
六.包裝標識相關規(guī)定
1.1 包裝。包裝材料使用執(zhí)行國家有關規(guī)定,符合衛(wèi)生標準,無毒、無異味、無污染,包裝后應達到防潮密封的要求。 1.2 標識。標志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包裝上統(tǒng)一農產品地理標志(九華黃精)。 1.3 運輸。產品運輸工具應清潔、干燥、無異味、無污染,運輸時應防潮、防雨、防曝曬、防擠壓,裝卸時輕放輕卸,嚴禁與有毒、有異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裝混運。 1.4 貯藏。貯存?zhèn)}庫要清潔、干燥、通風、避光、無異氣味。不得與其它物品混放,倉庫周圍無異味。貯藏環(huán)境符合、SB/T11094-2014《中藥材倉儲管理規(guī)范》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