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
海潮區(qū)
植被主要由叢林及海蓬子科植物組成,其中包括海岸沙灘上的半落葉潮濕熱帶林。這里也是瀕臨絕跡的潮淹區(qū)鱷魚出沒之地。
平原區(qū)
多為低洼地,雨季洪水泛濫形成沼澤帶,是棲鳥類的理想去處。
低地區(qū)
多為起伏平原,間有小山和石峰。這里植物的形態(tài)不同,有多為藍桉的稀疏樹林,也有草原、牧場和灌木叢。在與水澇平原交界處分布著沿海熱帶森林,林內(nèi)有多種動物。
陡坡和沉積巖孤峰區(qū):這里雨季時會形成蔚為壯觀的瀑布,并有多種動物棲息于此。
高原區(qū)
由古老的沉積巖組成,高度在250~300米之間,個別突兀的石峰,高達520米。主要植物為灌木,偶爾可見茂密的森林,多為野生巴旦杏。本區(qū)內(nèi)生活著多種稀有的或當?shù)靥赜械镍B類。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氣候
概述
這里屬熱帶草原氣候,雨季和旱季對比鮮明:熱帶季風把這里分為顯著的雨季和旱季。氣候是決定這里的水文地理特征、植被、土地形式的主要因素。90%多的降水集中在11月到次年的4月之間的雨季,局部的雷暴、季風造成的低氣壓引起的暴雨、熱帶颶風活動是這種氣候的典型特征。這里是澳大利亞降雨最多的地區(qū)之一。5~10月份的旱季里實際上沒有降雨,土地非常干旱。一般來講,年平均降水從沿岸地區(qū)向內(nèi)陸地區(qū)遞減,從1565毫米降到南部地區(qū)的1100~1200毫米左右。濕度在1月份到3月份之間最高。全年氣溫都很高。月平均最高氣溫在7月份的33°C 到10月份的42°C 之間。
影響
明顯的季節(jié)性降水導致地表水流有兩個截然不同階段。公園內(nèi)有瑙瑞乞哲河和瑪哲拉河,水源充足。在雨季里,河流暴漲,大面積的低地經(jīng)歷了洪水侵襲。在河流達到了最高水位地方,形成了一系列淺水洼地和其它形式的干涸河道。隔絕的河灣,雨季會積滿水,許多河流迂回曲折流向大海。到了旱季的末期,水流停止。低地植物在早季會曬焦,被林火燒黑。
物種
植物
卡卡杜和毗鄰的阿海姆地高原有著難以計數(shù)的獨特的動植物種群,這在世界上也是罕有的。公園最值得稱道之處是保存較完整的自然生態(tài)原始環(huán)境和優(yōu)美的景色。檸檬桉、大葉櫻、南洋杉等樹木,是澳大利亞的特產(chǎn)。這個公園中還生長著大片的棕櫚林、橘紅的蝴蝶花樹、松樹林等。卡卡杜國家公園的植物種類繁多,超過1600種,僅紅樹屬植物就有22種。公園里的沼澤地帶紅樹林形成天然堤壩,丘陵地帶是熱帶樹林和大草原。這里是澳大利亞北部季風氣候區(qū)植物多樣性最高的地區(qū)。尤其特殊的是阿納姆地西部砂巖地帶的植物多樣性,有許多地方性屬種。最近的研究表明,公園內(nèi)大約有58種植物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植被可以大致劃分13個門類,其中7個以桉樹的獨特屬種占優(yōu)勢為特征。
桉樹林
桉樹:澳大利亞是植物的王國,森林覆蓋率占全國面積的14%,大約有41平方千米,其中三分之二是桉樹林。桉樹在澳大利亞隨處可見,大約有五百多種,是澳大利亞植物中最有特色的一種,也是澳大利亞的國樹。澳洲是桉樹的原產(chǎn)地和集中地。桉樹廣泛分布于澳洲大陸的森林、山區(qū)、草原和荒漠等各種植物群落中。這種樹屬常綠特有屬植物。桉樹能充分利用水分,具有成長快、耐干旱的特點。桉樹的樹葉呈針葉狀,葉片稀疏,排列方向垂直向下,葉面光滑,可減少水分的蒸發(fā)。桉樹的樹干挺拔,直立參天,一般長到40~50米處才分枝。在澳大利亞東南部維多利亞州的吉普斯蘭有一棵巨大的杏仁桉,高達一百五十多米,樹干周長約15米,是世界上最高、最粗的桉樹。
鳥類
卡卡杜真是個迷人的地方,這個地區(qū)的鳥類豐富得令人驚訝,有三分之一還多的澳大利亞鳥類(大約有280個品黑頸鸛種)至少一年中會有一段時間生活在這個國家公園。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鳥類是蒼鷹和水鳥。公園的大片湖泊和濕地是水禽在旱季的天堂,上百萬只鳥聚集在這里,場面極為壯觀??ǘ诺闹参餅轼B類提供棲息場所;最常見的黑頸鸛,是北澳大利亞熱帶地區(qū)的象征。其羽毛為白色和墨綠色相問,富光澤,非常漂亮,常在積水洼地和淡水湖里與其他鳥如藍翅鳥(一種翠鳥)一起覓食。禽鳴鳥聲音清脆悅耳、婉轉(zhuǎn)動聽,為整個公園增添了無限生機。每當傍晚飛鳥歸巢時,禽鳴鳥啼于一片鼓噪熙攘聲中,更顯蓬勃生機。
哺乳動物
