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簡稱“京大”。1892年,23位國會議員在向國會提出的一個議案中提出,日本僅有一所東京國立大學,缺乏競爭,對辦學和學生的培養(yǎng)都不利,建議在當時的西京-京都建一所大學,1897年議案被通過,大學得以誕生,當時定名為京都帝國大學。初建時整個大學只有一個理工科分科大學,共有6個專業(yè)21個講座,學生不到500人,木下廣次為首任校長。數(shù)年之后,又增設了法科、醫(yī)科、文科等3所分科大學,這時全校已有5個分科大學。4年后新的大學令頒布,分科大學改名為學部。法學部原有的法律學和經濟學分家,同時上升為學部。經過數(shù)年的努力,農學部和一些研究機構相繼成立,學校規(guī)模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學生人數(shù)成倍增加,京都第三高中并入后,以此為基礎成立了人文學部,后發(fā)展成為今天的教養(yǎng)學部。戰(zhàn)后,按照新的教育法,全部實行新制,削去帝國大學中的“帝國”二字,清除軍國主義對京都大學的破壞和影響,包括實行男女共學,清理教師隊伍,廢除一些不合時宜的講座,增設教育學部、藥學部和一些研究所,研究生的教育得到了長足發(fā)展,對外開放門戶。這樣,京都大學就成了在日本僅次于東京大學的學科齊全、規(guī)模宏大的國立綜合大學。
京都大學在202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第61名、2022QS世界大學排名第33名;在2018與2019年泰晤士高等教育日本大學排名中,位列日本第1位;位列2019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全球第32位,日本第2位,在其自然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均位列全球第21位。
京都大學現(xiàn)共有10個學部,各學部所屬系科及附屬設施有:
文學部,含文學、史學、哲學及人際學4系,共51個講座,并設有文學博物館、中亞研究所等。
教育學部,含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3系共14個講座。
法學部,僅有法律學一個系含公法、民刑法、基礎法學及政治學4科共39個講座,附屬圖書館中設國際政治法律文獻中心。
經濟學部,含經濟學、經營學2系共11個講座。
理學部,為京都大學最大的學部之一,幾乎包括自然科學各個領域,即有數(shù)、理、化、生、宇宙、地球科學等9個系共70個講座,各系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交叉,設施有兩個天文臺,8個火山、地震、氣候、天體學等方面的觀測所,4個海洋實驗所,一個植物園等。
醫(yī)學部,含有基礎和臨床兩大分部的若干系科共有39個講座,附屬機構有校醫(yī)院,腦神經研究、免疫學研究設施,人體先天異常標本中心,綜合解剖中心,動物實驗設施等。
工學部,是京都大學最龐大的學部,含24個系168個講座,研究領域涉及冶金、電氣、自動化、航空、機械、原子能、土木建筑、化工、交通、信息工程等,附屬機構有離子工程,自動化研究所、環(huán)境微量污染防治、重質炭資源轉換等工程研究設施。
藥學部,含藥學、制藥化學兩系共13個講座,附設藥用植物園。
農學部,含10個系53個講座,并有附屬農場、林場、牧場、及供農學研究、亞熱帶作物、水產、細胞培養(yǎng)、農業(yè)會計等方面進行研究的設施等。
基礎理論研究
