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蒙古族四胡音樂(內蒙古自治區(qū)),編號:Ⅱ-36
(1)批次/類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項目
(2)申報地區(qū)或單位:內蒙古自治區(qū)通遼市
(3)保護單位:通遼市民族歌舞團
2、蒙古族四胡音樂(內蒙古自治區(qū)),編號:Ⅱ-36
(1)批次/類型:2014年(第四批),擴展項目
(2)申報地區(qū)或單位:內蒙古自治區(qū)科爾沁右翼中旗
(3)保護單位:科爾沁右翼中旗文化館
3、蒙古族四胡音樂(吉林?。?,編號:Ⅱ-36
(1)批次/類型:2008年(第二批),擴展項目
(2)申報地區(qū)或單位: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
(3)保護單位: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草原文化館
4、蒙古族四胡音樂(黑龍江?。?,編號:Ⅱ-36
(1)批次/類型:2008年(第二批),擴展項目
(2)申報地區(qū)或單位: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3)保護單位: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博物館
四胡歷史悠久,它源于我國北方奚部的奚琴。13世紀后,四胡已在蒙古族地區(qū)流傳。在16世紀阿拉坦汗的宮廷壁畫上,繪有一女樂工手持細棒狀琴桿、筒形音箱、四軫同設琴首后端、馬尾弓夾于弦間拉奏的樂器,與今日之四胡演奏形象完全相同。元朝以后,四胡藝術廣泛流傳,曾一度風靡于內蒙古自治區(qū)、遼寧、吉林、黑龍江和華北等漢族聚居地區(qū),對漢族民間說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位于科爾沁草原腹地的通遼市是目前四胡藝術最為繁盛的地區(qū)。至清代,四胡又稱“提琴”,用于宮廷音樂番部合奏中,形制已和今日蒙古族四胡惟肖。
蒙古族四胡分高音四胡、中音四胡和低音四胡三類。高音四胡音色明快、脆亮,多用于獨奏、重奏、合奏;中低音四胡音色渾厚、圓潤,擅長演奏抒情性樂曲,并主要為科爾沁民族說唱藝術烏力格爾和好來寶伴奏。它們在蒙古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蒙古族四胡代表性曲目有《趕路》、《八音》、《阿斯爾》(以上為大四胡)、《莫德列馬》、《彎彎曲曲的葡萄藤》、《荷英花》(以上為小四胡)等。
蒙古族弓拉弦鳴樂器。又稱蒙古小四胡。是在民間小四胡的基礎上改制而成。音色清脆,可用于獨奏、器樂合奏。流行于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區(qū)。音色清脆悠揚、優(yōu)美動聽,音量較大。演奏技巧左手有滑音、顫音、打音、泛音、雙音、雙打音、雙泛音 等,右手技法和二胡相似。主要用于獨奏、重奏、器樂合奏。常與中音四胡、馬頭琴、三弦、雅托噶或火不思等樂器重奏或合奏。較著名的高音四胡演奏家有孫良、朝魯、吳云龍、趙雙虎、青格勒圖和滿都拉等。高音四胡傳統(tǒng)樂曲有:《八音》、《花腰調》、《荷英花》、《韓秀英》、《英德勒瑪》、《農恩吉婭》、《阿斯爾》、《趕路》等,創(chuàng)編樂曲有:《蒙古八音十二調》、《阿斯爾十二調》、《東蒙民歌聯(lián)奏》、《歡樂的草原》、《白駿馬》、《牧馬青年》和《馴馬手》等。
蒙古族弓拉弦鳴樂器。流行于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區(qū)的農區(qū)和半農半牧區(qū)。形制同低音四胡,稍小。琴筒呈圓筒形,用薄黃銅板卷焊而成,筒長16厘米、直徑10厘米,筒前口蒙以蟒皮或牛皮為面,筒口外用銅箍緊固,筒后端敞口,口內設銅制邊框。琴頭琴桿用一整塊紅木或柴檀木制作,全長90厘米。琴頭平頂,上置四軸,張有四條絲弦或銅弦,細竹系兩束馬尾為弓,弓長68厘米。演奏姿勢、方法和技巧,均與低音四胡相同。中音四胡有兩個八度,音色圓潤、明亮??捎糜讵氉?、重奏、器樂合奏或為說書、演唱等說唱音樂伴奏。是四胡重奏和民樂合奏中的主要中音樂器。它常和高音四胡一起重奏,并與高音四胡、馬頭琴、三弦、火不思等樂器合奏。較著名的中音四胡演奏家有孫良、朝魯、吳云龍、趙雙虎、青格勒圖等。中音四胡獨奏曲目與高音四胡相同,改編的四胡重奏曲有等。
蒙古族弓拉弦鳴樂器。又稱大四胡和好來寶四胡,廣泛流行于內蒙古自治區(qū)的牧區(qū)和半農半牧區(qū)。牧區(qū)的低音四胡,為便于在馬上攜帶,琴體可以裝拆成幾個部分,即一個琴筒、兩截琴桿、弦軸和琴弓等。琴筒最早用一整段木料掏空內腔而成圓筒形,筒長30厘米、直徑15厘米~20 厘米,筒前口蒙以羊皮、馬皮或牛犢皮為面,筒后端敞口。嗣后琴筒又用硬木制成圓形、六方形或八方形。琴桿木制,多為兩截,全長110厘米,張四條腸衣弦、絲弦或銅弦。琴弓用木料或柳枝作桿,兩端系以馬尾而成,弓長85厘米。主要流行于哲里木盟、昭烏達盟和興安盟等地。主要用于蒙古族說唱好來寶和蒙古族演唱烏力格爾伴奏。低音四胡的傳統(tǒng)樂曲有:《萬里》、《剛來瑪》、《荷英花》、《八音》等,創(chuàng)編樂曲有:《蟒古斯》、《八音梆子》和《趕路》等。
《阿斯爾》、《老八板》和《蒙古八音》、《萬里》、《剛來瑪》、《荷英花》、《八音》、《蟒古斯》、《八音梆子》和《趕路》等
蒙古族四胡文化積淀豐厚,表現力豐富,技藝自成一體,旋律悠揚、古樸,是從事半農半牧生產方式的蒙古族人民杰出的音樂創(chuàng)造,在蒙古族歷史學、文化學、民俗學、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