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蓮山、九仙山兩大景區(qū)構(gòu)成五蓮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九仙山為五蓮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的一部分,與五蓮山隔壑相峙,素以“奇如黃山,秀如泰山,險如華山”而著稱。九仙山奇峰異石與洞窟泉瀑之多,與五蓮山并稱雙絕。以其突兀的山峰,蒼翠的植被,古老的文化,形成以游覽觀光為主體的產(chǎn)品類型。最高峰卡山垛海拔697米,從曲徑通幽的山間秀色到晴空響雪的懸泉飛瀑,從韻脈神秘的自然景觀到古老豐富的歷史文化,無不受到眾多游客的喜愛,成為游覽的佳處。九仙山的美可以歸納為奇、秀、險、怪、幽、曠、奧七大特色,最大的特點是“地中山、地中潭、地中瀑”,華北罕見,令人叫絕。還有被譽為“江北一絕”、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春夏之交,競相開放,令人陶醉。霜秋之季,滿山紅葉與山光石景相輝映,蔚為壯觀。
居仙臥龍,傳神離奇。歷史上許多隱士騷客,常會于此,吟詩論文,贊美九仙山勝境。宋代文學(xué)家蘇軾曾有“九仙今已壓京東”的詩句。戰(zhàn)國孫臏馬陵大捷之后,辭去齊國軍師,浪跡山林,終選此地,修建茅舍,聚待講學(xué),并寫下了千古不朽的軍事巨著《孫臏兵法》。明代禮部侍郎翁正春贊為“真齊魯間最圣地也”。 一九八八年,九仙山含在五蓮山之內(nèi),被省政府列為省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其知名度大幅度上升。一九九五年松柏鄉(xiāng)政府正式將其列入發(fā)展計劃。修復(fù)了孫臏讀書院遺址,并重塑了孫臏像,開辟了孫臏書院游覽區(qū)。另外,徹底修通了九仙山通往縣境主干道的盤山通車路附建中型停車場,還建有小型食宿賓館及民俗村等其他服務(wù)設(shè)施,設(shè)置多處購物網(wǎng)點,旅游服務(wù)體系基本形成。
光明寺:坐落于五蓮山大悲峰前,左右分別為望海峰和天竺峰所環(huán)抱。該寺始建于明萬歷三十年,歷時五載完工,明崇楨和清順冶、康熙年間又多次復(fù)修和擴建,形成了規(guī)模宏大的古寺院建筑群。該寺建筑重梁掛柱,飛檐琉瓦,瓊頂玉柱,氣勢雄偉,在歷史上素有通天之舉,登山遠眺,層巒疊障,蒼松翠柏,間以光明寺樓臺亭閣,異彩多姿,相得益彰,甚是巍峨壯觀,光明寺遂成為山東省四大名寺之一。鼎盛時期,全寺?lián)碛袠?、臺、亭、閣150余間,僧眾300余人,進香拜佛者絡(luò)繹不絕。光明寺歷經(jīng)滄桑,在戰(zhàn)亂中大部分損毀。1985年4月24日,光明寺修復(fù)工程開工,至1986年藏經(jīng)樓、大悲殿、伽藍樓、西配殿、鐘樓、三寺門建成,重塑了22尊像。其中觀音菩薩像為貼金彩塑,華美異常。1997年10月,光明寺被省政府批準(zhǔn)為宗教活動場所。從此佛事日盛。1998年6月名剎鎮(zhèn)江市定慧寺住持兼無錫禪符寺住持、中國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江蘇省佛教協(xié)會會長茗山來光明寺考察。