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學名:Trachycarpus fortunei(Hook.)H.Wendl.)屬棕櫚科常綠喬木,高可達7米;干圓柱形,葉片近圓形,葉柄兩側(cè)具細圓齒,花序粗壯,雌雄異株?;S綠色,卵球形;果實闊腎形,有臍,成熟時由黃色變?yōu)榈{色,有白粉,種子胚乳角質(zhì)?;ㄆ?月,果期12月。
棕櫚原產(chǎn)中國,日本、印度、緬甸也有。棕櫚是世界上最耐寒的棕櫚科植物之一,除西藏外中國黃河以南地區(qū)均有分布,北起山東,南到廣東、廣西和云南、西達西藏邊界,東至上海。
棕櫚樹栽于庭院、路邊及花壇之中,樹勢挺拔,葉色蔥蘢,適于四季觀賞。木材可以制器具。棕櫚葉鞘為扇子型,有棕纖維,葉可制扇、帽等工藝品,根入藥。棕櫚科植物以其特有的形態(tài)特征構(gòu)成了熱帶植物部分特有的景觀。
1.線棕(馬尾棕、粗棕、竹節(jié)棕)
線棕的樹干高大,節(jié)間長,葉身大,葉柄長,葉色濃綠,皺褶先端較尖,葉質(zhì)較薄,棕片厚而密,棕絲粗長,結(jié)構(gòu)較稀,頂端結(jié)合成帶而下垂。產(chǎn)量及出絲率高,毛腳少,最適宜制繩索。但對立地條件要求較高,樹干高,節(jié)間長,采剝不方便。種實橢圓狀卵形,熟時藍黑色。
2.板棕(密棕)
板棕的樹干粗肥,樹勢較矮,節(jié)間密,葉身較大,葉柄粗肥,葉色翠綠,皺褶先端凸尖,葉質(zhì)肥厚。棕皮寬,棕絲較短,棕絲頂端分離而稍下垂,毛腳少,產(chǎn)量較高,宜于編制蓑衣。對立地條件要求也較高。樹干粗肥,節(jié)間短,便于采剝。種實腎臟形,熟時黃褐色。
3.毛棕(細棕)
毛棕的樹干較粗,葉身小,葉柄短,葉色淡綠,棕片寬不及板棕,長不及線棕,棕絲短細,質(zhì)脆,毛腳多,產(chǎn)量低,質(zhì)量差。對立地條件要求一般。
4.山棕
山棕一般處于野生狀態(tài),植株矮小,干細節(jié)密,葉身小,葉柄短,葉色黃綠,棕片狹短而薄,棕絲短,產(chǎn)量低,質(zhì)量差。能耐干瘠,抗風力強。
1、水椰
現(xiàn)狀:漸危種。水椰是中熱帶海巖沼澤土生長的半紅樹、紅樹林的建群種。由于過度砍伐和采摘果實,使水椰林林相及天然分布受到極大影響。尤其在近幾年內(nèi),封港的大片水椰林樹被砍去,用作蓋房屋、工棚等。若不加強保護,將淪于瀕危狀態(tài)。
2.瓊棕
現(xiàn)狀:瀕危種。又名陳棕,為海南島植物,分布范圍極為狹窄。近年來,產(chǎn)區(qū)大量收購莖稈作工藝品,所以屢遭砍伐,致使資源日益減少,現(xiàn)已處于瀕臨滅臨的境地。
3.矮瓊棕
為中國特產(chǎn)的稀有珍貴植物,與瓊棕的區(qū)別在于植株矮燭。莖稈較細,葉較小,裂片少,花序較小,分枝少,且不再分枝,分枝上的小苞片為黃褐色,花淡黃色,花瓣強烈反卷,果較小。生態(tài)學和生物學特征等與瓊棕相近,觀賞價值更高。應(yīng)加強保護,以免絕滅。
4.龍棕
現(xiàn)狀:漸危種。龍棕物產(chǎn)于云南西部,由于分布區(qū)局限、零星分散,結(jié)果量少,自然更新能力差,加上森林被嚴重破壞,生態(tài)系統(tǒng)失調(diào),致使植株日漸減少。
5.董棕
