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展歷史
基本概況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是于明治中葉時期建造的法式文藝復興風格的博物館。本館(主樓)主要用于舉辦各種專題展覽,是典型的歐洲巴洛克式建筑。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開館于1897年,當時名稱為帝國京都博物館,1952年更名為京都博物館。2001年又改制為獨立行政法人。
京都博物館以千年之都京都為據(jù)點,推展文化財產(chǎn)的展示、保存、研究的工作,已成為一般民眾認識文化財產(chǎn)的文化設施,今后期望能有更多的人加以利用。
歷史沿革
其前身為帝國京都博物館,于1889年5月根據(jù)宮內(nèi)省官制設立,1897年5月開館,1900年6月改稱京都帝室博物館。1924年2月由帝室下賜京都市。1952年4月根據(jù)文物保護法修正案,改名京都國立博物館,隸屬文部省文化廳。該館占地50377平方米,主要陳列場地有舊館和新館。新館陳列日本及中國和朝鮮的考古、陶瓷、 雕塑、繪畫、書法、染織、漆器、金器等,舊館常舉辦國際展覽和特別展覽。
截至1985年3月底,館藏美術品3975件,京都附近神社、佛寺及私人寄存的美術品5593件,共9568件;其中國寶89件,還藏有各種圖書34527本,各種照片底版74424張。
2007年開始由獨立行政法人國立文化財機構負責運作.
藏品特點
京都國立博物館的館藏品偏重于11世紀到14世紀的平安朝到室町幕府時期。以日本古代美術作品為中心,分成考古、石器、陶器、繪畫、書法、生活用具與刀劍等不同主題的展示室。此外,還收藏了亞洲古代工藝美術品共88800多件,其中包括了普賢菩薩像、松林圖屏風、平治物語繪詞和白氏詩卷等87件國寶。
主要用途
京都國立博物館本館(主樓)主要用于舉辦各種專題展覽,是典型的歐洲巴洛克式建筑。
建設布局
京都國立博物館紅磚白柱的造型,屋頂?shù)牟糠萦秩诤狭朔鸾膛c和風的建筑風味,是極為特殊的“和洋”折衷式建筑。建筑前有大大的噴水池,整個畫面就像是畫家筆下的畫面般耀眼。
躲在京都國立博物館后面的庭院里,有一間小小的日式茶室“堪庵”。古樸到近乎簡陋的小木屋,簡單樸實的內(nèi)部陳設,面對一個用石頭假山借景的山水庭院,坐在屋檐下望著院子里,紅葉與金黃的銀杏襯著翠綠的柏,風吹過的瞬間落下交雜著金色與紅色的雨。
歷史價值
具有100年歷史的“京博”,其建筑物本身就是文物。可以說是“京博”象征的“主樓”是由宮內(nèi)省內(nèi)匠寮工程師片山東熊設計而成的,他主持設計了東京迎賓館?!熬┎睘榧t磚、青銅屋頂?shù)挠∠笈娠L格融合明治風格的西式建筑,正門、賣票處、袖屏同時被指定為重要的文物。收藏品包括5500件館藏品和神社、寺院移交的5900件寄存品,共約11000件。其中,國寶100余件,重要文物也超過800件。“新館”中,將這些重要文物分為考古、陶瓷、雕刻、繪畫、字跡、染織、涂漆工藝、金屬工藝品展出。
尤其是京都作為皇都時代的古典美術作品中,許多收藏品值得一看。雪舟的《天橋立圖》(國寶)以及室町時代隨著禪宗的傳播而興盛起來的水墨畫,以清一色的描繪同時烘托出全部色彩。水墨畫以其簡練的美感、扣人心弦的表現(xiàn)手法等與禪宗相通的魅力吸引著前來觀賞的人們。另外,表現(xiàn)從桃山時代至江戶時代迎來全盛時期的屏風畫和隔扇畫的大畫面繪畫,以日本固有的絢麗奪目的裝飾美而聞名。琳風畫派的鼻祖——啥屋宗達和尾形光琳的作品,在其標新立異的構思和大膽創(chuàng)新的構圖方面別有風范,時至今日還影響著日本的畫家。
由于京都國立博物館具有特殊的歷史價值,1969年被列為日本的國家重要文物,博物館擔當起對千年古老京都及分布在周圍地區(qū)的各類文物的保京都國立博物館的館藏品偏重于11世紀到14世紀的平安朝到室町幕府時期。存、展示和開展研究活動的任務。
文物保護
該所創(chuàng)立于1980年,是日本國家文物保護行政機構。按照日本文物管理法規(guī)的要求,各收藏文物的單位沒有修理文物的權利,所有文物的修理,要送到相關機構。 京都國立博物館有資格對國家及地方公共團體所屬文物、國家及地方公共團體指定的文物等進行修復、保護和摹繪復制等。舉一個例子,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關系。
比如就文物保護而言,某些沒有保護條件(所謂“沒有保護條件”也有明確的定義,達不到要求的單位,必須將文物送博物館保存)的單位,必須將自己所擁有的重要文物送到京都國立博物館保存,博物館方面不得隨意使用、參觀、出版等,如果有人要參觀這件文物,必須首先向博物館方面提出申請,博物館方面再向原收藏單位提出申請,得到同意后,在原收藏單位監(jiān)護人員在場的情況下,才可以參觀、研究等等。
有作為帝國京都博物館被明治30年(1897年)開設了的100年以上東西歷史的國立的博物館。京都傳來了的美術作品和文物及日本和把東洋的古美術品和埋葬文物等做為中心夸耀1萬分(件)以上東西收藏品。
同時,明治時代被建設了的本館,由于由于親自動手許多皇太子皇宮(赤坂行宮)等的宮廷建筑的建筑師片山東熊的設計的東西,被指定與正門和袖子墻等一起為重要珍貴文化遺產(chǎn)。
科學創(chuàng)新
高清晰度電視、美術講座、解說片等。為進一步縮短人與美術的距離,這里常常以嶄新的嘗試,引導著博物館的潮流?!熬┎币宰院赖牟粌H僅是收藏品。這里還定期出版學術性刊物,每年對近畿地區(qū)的神社、寺院等文物進行調(diào)查。同時還設立了文物保存修理設施和京都文化資料研究中心等,充實作為研究機關的設施。
早在1992年這里就開始使用高清晰度電視來介紹、解說本館的收藏品,使更多的人觀賞到很難經(jīng)常展出的無以數(shù)計的藝術作品。迄今為止,這里制作了《京都國立博物館館藏的名作》、《平安時代的繪畫》、《鐮倉時代的繪畫》等26種原版軟件,通過這些資料重點介紹國寶、重要文物等名作。
若能夠輕輕松松地接近珍貴的文物,自然會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另外,由于高清晰度電視能夠給出用肉眼看不清部分的特寫鏡頭,因而也有助于研究人員進行作品研究。這里也規(guī)定出每月有二個免費參觀日,舉辦由文藝工作者參加的與美術有關的講座,并且每月發(fā)行一次由中、小學生擔當解說員的展品解說片“博物館詞典”等等。
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更進一步感受到文物就在自己的身邊,京都國立博物館一直在別出心裁地進行新的嘗試,以引導博物館的潮流。今后京都國立博物館仍將時刻注視這一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