他推薦弟子、定慧寺監(jiān)院覺照住持光明寺。9月,覺照、然慧等十位名僧住進光明寺,主持宗教活動。覺照法師俗名李鶴同,祖籍安徽。他自捐資金全面恢復(fù)光明寺古建,重建光明寺大雄寶殿、藏經(jīng)樓等主體殿堂,以與大悲峰等背景和諧一致并適合大規(guī)模的佛事活動。望海樓 位于五蓮山光明寺東的望海峰上,約建于清乾隆年間。樓高8米,8面3層,青磚灰瓦,亭亭玉立。樓內(nèi)有螺旋攀附而上的階梯,二、三層?xùn)|西南北各有一圓形窗口,頗似軍事瞭望臺。晴日,登樓極目東望,可見水天一色,碧波萬頃的黃海海域、古瑯琊臺、大珠山、靈山島等一覽無余。俯瞰山下,村舍田園盡收眼底。日出時,莽莽天際,紅光四射,氣象萬千,令人嘆為觀止。望海樓于戰(zhàn)亂時期被損毀,后于一九八八年予以修復(fù)。由于位居望海峰頂,地勢較高,游人無不攀登賞景,若游山,則必登望海樓,不登此樓,則認為枉來此山。年長日久,望海樓則成為五蓮山的象征和代表,形成別具風(fēng)格的一處景點。 水簾煙雨 位于光明寺東北。有長達60米深的水簾洞,還有石佛層、仙人洞、仙人臺、蓮花座、養(yǎng)目潭、獅子窟、壽龜巖、鐵胡同等景點。水簾煙雨景區(qū)以水簾洞為中心,上有奇峰異石,下有深澗幽洞,景色怡人,身臨其境,奧秘?zé)o窮。 觀瀾亭 建于五蓮山大悲峰東端、光明寺東北方向的一塊名曰菩提樓的巨石上,為四柱四角木結(jié)構(gòu),飛翹角灰瓦建筑,亭周圍置以欄桿,亭內(nèi)置有青州市宗立成先生捐贈的青石料石桌、石凳一套。
建于五蓮山大悲峰東端、光明寺東北方向的一塊名曰菩提樓的巨石上,為四柱四角木結(jié)構(gòu),飛翹角灰瓦建筑,亭周圍置以欄桿,亭內(nèi)置有青州市宗立成先生捐贈的青石料石桌、石凳一套。
一.峽谷漂流
景區(qū)將投資3000萬元在九仙山打造驚險刺激的峽谷漂流項目,填補日照旅游市場空白。目前,上游碼頭、游客服務(wù)中心、小二型水庫等項目正在加快推進,預(yù)計五一開門納客。
據(jù)了解 ,九仙山漂流項目上起黑牛場杜鵑花園,下至龍?zhí)洞髰{谷,漂流溪道全長2600米,落差70米左右。沿途包括激流勇進、林果采摘等休閑項目,全程將打造互動體驗與自然山水環(huán)境結(jié)合一體的旅游產(chǎn)品類型。由于高低落差較大,溪道長,在漂流過程中 ,游客既可以欣賞沿途美景,也可體驗山回水轉(zhuǎn)間的驚險刺激。
二.主要景點
(1)孫臏書院
亦稱九仙書院,靴谷書院,坐落在九仙山游覽區(qū)內(nèi),倉敖嶺西麓抱犢峰下,始建年代無考,相傳此
為齊國軍事家孫臏聚徒講學(xué)之處。孫臏在馬陵大捷之后,辭去軍師之職,遍尋齊地名山,選中此處,蓋石屋三間,隱居此中研讀兵法,總結(jié)自己多年作戰(zhàn)指揮經(jīng)驗,在此寫成了千古不朽的軍事巨著《孫臏兵法》。由于年代久遠,原有的房屋己倒塌,康熙年間文人李澄中曾賦詩曰:“孫子何年去?空余此講堂。云深丹灶冷,竹覆石壇荒”。1996年8月,重新進行修復(fù)。修建后的孫臏書院為正堂二間,總面積50平方米,石墻、原木屋頂,并在屋內(nèi)陳設(shè)了孫臏塑像。書屋平臺以下,筑55級石階至谷底,以供游人登臨瞻書仰。孫臏院的修復(fù),使這里成為九仙山一個主要的游覽小區(qū)域;眾多的游客都被孫臏遺風(fēng)所吸引,前來瞻仰一代軍事家的風(fēng)范。此處巒峰疊翠,松濤陣陣,環(huán)境優(yōu)雅,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相互交融,形成意蘊深邃的游覽境地。