現(xiàn)狀:漸危種。董棕在中國僅云南有少量分布,主要生于石灰?guī)r山區(qū)。其單干筆直,樹形優(yōu)美、四季常綠,是熱帶、南亞熱帶地區(qū)優(yōu)良的觀賞樹種。它耐旱,耐寒能力較強。由于過度采伐,成齡植株日漸減少,有些地區(qū)的生境完全被破壞,已失去自然更新的條件,而且其生物學特性特殊,自然更新周期較長,容易陷于瀕危狀態(tài)。
通常僅見栽培于四旁,罕見野生于疏林中,海拔上限2000米左右;在長江以北雖可栽培,但冬季莖須裹草防寒。
垂直分布在海拔300-1500米,西南地區(qū)可達2700米。棕櫚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極耐寒,較耐陰,成品極耐旱,惟不能抵受太大的日夜溫差。棕櫚是國內(nèi)分布最廣,分布緯度最高的棕櫚科種類。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耐寒性強,稍耐陰。適生于排水良好、濕潤肥沃的中性、石灰性或微酸性土壤,耐輕鹽堿,也耐一定的干旱與水濕??勾髿馕廴灸芰?。易風倒,生長慢。
原產(chǎn)中國、日本、印度、緬甸也有。棕櫚在中國的分布很廣:北起山東,南到廣西、廣東和云南,西達西藏邊界,東至上海。從長江出海口,沿著長江上游兩岸500km廣闊地帶分布最廣。
分布于黃河以南各省區(qū)。通常僅見栽培于四旁,罕見野生于疏林中,海拔上限2000米左右;在長江以北雖可栽培,但冬季莖須裹草防寒。
喬木狀,高3-10米或更高,樹干圓柱形,被不易脫落的老葉柄基部和密集的網(wǎng)狀纖維,除非人工剝除,否則不能自行脫落,裸露樹干直徑10-15厘米甚至更粗。
葉片呈3/4圓形或者近圓形,深裂成30-50片具皺折的線狀劍形,寬約2.5-4厘米,長60-70厘米的裂片,裂片先端具短2裂或2齒,硬挺甚至頂端下垂;葉柄長75-80厘米或甚至更長,兩側(cè)具細圓齒,頂端有明顯的戟突。
花序粗壯,多次分枝,從葉腋抽出,通常是雌雄異株。雄花序長約40厘米,具有2-3個分枝花序,下部的分枝花序長15-17厘米,一般只二回分枝;雄花無梗,每2-3朵密集著生于小穗軸上,也有單生的;黃綠色,卵球形,鈍三棱;花萼3片,卵狀急尖,幾分離,花冠約2倍長于花萼,花瓣闊卵形,雄蕊6枚,花藥卵狀箭頭形;雌花序長80-90厘米,花序梗長約40厘米,其上有3個佛焰苞包著,具4-5個圓錐狀的分枝花序,下部的分枝花序長約35厘米,2-3回分枝;雌花淡綠色,通常2-3朵聚生;花無梗,球形,著生于短瘤突上,萼片闊卵形,3裂,基部合生,花瓣卵狀近圓形,長于萼片1/3,退化雄蕊6枚,心皮被銀色毛。果實闊腎形,有臍,寬11-12毫米,高7-9毫米,成熟時由黃色變?yōu)榈{色,有白粉,柱頭殘留在側(cè)面附近。種子胚乳均勻,角質(zhì),胚側(cè)生。花期4月,果期12月。
1、種植時間
棕櫚植物的種植宜在春季氣溫18℃以上時進行,此后溫度漸升,水分蒸發(fā)較小,有利于植株復(fù)壯生長。秋季種植要預(yù)留2個月以上的持續(xù)生長時間,才能進入冷冬季保暖,否則最終仍容易導致死亡。冬季忌移苗。
2、生長土壤
大多數(shù)棕櫚植物喜歡富含腐殖質(zhì)的酸性土壤,特別是原產(chǎn)于熱帶雨林地區(qū)的棕櫚植物園。如表土為砂質(zhì)壤土,底土有一層結(jié)構(gòu)疏松的粘土最為理想。
3、濕度要求
大部分棕櫚植物對相對濕度十分敏感,熱帶棕櫚在相對濕度低的時候會生長不良,而沙漠棕櫚植物則遇相對濕度高的環(huán)境容易腐爛與死亡。
4、生長溫度