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京都大學更是走在日本各大學的前頭,影響最大的是以湯川秀樹為首任所長發(fā)展至今的基礎物理研究所,現(xiàn)已成為世界基礎物理理論研究的中心之一,研究領域包羅了天體物理、基本粒子、原子核、宇宙、統(tǒng)計物理、物性等諸多方面。湯川因基本粒子的中子物理研究于1949年獲得了日本第一個諾貝爾獎?,F(xiàn)今,每年一次的湯川國際討論會吸引了世界各國的科學家來京大交流、討論理論研究的進展?!皽ㄘ攬F”獎學金向國外招募長期或短期研究人員來京大進行合作研究。在化學反應理論研究方面,福井謙一的量子化學邊界軌道理論已應用于化學工程,1981年獲得了諾貝爾獎。數(shù)理分析研究溝通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領域。借助數(shù)學模型的方法已愈來愈普及到對許多理論問題的研究,并實現(xiàn)計算機處理的程序化。病毒的研究、癌的發(fā)生和遺傳理論也有所進展。通過對猿猴等靈長類動物的形態(tài)、生理、心理、神經活動、社會行為、生物學基礎等方面的研究,為探討人類這些方面的客觀狀況和規(guī)律取得了許多進展。
核科學研究
在核科學研究方面,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工程運用研究,美國學者也不得不承認,京都大學已走在國際的前沿。從組織上,京都大學有工學部的原子核工程系,有理學部的關于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眾多學科,有原子能研究所、核反應堆研究所、螺旋質普儀核聚變研究中心,基礎物理研究所等眾多機構都參與的研究中心,有著一流的研究人員和一流的研究設施。核反應堆研究所的熱功率達5000千瓦的核反應堆及其他各種實驗裝置,可供每年5000名研究人員來所進行工作。在螺旋質普儀核聚變研究中心,日本政府耗資80億日元建立了世界最大的核聚變反應爐,溫度可達千萬度。連同重質炭同位素資源的轉換工程研究,為日本開發(fā)新能源和節(jié)能研究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醫(yī)學教育與研究
在醫(yī)學教育與研究方面,除學科齊全的醫(yī)學部和藥學部外,還有設備先進、功能多樣的附屬醫(yī)院。后者占地150,187平方米,有病床1,081張,僅1989年一年中,接診的校內外病員分別為33萬和44萬人次。此外,具有特色的胸腔疾病研究所和附屬醫(yī)院,也有160張病術,每年接待近10萬名病員。連同人體先天特異標本解剖中心、綜合解剖中心、藥用植物園、實驗動物研究等設施,使京大在腦神經、免疫、胸腔疾病、癌、新藥合成等醫(yī)藥研究領域成果卓著。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至今醫(yī)學部有數(shù)十名人員獲得日本科學院獎或其他方面的表彰與獎勵。藥學部矢島治明教授,1981年率先完成了含有128個氨基酸的核糖核酸酶合成全過程并得到結晶,因而獲日本科學院獎。佐佐木隆獲得日本第二屆文化勛章。利根川進因其卓越的研究成果而摘取諾貝爾生理學醫(yī)學獎的桂冠。另外,化學所在抗癌藥物的篩選,病毒所在癌的發(fā)生與遺傳方面的研究均處于一流水平。
人文科學研究
在人文科學的研究方面,京都大學同樣十分重視具有自己的特色,在京大歷史上也出現(xiàn)了不少世界著名的優(yōu)秀學者,有的還得到日本文化勛章,如日本哲學宗師西田幾多郎,法學的佐佐木恣。中國史的的貝冢茂樹,中國文學的吉川幸次郎等。文學部附屬文學博物館收藏有5萬年以前至今的許多珍貴出土文物,其中不少是國寶。還有來自日本、高麗、中國、印度、中亞、埃及、歐洲和美洲等國的達20萬件古代展品。1987年對外開放,展品在日本和其他國家多次展出。文學部另一機構中亞研究所(羽田會館)藏有許多早年從中國沈陽帶過去的重要文物的攝影和一萬多種重要文獻資料,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的聲譽,因而京都大學文學部成為外國留學生最為憧憬的留學之地。校屬人文科學研究所設有日本、東方、西洋三部,其中尤以東方研究部的中國研究最為著名,以中國的社會、政治、歷史、革命史、古典文學為重點,在唐詩、元曲、尚書正義、天工開物、漢書律歷志的研究上遠勝于日本其他大學,為世界大學中的佼佼者。所內藏有研究漢學的珍貴中國文獻41萬冊,其中有些是連中國國內也難找到的。比如商甲骨文、漢籍拓本,以及日本從我國各地帶回來的像片、地圖、錄像帶、縮微影片等??脊叛芯恐行陌l(fā)掘、調查、研究進而保護古城京都的歷史古跡起了重要作用。