公園中有64種土生土長的哺乳動物。占澳大利亞已知的全部陸生哺乳動物的1/4還多。卡卡杜荒原還有75種爬行動物。在澳大利亞北部熱帶地區(qū),鱷魚在咸水河流中出沒。其中有著名的咸水鱷,主要生活在咸水港灣、河流以及積水潭里,它身長4~6米,性情兇猛,會攻擊人和其他動物,到20世紀六十年代,因大量獵取其皮而幾乎滅絕。1971年,澳大利亞北方的三個州開始了動物保護,在此之前已經(jīng)有27萬張鱷魚皮被運出了澳大利亞。剩余的鱷魚變得對人十分警惕。同時由于數(shù)目的回升和小鱷魚的長大,大鱷魚又一次變得不再鮮見。由于它們開始進入人類居住的地區(qū),人鱷之間的沖突日益突出,某些商業(yè)集團趁機提出要把捕殺鱷魚當作一項預防措施。
公園曾有不少水牛。但像咸水鱷一樣,被大量捕獵,起初是為了取得其皮與角,后來政策鼓勵大肆捕殺。這種水牛是十九世紀20~30年代歐洲人從印尼引進的,用來替代他們不適應熱帶氣候的家牛。20世紀80年代初,在北部地方的澇原上約有30萬頭水牛。澳大利亞人認為這些水牛踐踏植物,破壞分隔咸水和淡水生物的沖積堤,還帶有牛結(jié)核菌,對人類健康、野生物和養(yǎng)牛業(yè)構成威脅。到80年代末,幾乎所有水牛都被趕出公園或殺死了。
昆蟲
在卡卡杜草地上散布著許多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土堆。有的高逾數(shù)米,有的低矮。這些都是白蟻垤。白蟻是合群的昆蟲,每一只都有各自的職責。在每座硬如水泥的土堆殼里,都有迷宮狀的通道,羅盤白蟻的蟻垤最為特別,高2~3米,外表粗糙,好像上窄下寬的墓碑。都是南、北面窄,東、西面寬。
古跡
懸崖是卡卡杜國家公園里別具特色的景觀。懸崖上有許多洞,里面有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巖石壁畫,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巖畫大約7000處。在阿納姆高原地帶這種洞穴最多。這些巖畫是當?shù)赝林淖嫦扔谜褐C物的鮮血或和著不同顏色的礦物質(zhì)涂抹而成。
壁畫里的動物種類隨著繪畫的年代變化,這是海面上升之故。最早的壁畫做于最后一次冰河時期。當時海面較低,卡卡杜荒原位于距海約300千米的地方,畫中有袋鼠、鴯鹋以及一些現(xiàn)代已經(jīng)絕跡的巨大動物。
歷史文化
冰河時期約在六千多年前結(jié)束,海面上升,阿納姆地懸崖下的平原變成了海洋和港灣,所以這一時期的壁畫中主要是巴拉蒙達魚和梭魚等魚類動物。許多畫還把脊椎動物的內(nèi)部構造都畫了出來。壁畫的內(nèi)容反映了當?shù)赝林嫦葌兏鱾€時期的生活內(nèi)容、生產(chǎn)方式,以及某些野獸、飛禽的形象。其中一部分內(nèi)容與原始圖騰崇拜、宗教禮儀有關。在壁畫中有一些不為現(xiàn)代人所理解的抽象圖形。有的人體壁畫很奇特,頭常呈倒三角形,耳朵呈長方形,身軀及四肢特別細長,并且經(jīng)??梢砸姷蕉囝^臂的人體圖形。畫中人物多處于一種舞蹈姿態(tài),從他們或曲身、或跳躍的勁舞姿勢中,可看出這是個熱情開放、能歌善舞而又極富幻想的民族。壁畫較完整地反映了土著文化各個歷史時期的發(fā)展歷程??ǘ艊夜珗@內(nèi)的壁畫抽象夸張,反映了澳大利亞土著對世界的獨特認識。巖畫以及其他考古遺址,表明了這個地區(qū)從史前的狩獵者和原始部落到仍居住在這里的土著居民的技能和生活方式。藝術遺址使這里聞名遐邇。通過發(fā)掘遺址人們還找到了澳大利亞最早生活的人類的證據(jù),為澳大利亞的學者、研究人員等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土著
卡卡杜是澳大利亞土著卡卡杜族的故土,卡卡杜國家公園就以這個部族之名命名。他們的祖先至少在四萬年前已從東南亞遷來,先是逐島渡海而來,后來在冰河時期海面較低時從新幾內(nèi)亞沿陸路抵此。土著居民卡卡杜族傳承的是世界上還存活著的最古老的文化,一種自人類以村落的形式定居在中東并且首次開始農(nóng)耕以來已經(jīng)存在了40000年的文化。所有如今存活著的文化都可以追溯出一段歷史,然而與先民漫長的社會相比這段歷史卻要短得多。再沒有哪種文化較之卡卡杜國家公園更能清晰地展現(xiàn)澳大利亞先民的文化傳承關系。按照卡卡杜人的傳說,卡卡杜荒原是他們的女祖先瓦拉莫侖甘地創(chuàng)造的。她從海中出來化為陸地,并賦人以生命。隨她而來的還有其他創(chuàng)造神,如金格——創(chuàng)造巖石的巨鱷。有些祖先神靈完成創(chuàng)造使命就變成了風景,如金格變成一塊露頭巖石,形如鱷魚的背脊。公園的大部分屬土著所有,他們把土地租給國家公園與野生物管理部門。
繪畫藝術
公園內(nèi)的許多洞穴里有著不同風格的大量繪畫等藝術形式。在阿納姆高原地帶這種洞穴最多。有些的年齡達18,000年之久,古代文物、1000多個考古遺址的質(zhì)量、土著居民的文化和大約7000多個藝術遺址使這里聞名遐邇。通過發(fā)掘遺址,還找到了澳大利亞最早生活的人類的證據(jù),為澳大利亞的考古學、藝術史學以及人類史學提供了珍貴的研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