絕大多數(shù)的棕櫚植物原產(chǎn)于熱帶與亞熱帶地區(qū),正常生長溫度是22—30℃,低于15度則進入休眠狀態(tài),而高于35度也不利于其生長。但有較少的品種適應(yīng)性強,如棕櫚可耐-15℃低溫,歐洲矮棕耐寒力十分強。
1、施撒肥料
除定植時要下足基肥外,小苗每隔1—2個月追施一次有機肥或復(fù)合肥。大苗常在苗木移植成活后,于生長季內(nèi)(5-10月)每季度追施一次,各種有機肥或復(fù)合肥均可,仲秋氣溫降低時,少施氮肥。溫度低于15℃,應(yīng)停止施肥,以免使生長的新葉遇低溫受寒害。
2、澆水要點
棕櫚樹喜歡濕潤的環(huán)境,因此澆水很重要,但不可澆水過量,尤其是不要發(fā)生積水現(xiàn)象,否則易導致棕櫚爛根。一般的可以一個星期左右澆一次水,夏季溫度較高,可以適當?shù)脑黾訚菜l率,每天澆一次水也是可以的。冬季植株生長緩慢,可適當增加澆水周期,可10天左右澆水一次。
3、修剪要領(lǐng)
棕櫚科植物種植或移栽時,尤其是大棵苗木種植或移栽時,為減少植物蒸藤,提高成活率,要剪去一些葉片,僅留3—5葉,甚至僅留1—2片心葉,其余均要剪去。但這樣要恢復(fù)到完整樹冠所需要時間較長,一般要2—3年。若要很快起到綠化布置的效果,可不剪葉,但要在栽后采取補液措施,或用稻草包裹樹干或搭棚遮蔭等,且每天早、中、晚都要噴水。
4、盆土更換
通常每隔2-3年在春季換一次盆。換盆時,應(yīng)注意在盆底施一些有機肥作底肥,同時應(yīng)將新填入的盆土壓實,換盆以后須澆一次透水,并將盆放在陰涼處,待一個星期后才能移到有陽光的地方養(yǎng)護。
棕櫚樹一般都是用種子繁殖,其他方式很難成活。這種方法不但成活率比較高,且也很容易操作,就算是第一次也可以很好的繁殖。
播種繁殖,在原產(chǎn)地可自播繁衍。10~11月果熟后,連果穗剪下,陰干后脫粒,以隨采隨播最好,或采后置于通風處陰干,或行沙藏,至次年3~4月播種,發(fā)芽率80%~90%。播種苗2年后換床移栽,移時剪除葉片1/2~1/3淺栽,以免爛心及蒸發(fā),保證成活。春播宜早,播前用60-70℃溫水浸一晝夜催芽,行條播,播種量750-1000千克/公頃,種子發(fā)芽較慢,盆土深厚,保水效果好,利于發(fā)芽,幼苗生長緩慢,置蔽蔭處養(yǎng)護或適當遮光。盆播株距3厘米,覆蓋種土厚3厘米,每隔2-3天澆1次水;上扣另一花盆半掩狀,約40天可發(fā)芽,爾后除去扣盆,苗期及時除草、松土,加強肥水管理。棕櫚初期生長緩慢,當年苗高僅3厘米,翌年留床,第三年分栽培大,用于綠化的至少要7年以上。栽培管理棕櫚在我國長江以南的城市中多作庭園綠化地栽,它適應(yīng)性強,只要不低洼積水,并有1米深的土層都可栽種,以濕潤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為好。不要栽在風口處,否則葉片會支離破碎。起苗時多留須根,小苗可以裸根,大苗需帶土球,栽種不宜過深,否則易引起爛心。大苗移栽時應(yīng)剪除其葉片1/2,以減少水分蒸發(fā),提高成活率。新葉發(fā)生,如老葉下垂時,應(yīng)及時剪去,其他管理均較粗放。
病害多從葉柄基部開始發(fā)生,首先產(chǎn)生黃褐色病斑,并沿葉柄向上擴展到葉片,病葉逐漸凋萎枯死。病斑延及樹干產(chǎn)生紫褐色病斑,導致維管束變色壞死,樹干腐爛;葉片枯萎,植株趨于死亡。若在棕櫚干梢部位,其幼嫩組織腐爛,則更為嚴重。在枯死的葉柄基部和爛葉上,常見到許多白色菌絲體。當?shù)厣喜糠挚菟篮螅叵赂狄埠芸祀S之腐爛,全部枯死。病原為擬青霉菌。