農學研究
在農學研究方面,農學部的農業(yè)會計研究設施在農業(yè)會計學和農家經濟分析學方面為日本唯一的研究與教育普及部門;植物生殖設施在植物的起源、分化、傳播、遠緣雜交、遺傳資源的收集保存等方面顯示出該資源的優(yōu)勢,被國際遺傳資源理事會認定為“基本銀行”而成了國際活動中心。
全校共有10多個研究所,包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京都大學生存圈研究所、化學研究所、人文科學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木材研究所、糧食科學研究所、災害防治研究所、基礎物理研究、病毒研究所、經濟研究所、數(shù)理分析研究所、核反應堆實驗所、靈長類動物研究所為全國共同利用研究所。此外,還有東南亞研究所、大型計算機中心,放射生物研究中心、超高層電波研究中心、螺旋質普儀核聚變研究中心、放射性同位素綜合研究中心、環(huán)境保護中心、情報處理教育中心、醫(yī)用高分子研究中心、非洲地域研究中心,保健管理中心、體育指導中心、考古研究中心等13個全校性的研究機構,其中大型計算機中心、放射生物研究中心、超高層電波研究中心為全國共同利用的研究設施。
近衛(wèi)文麿:第34、38、39任日本首相
池田勇人:第58~60任日本首相
清瀬一郎:前眾議院議長
益谷秀次:前眾議院議長
樋貝詮三:前眾議院議長,國務大臣
林譲治:前眾議院議長,副總理
竹田儀一:前國務大臣
三淵忠彥:首任日本最高法院院長(第1代)
大隅健一郎:前最高法院法官
和島巖吉:前日本律師聯(lián)合會會長
矢口洪一:前最高法院院長(第11代)
中坊公平:前日本律師聯(lián)合會會長
岡村泰孝:前最高檢察院院長
園部逸夫:前最高法院法官
高橋龍?zhí)桑呵柏斦蟪?,日本商工會議所所長,前大日本麥酒會長
巖永裕吉:前同盟通訊社社長
井口竹次郎:前大阪天然氣會長
村山長挙:前朝日新聞社社長
太田垣士郎:前關西電力會長
阿部孝次郎:前東洋紡社長
岡潔:數(shù)學家
湯川秀樹:物理學家、1949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朝永振一郎:物理學家、196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福井謙一:化學家、198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利根川進:生物學家、1987年諾貝爾生理醫(yī)學獎得主
野依良治:化學家、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京都大學的起源是1861年(文久元年)在長崎設立的長崎養(yǎng)生所(之后改稱為長崎精得館)。1886年,日本明治政府頒布帝國大學令,將東京大學改稱帝國大學,此后在關西開設帝國大學的呼聲與日俱增。明治政府響應這個呼聲,將中日《馬關條約》中日本所獲賠款中的一部分用于大學建設費,于1897年設置京都帝國大學(今京都大學)。京都大學是繼東京大學之后成立的日本第二所國立大學。以下是其年表:
1869年,在大阪建舍密局
1870年,理學所(舍密局的后身)與1869年開設的洋學校合并,改稱“開成所”
1897年,6月18日,京都帝國大學成立
1897年,設置理工科大學
1898年,設置法工科大學
1899年,設置醫(yī)科大學
1906年,設置文科科大學
1919年,設置經濟學部
1923年,設置農學部和學生健康相談所
1926年,附設化學研究所
1946年,創(chuàng)立五十周年,允許女子入學
1947年,大學名稱中刪除“帝國”二字,改稱京都大學
1992年,設置綜合人間學部,改編為現(xiàn)行的大學組織的形式
1997年,京都大學迎來建校一百周年
2004年,實施國立大學法人法,規(guī)定京都大學改組為國立大學法人。
以上信息源自網絡,具體請以官網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