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巴馬縣,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擁有著眾多天坑群,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百魔洞和百鳥巖,天坑四沿絕壁環(huán)繞,巖壁陡峭,形如刀削,宏偉壯觀,原始植被豐富良好。陽光可從坑口射入,清水從絕壁而降,匯成小溪,成為天坑“動植物王國”的生命之源。
百魔洞
百魔天坑景區(qū)又名百魔洞,位于廣西河池市巴馬縣甲篆鄉(xiāng),是國家4A級盤陽河景區(qū)的一部分,享譽“長壽養(yǎng)生圣壇”。百魔洞以恢宏的穿巖、神秘的天坑、奇妙的巖霧與美麗的乳石顯示出大自然的魅力。1987年,當(dāng)中國和英國的巖溶地質(zhì)專家踏進了百魔洞,進行了聯(lián)合考察后,一致認為:百魔洞集天下巖洞之美于一身。
游覽高潮是中部的大型天坑:穿越地心,坐井觀天,寬200多米、高100多米的天坑天際弧線令人頭暈?zāi)垦#瑩粽平薪^。親臨天坑中央負離子高達7萬個/立方厘米的養(yǎng)生氣場圣壇,或巧遇筋絡(luò)專家傳授養(yǎng)生操;或面對活化石桫欏,揚臂按捺,采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當(dāng)可了卻眾生“巴馬養(yǎng)生朝圣”的一大心愿。出入天坑養(yǎng)生朝圣,需時約40分鐘;
后洞是一大型巖溶洞穴,彩燈迷朦、乳石恢弘,有“巴馬香豬”、“珊瑚世界”、“奧運火炬”、“八戒探親”等數(shù)十處象形景點。后洞尤以神奇的巖霧以及高達50多米、疊置有巨型棕櫚片的石筍、石柱為罕見特色。
洞內(nèi)景觀
百魔洞的平均高度為80米,寬70米,主游路程4000多米,盤陽河從百魔天坑下流過。百魔天坑的獨到之處還在于它的鐘乳石高大氣派;據(jù)測量,最高的石筍為39米、直徑為10米。百魔天坑景點設(shè)有:孔雀迎賓、良田萬頃、金山猴王、杜甫吟詩。
百魔天坑景觀
百魔洞加上洞上洞、洞內(nèi)洞之歧路,游程可達萬米。與相通的感歲洞,鄰近的柳羊洞和五仁洞組成龐大的洞群。此洞分為4個大殿堂,輝煌瑰麗,多姿多彩,讓人看了留連忘返。其中最為壯觀的是那個100多米高,幾百米寬、1000多米長的大殿堂內(nèi),幾十個70~80米高、3~5米直徑的鐘乳石柱,構(gòu)成龐大的石塔群,挺拔高聳,雄偉壯麗,讓人驚嘆不已。加上洞中霧氣繚繞,變幻無窮,更使這個巍巍景觀顯得詭秘多姿。這些巨大的鐘乳石塔,是經(jīng)過幾億年巖溶發(fā)育的結(jié)晶,實屬“天下之最”。
百魔洞中有天。南、北洞間,是個桶形的通天洞,洞周圍峭壁垂直,高達百米,洞底方圓20畝的橙果園,堪稱“世外桃源”。百魔洞洞邊有曲折小路可攀援而上。登臨“天窗”,俯瞰空谷,忽覺那一株株高出人頭的果樹,恰如一列列伏波的幼苗,依偎在大山古洞的曠袤深邃中。南洞的二、三樓洞的皇帝宮殿、迷魂宮更加瑰麗多姿,有的如帆出海,百舸爭發(fā);有的像群仙席地,各具形情;有的如臥室裝飾,枕被俱全,壁上掛鏡閃閃發(fā)光,不啻鬼斧神工,天造地設(shè)。