防治措施:及時清除腐死株和重病株,以減少侵染源。適時、適量剝棕,不可秋季剝棕太晚,春季剝棕太早或剝棕過多。春季,一般以清明前后剝棕為宜。可用50%多菌靈500倍液噴霧,或刮除病斑后涂藥,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噴藥時間,從3月下旬或4月上旬開始,每10-15天一次,連續(xù)噴3次。
氣候性病害:主要出現(xiàn)在西緣山地,這是由于花期的低溫和陰雨使花序蕾不能長出苞片致病而引起的腐爛。主要影響棕片色澤,形成所謂“花殼棕”。
蟲害:主要有天牛、介殼蟲等,防治方法與一般樹種相同。
動物性危害:一是來自山鼠和田鼠啃吃棕心和棕籽;二是來自吃蟲的啄木鳥,因其要啄開樹皮食蟲,故樹干常有孔洞,經(jīng)雨水侵入,使樹干腐朽而枯倒。
本種在南方各地廣泛栽培,主要剝?nèi)∑渥仄だw維(葉鞘纖維),作繩索,編蓑衣、棕繃、地氈,制刷子和作沙發(fā)的填充料等;嫩葉經(jīng)漂白可制扇和草帽;未開放的花苞又稱“棕魚”,可供食用;棕皮及葉柄(棕板)煅炭入藥有止血作用,果實、葉、花、根等亦入藥;此外,棕櫚樹形優(yōu)美,也是庭園綠化的優(yōu)良樹種。
藥用價值
棕櫚的花、皮、根、種子都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對于血崩、帶下、瀉痢等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性味歸經(jīng):性平,味苦、澀。歸肺經(jīng)、肝經(jīng)、大腸經(jīng)。
藥理研究:可縮短凝血時間,具有止血作用。
化學成分:本品主要含葡萄糖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蕓香糖苷、甲基原棕櫚皂苷B、對羥基苯甲酸、右旋兒茶素、原兒茶酸、沒食子酸等成分。
園林價值
棕櫚挺拔秀麗,一派南國風光,適應(yīng)性強,能抗多種有毒氣體。棕皮用途廣泛,供不應(yīng)求,故系園林結(jié)合生產(chǎn)的理想樹種,又是工廠綠化優(yōu)良樹種??闪兄?、叢植或成片栽植,也常用盆栽或桶栽作室內(nèi)或建筑前裝飾及布置會場之用。
經(jīng)濟價值
棕皮的葉鞘纖維耐拉力強,耐磨又耐腐,編織蓑衣、漁網(wǎng)、搓繩索、制刷具、地毯及床墊等。老葉可加工制成繩索。樹干可作亭柱、水槽,又可制扇骨、木梳等。嫩花葶可食。花、果、種子入藥。種子富含淀粉、蛋白質(zhì),加工后是很好的飼料。
棕櫚樹的寓意及花語
棕櫚樹的寓意很好,寓意是好運和希望,還有它也代表著和平。它的花語是勝利,這種樹木是挺拔生長的,主干也是很筆挺的。在馬來西亞地區(qū),棕櫚樹象征著均勻,有著作風剛正的含義,同時也代表著勝利。它是一種常綠喬木,樹葉四季都是翠綠的,很適合栽種到路邊或是花壇中供人觀賞。
古代詩詞
《詠宋中道宅棕櫚》——梅堯臣宋代
青青棕櫚樹,散葉如車輪。
擁蘀交紫髯,歲剝豈非仁。
用以覆雕輿,何憚克厥身。
今植公侯第,愛惜知幾春。
完之固不長,只與薺本均。
幸當敕園吏,披割見日新。
是能去窘束,始得物理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