(2)黑牛場花園
位于孫臏書院以南,九仙山最大杜鵑花園,園內(nèi)生長著成片的杜鵑、蘭錦、粉團、連翹
等花木,每天春夏之交,鮮花競放,爭奇斗艷,五彩繽紛,如詩如畫,且多海石景觀。杜鵑花開時花色各異,景象壯觀,花期4-—5月,花冠呈玫瑰紅、鮮紅或粉紅,因品系不同,開花的時間也各不相同,自陰歷三月份,粉紫色的"藍錦"品系,就爭相開放。"五一”時節(jié),可見漫山遍野簇簇鮮花,流光溢彩,磬香襲人,與山光石景相映襯,宛如天然畫卷。此時,赴山賞花的游人如織,但見花海人潮,游人似夢如醉,如入仙境。黑牛場花園與靴石南山花園、五蓮山北坡花園,并稱三大“仙家花園”。野生杜鵑又俗稱映山紅,在五蓮山風(fēng)景區(qū)生長區(qū)域非常廣泛,總面積約有一萬多畝,其品種之多,面積之廣,花色之麗,譽冠華北,素有“江北第一杜鵑園”之稱。九仙山是江北最大的野生杜鵑花基地,總面積約9692畝,占森林總面積的22.3%,有“萬畝杜鵑花園”之稱,與龍?zhí)秿{谷并稱為江北雙絕。品種有映山紅、滿山紅、云錦杜鵑、蘭錦杜鵑等。盛開時,姹紫嫣紅,在懸崖、澗泮隨處可見。秋天遍山紅葉,叢林盡染。
(3)雪練飛瀑
又名毛家河瀑布,位于積霖谷上游。瀑寬5米,落差20米,瀑下為圓潭,潭水澄清,深不可測。瀑布落水,一如銀河倒瀉,聲如萬馬奔騰。置身于此,不禁使人想起唐代詩仙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豪邁。夏日雨沛,瀑布又如白練垂空,水瀉潭中,泛起浪花,似白練層疊,故稱“雪練飛瀑”。白龍?zhí)镀俨硷w流直下,溢滿白龍?zhí)吨笥滞绷鬟^僅三尺寬的云香池,下瀉入黑龍?zhí)丁?/p>
(4)靴石
又名龜靴石。巨石高達三米,重達數(shù)萬斤,酷似古人穿的靴子。傳說八仙過海路過此地,和山
神一起在次治理荒山,鐵拐李脫下一只靴子到嶗山裝來凈水,山神用柳枝蘸了凈水灑遍山峰,八仙辭別九仙山過海去后,靴子遺留在此,故名靴石。
(5)龍?zhí)洞髰{谷
九仙山內(nèi)的龍?zhí)洞髰{谷,是華北罕見的地中山、谷中景、奇峰秀水,貌似五陵源。著名的景點有
一谷、一獅、連二巒;六竇、六洞、十六潭;八門、八巖、九奇峰;十八瀑布貫龍?zhí)?。全谷達七十七景之多,被譽為“齊魯小三峽”.白龍?zhí)?/p>
又名霜潭。位于九仙山北麓,山泉匯集的毛家河,潭狀如井,壁高百米,直徑三十米,東、南、西三面為懸崖峭壁,北面為出口。潭水澄清,深不可測,狀如銀河倒瀉,聲如萬馬奔騰在山峰間奔流而來,驟然從懸崖上跌落,形成白澗瀑布。再向前順河而過石門,有摩天峭壁迎面而起,將河水截斷引入石崖之下,形成深不可測的白龍?zhí)?。潭上峭壁千仞,有古人摩托車崖鐫字“孝子回車”,精警醒目。澗水從隘口落下,下瀉潭中,云蒸霞蔚,壯如白練垂空飛舞。潭中浪花泛水湛然幽深,其奇險幽深使人臨淵心動。潭北有龍王廟,為祭潭祈雨的場所。白龍?zhí)端儩嵡邃#侍鹂煽?。又稱“甘泉”、“玉泉”。
