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鳳凰山位于佘山鎮(zhèn)境內,在縣城北約11.5公里,東枕通波,西連玉屏(薛山)。山形修峻,略呈“十”字形,宛若延頸舒翼、凌空翱翔之鳳凰,故名。鳳凰山居九峰之首,海拔51.1米,山地面積約400畝。
山之東部有懸崖一處,名青壁,高數十米,直如刀削。舊時上有虬松古藤,蒼森可愛。解放后封山育林,林木蓊郁,景色清幽。嘉慶府志載有山泉二:一曰鳳凰,一曰陸寶。陶宗儀詩:“丹泉陸寶秘精靈”,即指此。
《松江府志》記載,相傳晉太尉陸玩葬在鳳凰山。元代,有護軍鎮(zhèn)國上將軍、福建宣慰使、都元帥費榕(子拱辰、孫雄并祔)。明代,有太學生何之龍、封戶部員外郎張宗仁、戶部員外郎張賓暘、御醫(yī)趙友同、兗州府通判王輔、南安府知府張弼(其子宏至、孫其協(xié)、其悰、曾孫德璨同祔)、教諭章霖、舉人候選中書張澤瑊、國子監(jiān)學正張澤緒以及孝子張忠掌,節(jié)婦舉人張德瑜之妻姚氏等。清末、民國時期,更有眾多的達官、富商選擇安葬在此。
鳳凰山不僅有墓,還有許多道觀祠廟,如三星閣、崇禎年所建祭祀明左春坊左諭德張以誠的張宮諭祠;有祀清江南提督梁化鳳的梁壯敏祠。
歷史文化
在山之東有青壁崖,山腰有南村居、來儀堂、且止園、梅花樓、芙蓉莊、山月軒,山巔有三星閣,山麓有摩霄崖、東海亭,山南有鳳凰山莊,山下有錦溪橋、竹堂、慶陽院等。鳳凰山歷代名人輩出,既是元末明初文學家、史學家陶宗儀隱居之地,又是護軍鎮(zhèn)國上將軍都元帥費榕、東海先生張弼棲息之地。在古時,鳳凰山還是聞名江南的名山之一,僅山上百年以上古樹名木就多達數百棵,四周分布著眾多道觀寺廟,是宗教活動盛行的地區(qū)。明清之際,鳳凰山林木翳然。
地理環(huán)境
位置
鳳凰山位于上海松江西北境內,是海上名山“松郡九峰”之一,方圓萬頃。鳳凰山東接東海,西靠青浦朱家角古鎮(zhèn),南依佘山與辰山,北臨同濟大學嘉定校區(qū)。
地質地貌
鳳凰山地處長江三角洲前緣河口濱海平原,周邊高峰林立。鳳凰山東枕通波,西連玉屏(薛山)。山形修峻,略呈“十”字形,宛若延頸舒翼、凌空翱翔之鳳凰。由中生代熔巖與火山碎屑巖構成,局部有粗面流紋巖、英安流紋巖、粗面流紋質熔結凝灰?guī)r、流紋質(巖屑)晶屑凝灰?guī)r、流紋質玻屑凝灰?guī)r。明清之際,鳳凰山林木翳然,黑松、香樟、水杉、刺槐、刺杉、毛竹、淡竹、廣竹、紅殼竹等蔚然成林,長勢旺盛。
氣候
鳳凰山屬北亞熱帶季風區(qū)域,受冷暖空氣影響,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冬季盛行西北風,受大陸風侵襲,以少雨寒冷天氣為主;夏季盛行東南風,受來自海洋風控制,天氣炎熱多雨;春秋季為冬夏季風交替時期,常形成冷暖干濕多變等不穩(wěn)定天氣,又由于冬夏季風強弱和進退遲早不一,造成年際變化上的差異。
植被
鳳凰山原生植被屬北亞熱帶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混合林,次生林為針闊混交林和針葉林,主要有水杉、柳杉、黑松、香樟、白榆、櫸、槭、懸鈴木、青楓、梧桐、女貞、毛竹、蔑竹、棕櫚等。
自然資源
鳳凰山的藥用植物豐富,在《本草綱目》記載的1800多種中草藥中,鳳凰山就有167多種。據1990年藥用植物普查結果,已知全山有藥材217種。因此,鳳凰山(松郡九峰)有“天然藥庫”之稱。藥用植物有曼陀羅花、金釵、王龍芝、猴結、九仙子、天麻、田七等名貴藥材。曼陀羅、靈芝、玉簪、龍葵、何首烏、龍須草、丹參等名貴藥材。舊時在山中還能常見梅花鹿、虎、獐、豺、金錢豹、麂子、野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