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遷安在特殊的構造位置和長期的地質作用下,形成并保留了奇特而珍貴的多類地質遺跡。著名的"遷西群"就創(chuàng)建于這一地區(qū),是我國公認的最古老的地層之一,地質公園內還完整的發(fā)育了距今約17-8億年前的長城系、薊縣系和青白口系;是我國華北奧陶系標準剖面的所在地。遷安曹莊、黃柏峪等地出露的麻粒巖相和角閃巖相的變質雜巖,其鋯石離子探針年齡達到38-38.5億年,是中國最古老的巖石。它不僅是我國早太古代古陸核的代表,也是世界上僅有的6處最古老陸核的發(fā)現(xiàn)地之一。深入研究太古宙時期原始陸核的形成與演化,不僅對中國,而且對全球研究地球起源、地殼變遷都有著極其重要的科學意義。
公園內地下巖溶景觀十分發(fā)育,其中以黃金溶洞最具美學觀賞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因洞內發(fā)育含金的石英巖脈而得名。
地理特征
遷安國家地質公園內位于黃柏峪村的古老巖石距今38.5億年,是我國早太古代陸核的唯一代表,見證了早期地球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山葉口景區(qū)平頂山中間地段散落的“五彩石”,是30億年前深海底的鵝卵石、泥沙在高溫高壓下,通過地殼運動而形成,巨石形態(tài)各異,似人似獸似鳥,鬼斧神工,有極高的科學研究意義和觀賞價值。而紅峪山莊景區(qū)的地下巖溶遺跡“黃金溶洞”,發(fā)育在元古界長城系高于莊組中,是我國發(fā)育溶洞的最古老地層,洞內遍布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石瀑布等,具有新構造活動期次的研究意義。
此外,園區(qū)內還有人類活動遺跡爪村遺址、安新莊遺址,人文景觀萬里長城中唯一一段長1.5公里的大理石長城。古生物化石——古菱齒象骨化石以其高大和完整程度,位居國內第一、亞洲第二。
相關景區(qū)
山葉口景區(qū)
山葉口景區(qū)位于大五里鄉(xiāng)南部,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是遷安國家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面積14平方公里。這里旅游資源豐富,石奇、水秀、松美是它的真實寫照,遠古海洋地質構造向人們展示了一個活脫脫的海底世界奇觀,這里被地質學家譽為“全息太古時代地質地貌檔案館”。過去的山葉口,松山依舊,彩石無人問津。經過歷屆鄉(xiāng)黨委、政府的不懈努力,這個世外桃源才逐漸讓外界所認識。曾有專家用“一不二難”來評價山葉口,即“地質奇觀不可復制,植被、村容村風難以復制?!?/p>
靈山景區(qū)
靈山景區(qū)地處京、津、秦腹地,位于河北省遷安市蔡園鎮(zhèn)境內,遷安國家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屬唐山八大景區(qū)之一,靈山以山美、境幽、峰奇、石怪、水靈聞名于京東,被喻為京東第一景,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景區(qū)占地面積為1500公頃,是以宗教文化為特色的景區(qū)。相傳靈山乃女媧娘娘補天煉石處,女媧娘娘煉五色卵石以補青天,補天時,其手影化作五座山峰,故靈山又稱五峰山。景區(qū)有千年白果樹、白塔寺、碧湖、五彩石、瀑布、仙女彩帶圖等六大景區(qū);圣水井、青白蛇洞府等四大絕景;千姿百態(tài)、鬼斧神工的長壽石、和睦石、飛來石、姻緣石、石鼓、石椅等二十八大奇觀。同時,靈山旅游區(qū)在不斷的規(guī)劃建設中,還形成了天然、質樸、美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和諧統(tǒng)一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