(6)齊長城
戰(zhàn)國時期齊長城自汪湖鎮(zhèn)后泥牛村西入境,至槎河鄉(xiāng)三塊石村出境,綿延60余公里,占齊長城總長的1/10,其中分流山至松柏鄉(xiāng)張榜溝村一段保存較完好橫亙于九仙山西麓7.5公里處,松柏鄉(xiāng)前長城嶺村后一段,不僅長城遺址尚存,而且還存有烽火臺遺址。
(7)牌孤遺風(fēng)
位于九仙山南麓的牌孤山之陽,因山而名,系戰(zhàn)國時一古城堡遺址。東西長300米,南北寬250米,面積7500平方米。自50年代發(fā)現(xiàn)至今,陸續(xù)出土有青銅劍、 銅戈、銅鏃等兵器及殘?zhí)掌鳌?964年秋一次出土8枚青銅璽,印文均為“左木行正本”,為國內(nèi)罕見的文物珍品。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仰止坊
位于九仙山東南麓的叩官鎮(zhèn)丁家樓子村東部。系地方名人丁耀斗為頌揚其父丁惟寧的功德,以昭后世而興建。仰止坊與石祠南北相對,相距約10米,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 年)建。坊之左右各墊雙層長方形雕云紋座,上立四棱抹角石柱, 柱之前后各輔石耳,石柱正面刻對聯(lián)一幅,上為“一詠一觴暢百年之逸興”,下為“勿伐勿剪綿千載之遐思”。石坊面額書“仰止坊”3個大字,前題“賜進士中憲大夫湖廣副使前巡按直隸監(jiān)察御史丁公 諱惟寧字少濱主人題”,后綴“萬歷三十八年孟冬吉旦不肖男耀斗述”。坊額背面書“山高水長”4字。
(9)丁公石祠
位于九仙山東南麓的叩官鎮(zhèn)丁家樓子村東部。系地方名人丁耀斗為頌揚其父丁惟寧的功德,以昭后世而興建。石祠始建于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二月,年底落成。石 祠坐北朝南,全部用石料建成。由祠、坊、門組成。祠面闊3間,一門三窗,七檁兩梁,重梁雙柱,柱頭雕昂,石板瓦雕花脊,龍形雙鴟吻,長9.1米,寬5.13米,總建筑面積46.7平方米。門眉之上刻“柱史丁公祠”5字,祠內(nèi)正堂北壁刻“羲黃上人”4字,兩側(cè)間北壁正中各嵌一石碑,兩山墻之正中各嵌石碑3塊,碑刻內(nèi)容有《柱史 丁公石祠記》、《九仙山丁憲副先生祠堂歌》、《游覽諸公留題》等。原祠內(nèi)沿墻一周有料石砌筑高l米、寬0.6米的2層高臺,臺上供奉丁氏世祖靈位。
(10)九仙山大佛
座于九仙山山東北麓,距莊溝村約500米,系面向南的卵形巨石雕刻。佛像高4.5米,寬2.2米,身著袈裟,端坐于蓮臺之上,右手掛念珠,左手作拈數(shù)狀,口似念念有詞。據(jù)考證為宋代雕刻。
(11)洗耳泉
在九仙山東南麓胡林村西石壁上,刻有楷書“洗耳泉”,下方為一山泉,流水長年不斷,俗稱“洗耳泉”。每字215X176厘米,字體之大,實屬罕見。上款為“明崇禎三年十月”,下款署“主人呂一奏題書”。呂一奏為明代諸城人,萬歷進士,曾任知縣、戶部督餉主事等職。后退歸林下,在九仙山筑舍(遺跡仍依稀可辨),以詩酒會友,秉性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