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苗族古歌(貴州省)
(1)批次/類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項目
(2)項目編號:Ⅰ-1
(3)申報地區(qū)或單位:貴州省臺江縣,貴州省黃平縣
(4)保護單位:臺江縣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黃平縣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
2、苗族古歌(湖南?。?/strong>
(1)批次/類型:2011年(第三批),擴展項目
(2)項目編號:Ⅰ-1
(3)申報地區(qū)或單位:湖南省花垣縣
(4)保護單位:花垣縣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
3、苗族古歌(簪汪傳)
(1)批次/類型:2021年(第五批),擴展項目
(2)項目編號:Ⅰ-1
(3)申報地區(qū)或單位:貴州省貴陽市清鎮(zhèn)市
簪汪古歌(簪汪傳)是苗族支系四印苗進行重大活動時,唱誦的民間口頭文學。無文字記載,世代口口相傳,是四印苗族群最為重要的歷史和文化載體。簪汪古歌有別于黔東南地區(qū)的“苗族古歌”、麻山苗族的“亞魯王”。簪汪古歌以民族英雄“簪汪”為敘述核心,古歌描述了人類的起源,一直到戰(zhàn)爭遷徙、生產(chǎn)生活、民俗禁忌等場景。簪汪古歌內(nèi)容十分豐富,有英雄簪汪贊頌歌、建房希望歌、出生祈福歌、出嫁祝福歌、去世引路歌等。古歌傳唱成為該族民間文學最為活態(tài)的一部分,是記載四印苗族群遷徙史、生活史、文化變遷史的“活化石”,具有較高的民間文學價值和民族歷史研究價值。
遠古時期,苗族人民飽受著戰(zhàn)爭苦難,為了躲避戰(zhàn)亂,多次大遷徙,因為擔心各種信息被歷史所湮沒,智慧的苗族先民便將自己的歷史深藏于清雅、空靈而又雄渾悲愴的古歌當中,留存于民族的記憶里。
《苗族古歌》是在原始神話傳說的基礎(chǔ)上逐漸發(fā)展起來的,苗族古代先民在長期的生產(chǎn)勞動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史詩。
苗族古歌又稱“苗族史詩”,由金銀歌、古楓歌、蝴蝶歌、洪水滔天和溯河西遷5大部分組成,共1.5萬行。神秘的古歌從宇宙的誕生,人類和物種的起源,一直唱到苗族的大遷徙,苗族的社會制度和日常生活。其篇幅宏大,內(nèi)容包羅萬象。
古歌大多在苗族鼓社祭,婚表活動,親友聚會、節(jié)日等場合演唱。演唱者多為老年人、巫師、歌手等。古歌的特點是五言體,盤歌問答、歌骨歌花交替演唱。詩歌運用古今對比的方式敘述。每段歌詞可以反復吟唱。
苗族古歌的分類各有不同,依出版和人們收集到的苗族古歌,從便于習慣法研究的視角來看,大體上可以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神話類古歌;第二類是歷史類古歌;第三類是訴訟類古歌;第四類是婚嫁類古歌。演唱形式以盤歌形式,一般由4人分別組成兩組對唱組,先甲方提問,乙方重復甲方問題后再回答;乙方回答完后,緊接著提出問題,甲方重復乙方問題再回答,如此往復進行,直至終場。
全詩屬五言體結(jié)構(gòu),押苗語韻,長達一萬五千余行,塑造了一百多位有名有姓的人物,充滿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色彩。詩中大量運用比喻、夸張、排比、擬人、反問等多種修辭手法,生動地反映了苗族先民對天地、萬物及人類起源的解釋和人們艱苦奮斗開創(chuàng)人類歷史的功績。
在演唱實景中,苗族古歌通常包括歌骨、歌花、套句、插唱等部分?!案韫恰笔窍鄬τ凇案杌ā倍缘母拍睿缯Z稱為“hsongdhxak”。hsongd,意為骨;hxak,指歌。由此可知,“hsongdhxak”實際是歌的骨架、骨干部分,所以稱為“歌骨”,古歌中以敘述具體事情為主要功能的部分就是歌骨。
“歌花”是相對于“歌骨”而言的概念,苗語一般稱為“bangxhxak”,也可稱為“hxakbangx”。bangx,意為花。前者直譯為歌花,后者直譯為花歌。之所以把古歌的這類“附屬品”稱為歌花或花歌,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因為唱古歌時,這是一種點綴如同一種裝飾品;二是因為它重在抒情,如花之香美誘人。
套語在苗族古歌的敘事過程中,既是每一首歌分成若干部分的標志,也是把每一部分或者說兩組對唱者所唱的內(nèi)容連接起來,提示對唱的另一方將輪至他們演唱的“信號”,有時套語與歌花是交織在一起的,它既有上下承接的功能,也有表示自謙和贊美對方的內(nèi)容。
古歌演唱過程中,在一方唱歌花或套語時,另一方可以有簡短的“插唱”。其內(nèi)容主要表示對對方答案的贊同或?qū)μ釂柕漠愖h。
插唱與歌花、套語演唱不同之處在于: 套語是在答了對方問題和提出己方的問題之后,歌花則在對方已提出問題,己方準備解答之前。而插唱卻是正在“一方 唱歌花和套語時,”唱時音調(diào)較低,一般不高過對方,以示尊重。這是就演唱時段而言,若論內(nèi)容,插唱與歌花基本無異。
《苗族古歌》在苗族社會歷史中重要的地位,是苗族口傳文學的典型代表,是苗族古代社會的一部百科全書,除具有歷史學、民族學、哲學、人類學價值外,還具有教育、審美和娛樂學杰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