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與起源
串串香,它實際上是火鍋的另一種形式類似 “ 麻辣燙“,所以人們往往又稱它為“小火鍋”,“串串香”最早出現(xiàn)在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的四川成都。最初的串串香,鍋底和菜都很簡單,發(fā)展到現(xiàn)在幾乎是無所不涮。不同的人制作的串串香都有所不同,因此,四川串串香種類繁多,風味各異。
歷史起源
“串串香”最早出現(xiàn)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成都一些城鎮(zhèn)待業(yè)人員為了生計,就在一些熱鬧的場所如商場、影劇院、錄像廳等附近擺攤經(jīng)營“串串香”。以竹簽串豆干、兔腰,在鹵鍋中燙熟,蘸上麻辣調(diào)料,“好吃嘴”們邊走邊吃,逍遙自在。風味濃郁、菜品豐富、服務(wù)優(yōu)質(zhì),價廉消費而深受大眾青睞,食客絡(luò)繹不絕。
傳統(tǒng)菜品
對菜品的創(chuàng)新與開發(fā)行動一直比較緩慢,并未認真研究市場需求與客人的口味需求,對菜品只注重其外表,如品種多樣、時鮮程度、擺放造型等等,沒有深挖其內(nèi)在的口味、色澤、營養(yǎng)的健康搭配,更不注重品牌的培養(yǎng)。而今的消費者,對吃串串香已經(jīng)有了更新的認識和要求。從80年代的“口食”,90年代的“目食”發(fā)展到今天“心食”的境界,從色、香、味、型、器的基礎(chǔ)上,上升到聲(聽聲音)、法(做法)、量(份量)、質(zhì)(質(zhì)量)、數(shù)(點菜量)的層面,而且更注重營養(yǎng)的搭配與吸收及原料的鮮活程度。
創(chuàng)新菜品
為了迎合并滿足市場消費者的潛在需求,一些有遠見的串串香餐飲品牌開始在發(fā)展新品上講究兼容并蓄,進行菜系的融合、口味的匯串,傳承傳統(tǒng)制作精髓并與之相結(jié)合,創(chuàng)新推出新派串串香,一種能喝湯的串串香!
眾所周知,串串香好不好吃,底湯當然是最重要。新派串串香以紅湯(麻辣)、白湯(骨湯)、清湯(鮮香)、海鮮湯4種底湯為特色。底湯以雞骨、豬骨吊鮮,同時加入草果、丁香、砂仁、桂皮等20余種中草藥。并配以采用現(xiàn)代食品生物技術(shù),以雞骨、豬骨以及蘑菇、干貝等為原料,經(jīng)低溫粉碎后提取有效成分,制作而成的高純度、高品質(zhì)調(diào)味底料,充分保留原料特有的高蛋白質(zhì)、鈣、肽等的營養(yǎng)元素。不僅涮燙出來的菜品口感好,而且底湯鮮美,且中解辣解燥,不用擔心上火,還可以起到補充鈣質(zhì)、保養(yǎng)滋補,開胃順氣的功效。
選料豐富,營養(yǎng)全面,新鮮肉類、禽類、水產(chǎn)品、時令蔬菜、干鮮菌果等均可入鍋,一夾一涮,便可食用,食品營養(yǎng)成分不流失。既能吃上鮮嫩可口的食品,又能喝上營養(yǎng)豐富的底湯,真正是更美味、更營養(yǎng)、更健康、更時尚。
菜品種類
串串香的種類很多,從海里的海鮮,魚,蝦,蟹,貝類,到家禽,豬肉,牛肉,羊肉,鴨肉,鵝肉等,還有健康的蔬菜等很多種,常見的菜品就有牛肉、雞肉、黃臘丁、鯽魚、魷魚、鵪鶉蛋、毛肚、黃喉、肉丸、火腿腸、肫肝、鴨腸、雞心、蟹柳、豆腐干、豆腐皮、豆筋、土豆、芋兒、青筍尖、大白菜、藕片、木耳、香菇、豌豆尖等等,而所有的東西仍然是用竹簽穿成串。巴蜀人喜歡吃辣椒,而串串香也是越辣越好,不但要辣,還要辣的香,所以鍋底的佐料就十分重要了。鍋底是味道的源泉,像普通的我們可以看得到的,就有辣椒,花椒,桂皮,豆瓣醬,蔥姜蒜,八角,香葉,黨參,白芷等,有些還是中藥的鍋底,吃了后可以滋補的。
