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當?shù)貍髡f,梁山癩子鑼鼓起源于唐朝,但具體年代已無從考證。傳說一日,皇帝無事,找來身邊隨從打鑼,當時有三個人很會打這個鑼鼓,但是還缺一人打馬鑼。于是,皇帝就到處找人,在一個囚牢里面找到一個犯人會打鑼鼓。但是這個囚犯的身份和皇帝差太多了,他只是一個犯人?;实劬驼f:“既然你會打這個,我們需要你的時候,你就出來表演,不需要你的時候,你就還是呆在牢里?!焙髞?,皇帝很高興,因為這個人確實打鑼鼓打得好,但為了編排新引子,皇帝已經(jīng)聽煩了那些老段子,剛好那些人雖然說不上是癩子,但頭發(fā)稀疏,因為實在編不出什么引子了,就決定按照頭上的癩子打,這個囚犯是梁平的人,他編排出來了引子,但是不知道怎么取名,又因為自己是個癩子,所以癩子鑼鼓的名字就這樣得來。由于他是獄中犯人,與常人有別,皇帝就給他立了一條規(guī)矩:凡打鑼時他一人不能坐只能站著打。所以,馬鑼也叫"站場"。延續(xù)至今,凡打馬鑼者都須站立而不得入座。后人為了表示對皇帝和鑼鼓創(chuàng)始人的崇拜和敬仰之情,凡在農(nóng)家院舍打鑼鼓,都必須在正室(俗稱堂屋)打,盡管經(jīng)過數(shù)代的傳承,這種習(xí)慣卻始終都不曾改變。因梁平縣在1952年前稱梁山縣,故癩子鑼鼓后被名為“梁山癩子鑼鼓”。
全國各地鑼鼓流派甚多,但梁山癩子鑼鼓不同于其它派別,它風(fēng)格特殊獨具一格。梁山癩子鑼鼓是以"十八癩子"的鑼鼓引子為代表,主要有"老癩子"、"花癩子"、"鴛鴦癩子"、"刁癩子"、"干癩子"、"重葫蘆"、"南山網(wǎng)"等。在演奏過程中,一口氣要打十八個段子,分別由三個段子組成一組,共六組,每個組必有馬鑼開頭的段子、鈸開頭的段子和大鑼開頭的段子。梁山鑼鼓6種樂器,分別由5人組合參與,其中打馬鑼者兼打鉤鑼。在此基礎(chǔ)上,又發(fā)展為包括"金銀燈"、"金銀花"、"紅繡鞋"等上百種鑼鼓引子。在運用過程中,根據(jù)不同的鑼鼓引子,在幾種樂器共同配合下才能完成一個完整的鑼鼓引子。盡管梁山鑼鼓受家族傳承方式的影響,相鄰各地域的鑼鼓引子的打法都各具特色,但"十八癩子"在梁平縣范圍內(nèi)由幾十個鑼鼓班子同時演奏,都能做到天衣無縫、規(guī)范統(tǒng)一。
要學(xué)好梁山鑼鼓,首先要熟記鑼鼓引子的譜子,做到:"心合口,口合手,心口手三合一",在使用過程中各種樂器不得串位、混雜。需打出:"音韻起翹,輕重緩急、干凈潔白"十二字要領(lǐng)。要打好梁山鑼鼓非一朝一日之功夫,需要勤學(xué)苦練,熟練掌握。
梁平癩子鑼鼓的樂器有二鼓、馬鑼、鈸、大鑼、鉤鑼、镲子六種,樂隊由五人組成,打馬鑼者兼打鉤鑼。梁平癩子鑼鼓具有聲音洪亮、氣氛熱烈、音韻起翹、耐人尋味等特點,常在節(jié)日盛會、開業(yè)慶典、生日禮儀、婚喪嫁娶等民俗活動中演奏,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
聚奎鎮(zhèn)的鑼鼓遠近聞名,技藝超群,是梁山鑼鼓盛行地之一。明達鎮(zhèn)、禮讓鎮(zhèn)的鑼鼓也頗有影響,獨具特色。此外,仁賢鎮(zhèn)、蟠龍鎮(zhèn)也廣為盛行。一些地方條件艱苦,沒有足夠的鑼鼓練習(xí),就用臉盆當作鑼鼓使用。
梁山鑼鼓距今已有1000余年歷史,它是梁山祖輩們勤勞和智慧的結(jié)晶,是當時人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和主要文化娛樂活動方式。由于它具有聲音洪亮、氣氛熱烈、耐人尋味的特點,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解放以來,我縣各級黨委、政府十分重視梁山癩子鑼鼓的發(fā)掘、整理,收集了大量的鑼鼓引子,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鑼鼓比賽,營造節(jié)日氣氛,豐富文化生活。
1986年,韓國長江中下游民族風(fēng)情考察團一行專程來梁平考察,目睹了梁山癩子鑼鼓表演后稱贊道:"梁山癩子鑼鼓風(fēng)格獨到,鄉(xiāng)土氣息濃厚,頗具民族特色,具有較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是中華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日本民間文化研究考察團來梁平
區(qū)了解梁山鑼鼓,專家們對此高度評價。