百魔洞洞內(nèi)景物,隨季節(jié)變幻。盛夏時節(jié),洞頂無數(shù)巖泉下滲,含滴有節(jié)。洞底股股清泉注滿深淺之潭,淺處宜淌足,深處可泛舟。從洞中溢出的泉水與西邊從仁鄉(xiāng)潛過的盤陽河伏流在洞中交匯,涇渭分明,清濁可辨,奔騰咆哮直下坡月河段。秋冬之時,瀠流碧潭,回清倒影。春季,洞外洞內(nèi)天窗上下,繁花似錦,鳥鳴泉唱,與洞內(nèi)奇觀相交輝映。加之洞內(nèi)氣溫盛夏若秋,隆冬勝春,景色宜人,令到此考察和旅游的中外客人嘆為觀止。
百鳥巖
百鳥巖,位于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甲篆鄉(xiāng)烈屯西北面的漠齋山下,別名龍虎洞。因洞內(nèi)燕子棲集,蝙蝠掠飛,又名百鳥洞。盤陽河自吉屯白熊洞潛入山下,形成1000多米的伏流暗河后,在此洞流出。洞口寬50米,一石壁把洞口分成兩個略呈三角形的左右洞口。左側(cè)洞口寬40米,高16米,兩洞口內(nèi)側(cè)相通。洞深500米,蜿蜒曲折,直通與白熊洞一山之隔的拉類坳下的一個側(cè)洞口。洞中水平如鏡,深不可測,寬處約40米,窄處10米,從洞口行舟至300米轉(zhuǎn)折處,距水面30米處有一圓形天窗,山坳之光照到水面,猶如舞臺上的光束,色彩紛呈,近右側(cè)洞口處有沙灘,可??恐鄞I碁┯覀?cè)是一塊30多平方米的石臺,臺面深溝淺窩,坑坑坎坎,石臺一側(cè),洞壁雪白,可攀援其中。有石鷹、石柱、石幔、石觀音菩薩等,百態(tài)千姿,令人目不暇接。石臺的周圍有仙女梳妝、海螺石,石螺對面有石桌、石缸和石松果等。側(cè)面洞口外香椿林下野花艷目植被繁衍,把洞口點綴得幽靜雅致。洞中歧洞叉水道不可勝數(shù),密如蜂房,不知所向,整個洞仿佛一座裝飾華麗、景幻莫測的水下龍宮。其奇特的景象似桂林蘆笛巖,又因非乘舟不能游覽,游人贈予“水上蘆笛巖”的美譽。
景觀特色
從洞中透過入口處,三角形的洞口如畫家定景框,把遠處青山和近處翠巒、綠竹、田疇、水面和垂釣漁人組成絕妙的畫面,山如寶石,人若游仙,水光山色,交相襯托,令游客傾倒。
盤陽河自巴馬甲篆鄉(xiāng)吉屯白熊洞潛入山下,形成了1500多米的伏流暗河,然后從此洞流出,是盤陽河注入紅水河前的最后一處伏流出水口。洞中鐘乳石千姿百態(tài),各肖物類,水碧石凈,光環(huán)影繞,特別是伴隨著游船的前行,在每隔兩三百米就有一個天窗而形成日光月色的光感效果及在光與影不斷變幻的時光隧道中,猶如經(jīng)歷了“三天三夜”的神奇感受而令人興奮不已。因進出此洞有“三明三暗”處,仿若“三天三夜”,故英國洞穴探險隊層由衷地感嘆在洞中探秘可體味在地球上消失三天三夜的感覺。洞的盡頭有一塊巨大巖石,裂痕石縫形成:“人、人、壽”三個字。
洞頂巖泉四季飄灑,洞中冬暖夏涼,三伏宜避暑,嚴冬可避寒。洞內(nèi)距出口不遠的廳堂中隱約可聞百鳥輕唱,蝙蝠和鳴,廳頂有巖燕、巖鷹、翠鳥、蝙蝠等飛行動物在此棲息,每當(dāng)朝霞初升或夕陽西斜的時候,成千上萬的巖燕飛出洞口貼水逐戲,蔚為壯觀,因此得名百鳥巖。
游百鳥巖只要一個半小時。去半個小時,回半個小時,在洞內(nèi)感受神奇的“三天三夜”也只有半個小時。時間雖短,其樂無窮。百魔洞是在岸上走,百鳥巖是在水上游。百魔洞還有幾盞照明燈,百鳥巖一盞照明燈都沒有,拍照很困難?!耙估铩备緵]法拍,“白天”的光線也很弱。那晝夜交替、光與影變幻的奇觀,一般相機是很難把它表現(xiàn)出來。拍了不少,有影能看的不多,大家將就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