常用香料
1、甘菘在麻辣火鍋湯料或鹵菜中常用的一種毛絨絨、黑褐色的根狀香料,成都人稱之為香草,重慶人稱其為香菘,其實應(yīng)該叫甘菘,又名甘菘香。
2、丁香又叫公丁香、子丁香,為丁香的花蕾,烹調(diào)中常用的是干品,香味濃,嘗之有刺舌、麻舌感,其性味辛溫,有暖胃、止嗝逆、驅(qū)風、鎮(zhèn)痛的作用。
3、八角應(yīng)叫八角茴香,又叫大茴香、大料、八月珠,這是人們較為熟悉的一味香料。
4、小茴香又叫茴香、香絲菜、懷香、野茴香。全國多數(shù)地區(qū)都有栽培,且為人們所熟悉,其鮮品莖葉在烹調(diào)中常見用于制作茴香胡豆、茴香餡餃子等。
5、草果一種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實,嘗之味怪,不好受。其藥性溫、味辛,有燥濕健脾、祛痰溫中、逐寒抗瘧疾的作用。
6、砂仁又叫春砂仁、陽春砂仁,系植物陽春砂的成熟果實,嘗之澀口,聞之有香味,藥性溫,味辛。三奈有的地方也叫沙姜、山辣,為根狀莖。靈草為近幾年廣泛用于火鍋的一味香料。
7、排草與靈草一樣,也是近年來在麻辣火鍋中運用普遍的一味香料。
8、白豆蔻又叫圓豆蔻,市場上或藥店有寫為百11肉豆蔻別名玉果。近年來在火鍋中運用十分普遍,不過嘗之味亦不好受,其藥性味辛溫,具有暖脾胃、澀腸、下氣的作用。
9、桂皮又稱肉桂。性味辛甘、熱,有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的功效。主治腎陽虛衰、心腹冷痛、久瀉等。油性大,香味濃烈。
吃法特點
串串香的吃法不同于中餐菜,不是將已烹調(diào)好的菜肴端到桌子上就可以吃;而是把一些半成品菜品端到桌上,由自己親手操作(烹飪),自燙自食;菜品的燙(煮)食火候,就掌握在食客的手中。
涮
即將用料夾好,在鍋中燙熟,其要決是:首先要區(qū)別各種用料,不是各種用料都是能燙食的。一般來說,質(zhì)地嫩脆,頃刻即熟的用料適用于燙(涮)食,如鴨腸、腰片、肝片、豌豆苗、菠菜、、金針菇等;而質(zhì)地稍密一些,頃刻不易熟的,要多燙一會兒,如毛肚、菌肝、牛肉片等;其次要觀察湯鹵變化,當湯鹵滾沸、不斷翻滾、并且湯鹵上油脂充足時,燙食味美又可保溫;再次,要控制火候,火候過頭,食物則變老,火候不到,則是生的;第四,燙時必須夾穩(wěn)食物,否則掉入鍋中,則易煮老、煮化。
煮
即把用料投入湯中煮熟。其要決是:首先要選擇可煮的用料,如帶魚、肉丸、香菇等這些質(zhì)地較緊密的,必須經(jīng)過長時間加熱才能食用的原料;其次,要掌握火候,有的煮久了要煮散、煮化。
吃麻辣燙的經(jīng)驗應(yīng)是先葷后素,燙食時湯汁一定要滾開,要全部浸入湯汁中燙食;其次是調(diào)節(jié)麻辣味,方法是:喜麻辣者,可從火鍋邊上油處燙食;反之則從中間沸騰處燙食;再次就是吃麻辣燙時,必須配一杯茶,以開胃消食,解油去膩,換換口味,減輕麻辣之感。
干碟
主要是干辣椒面、花椒面、熟芝麻、碎花生米、鹽、味精等佐料拌勻即可。干碟適合重口味的,喜辣的人。
油碟
油碟主要是香油 、大蒜泥 、香菜、蔥花、、鹽、味精。油碟適合不怎么能吃辣椒的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