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馬利·克利夫特,1920年10月17日出生于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的奧哈馬。父親威廉·克利夫特是長期工作于紐約華爾街的成功股票經濟人,母親埃塞爾是個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主婦,蒙迪還有一個哥哥布魯克斯,和雙胞胎姐姐羅貝塔。
父親在外工作的日子,母親便帶著三個孩子進行漫長的歐洲之旅或是在百慕大的第二個家里打發(fā)時間。日子富裕且無憂無慮。但這一切并不長久,1930年,華爾街股市崩潰,父親事業(yè)受挫,舉家搬往佛羅里達的小房子,10歲的蒙迪必須開始學習接受另一種人生。
13歲時,蒙迪加入了當?shù)氐囊粋€小劇團,開始嘗試表演。當他第一次站上舞臺時,他的母親驚異的發(fā)現(xiàn)舞臺上的蒙迪竟是如此的自然,如此的光芒四射。給了家人一個不小驚喜。無可挑剔的臉孔和巨大的明星潛質注定他與舞臺結緣。 他從小就是個非常漂亮的男孩,遠勝他的哥哥,即使是雙胞胎的姐姐,也與他不在一個檔次。他的發(fā)色金色偏棕,在彩色照片里是金棕色,顯得陽光十足;在黑白照片里是棕黑色,顯得冷冽憂郁,這使他擁有了雙重氣質,他就是天生的明星,于是母親開始推動蒙迪踏向演藝的新生涯。出于表演的熱愛,蒙迪迷戀上了百老匯的戲劇舞臺,而百老匯很快也對他這種執(zhí)著給予了豐厚回報。
之后蒙迪的家從佛羅里達搬往馬薩諸塞,不久后又搬往曼哈頓。他進入百老匯后參演的第一個角色是《Fly Away Home》,在《Dame Nature》中他首次登上了男主角的位置,這一角色的成功也為他在百老匯贏得了明星的地位,這時的蒙迪僅僅17歲。
在接下來的三年里,蒙迪接連主演了一系列舞臺劇,很多男女演員懷著明星夢前往好萊塢尋找機會,這種情況在蒙哥馬利.克里夫特身上卻是正好相反。他擁有高貴氣質,完美外表,在好萊塢的新一輪造星計劃開始時,他已是百老匯的一顆閃亮的明星了。
好萊塢的制作人、導演很早便看到了蒙迪的巨大潛質,執(zhí)著地糾纏著他,想讓他早日登上大熒幕,他愛演戲,但僅限于舞臺,一直到26歲,他才回應了他們的努力。但在與MGM公司的談判中,他態(tài)度強硬的堅持自己決定前往好萊塢的期限,談判由此陷入僵局,他毫不退讓的離開了辦公室。幾乎同時,United Artists立即表示接受蒙迪的所有要求。在紛至沓來的劇本邀請中,有一個劇本引起了蒙迪的興趣,這便是《紅河》,他將有幸飾演"西部片之王"約翰·韋恩的兒子,壯闊的西部荒原再加上蒙迪年輕的身影,他的眼神里滿是少年人特有的明朗與狂野,片中女主角的芳心,自然不會旁落。從百老匯一步跨到好萊塢,并沒有改變他獻身舞臺表演的初衷,但這些也賦予他的人生更多異乎尋常的新經驗。初登大熒幕的蒙迪,立即引來一片驚呼,他的臉立體剛毅、棱角分明、不茍言笑,兼具野性和溫柔的雙重魔力,無論哪個角度都完美無缺。
繼《紅河》之后,蒙迪在由弗雷德.齊納曼執(zhí)導的影片《亂世孤雛》(其實這是蒙哥馬利克里夫特最先上映的電影,同年《紅河》上映扮演送戰(zhàn)爭遺孤回歸家園的士兵,他的表演自然流暢,張弛有度,通過這部片子,他第一次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他在好萊塢的地位也得到確立。
來到好萊塢也使蒙迪結識了一些新朋友,與伊麗莎白.泰勒結識于《郎心如鐵》(A Place in the Sun),蒙迪的角色是一個負心人,出身底層的他為了娶到有錢的表妹,而把礙事的舊情人推下水淹死。這部影片為蒙迪拓展了新的表演空間,他的角色表情之無辜,手段之狠辣,為他獲得了第二次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蒙迪憑借在大熒幕上的精湛演繹,曾先后獲得過四個奧斯卡提名,每次卻總是那么不走運地與命運之神擦肩而過。
蒙迪當?shù)哪槻烤€條有種令人難以想象的魅力,被媒體稱為“葛麗泰·嘉寶之后另一張最合適上鏡的臉”,攝影機的鏡頭永遠對他微笑,為他神魂顛倒。有人這樣形容他的臉 他長著一張棱角分明的臉,面孔像鋼鐵般堅毅,他面部的英俊幾乎符合所有苛刻的美學標準。他的皮膚并不是那種奶油小生的光滑白皙,而是帶著些許風霜刻畫過的粗糙,更具男人特有的風采。還有人說蒙哥馬利在銀幕上展現(xiàn)的幾乎是極致的美,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找不出毛病。有些蒙哥馬利的崇拜者“研究”過他的宣傳照片后,這樣形容:當光線滑過他的臉龐,投射出來的陰影都仿佛經過精確計算,呈現(xiàn)出最完美動人的輪廓。
說到蒙迪的形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氣質。一般的帥哥都是挺拔而英俊。蒙哥馬利卻不是的,他身材是高大,背部卻稍稍彎曲,有點小駝背,這反而讓他具備一種獨特的氣質。他凝視人的眼神也很不同,目光中有種要被折斷的脆弱,仿佛他永遠傷害不到別人,別人卻很容易就能傷害他??吹剿麜r,人們不得不贊嘆大自然造物之神奇,并不是把每一處都造得合乎標準,但當這些鬼斧神工的創(chuàng)造奇特地融合到一起的時候,整個人會呈顯一種攝人心魄的靈魂之美。
盡管擁有不可仿制的雕塑般的五官,蒙迪清醒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他態(tài)度堅決、目標明確 我并不古怪。我努力成為一個演員;不是電影明星,而是一個演員。正是由于這種近乎偏執(zhí)的執(zhí)著,讓他確立了在好萊塢電影史上不可動搖的地位。
1966 諜網(wǎng)驚魂 Prof. James Bower
1962 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961 紐倫堡的審判 Rudolph Petersen
1961 亂點鴛鴦譜 Perce Howland
1960 狂瀾春醒 Chuck Glover
1959 夏日驚魂 Dr. Cukrowicz
1958 百戰(zhàn)雄獅 Noah Ackerman
1958 寂寞孤心 Adam White
1957 戰(zhàn)國佳人 John Wickliff Shawnessy
1953 亂世忠魂 Robert E. Lee Prewitt
1953 終站 Giovanni Doria
1953 懺情記 Father Michael Logan
1951 郎心似鐵 George Eastman
1950 空投艷史 Sgt. 1st Class Danny MacCullough
1949 女繼承人 Morris Townsend
1948 紅河 Matt Garth
1948 亂世孤雛 Ralph Stevenson
Fly Away Home (1934)
Jubilee (1935)
Your Obedient Husband (1938)
Eye on the Sparrow (1938)
The Wind and the Rain (1938)
Dame Nature (1938)
The Mother (1939)
There Shall be No Night (1940)
Mexican Mural (1942)
The Skin of Our Teeth (1942)
Our Town(1944)
The Searching Wind (1944)
Foxhole in the Parlor (1945)
You Touched Me! (1945)
The Seagull (1954)
1962 第34屆 最佳男配角 紐倫堡的審判 (提名)
1954 第26屆 最佳男主角 亂世忠魂 (提名)
1952 第24屆 最佳男主角 郎心似鐵 (提名)
1949 第21屆 最佳男主角 亂世孤雛 (提名)
1962 第19屆 最佳男配角 紐倫堡的審判 (提名)
1962 第15屆 最佳外國男演員 紐倫堡的審判 (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